●王魯英
急性腦梗死臨床規(guī)范化護理管理對于預后的影響分析
●王魯英
目的:分析急性腦梗死臨床規(guī)范化護理管理對于預后的影響方法:將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90例納入研究,采用隨機數值法,將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實施臨床規(guī)范化護理管理,對比兩組患者預后指標。結果:護理前,兩組MMSE評分、FMA評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MMSE評分、FMA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在進行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護理工作是,實施臨床規(guī)范化護理管理,能有效改善預后,因此值得在臨床實踐中推廣及使用。
急性腦梗死;臨床規(guī)范化護理管理;預后;影響
隨著我國老齡人口的增加,腦卒中這類與高血壓、高脂血癥等常見老年性疾病相關的病癥發(fā)病率逐年上升。腦梗死是腦卒中的缺血性癥型,該病癥起病急,常于安靜休息或睡眠時發(fā)病,病程進展極快,在發(fā)病后數小時或者一兩天內即達高峰,即使經過有效治療,仍常遺留肢體偏癱、舌蹇不語等后遺癥,患者預后仍不具備生活自理能力,嚴重影響到老年人生活質量。急性腦梗死常伴隨腦軟化等嚴重并發(fā)癥,加強臨床護理,對于改善其預后生存質量具有積極意義。此次試驗旨在分析急性腦梗死臨床規(guī)范化護理管理對于預后的影響,結果如下:
1.1 基本資料
將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90例納入研究,采用隨機數值法,將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為:①對照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最大者69歲,最小者44歲,平均年齡為(58.15±5.42)歲;②觀察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最大者67歲,最小者43歲,平均年齡為(57.76±5.73)歲。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的差異不顯著(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①經頭顱CT及MRI檢查確診,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學術會議上發(fā)布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的腦梗死診斷標準,患者生命體征相對平穩(wěn),無嚴重并發(fā)癥;②患者均知悉此次試驗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
(2)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②神經系統(tǒng)疾病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心理護理干預、生活指導、醫(yī)療指導等、康復訓練等,監(jiān)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指標的改善情況,如有異常及時報知主治醫(yī)生,采取應對措施。
觀察組實施臨床規(guī)范化護理管理,根據患者的需求,制定標準化的護理流程及操作規(guī)范,具體方案如下:①規(guī)范化生活指導。護理人員應該依據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飲食作息計劃,并督促患者按照計劃生活,嚴格控制飲食,限制高脂、高糖事物的攝入,定時吃飯,晚飯(17:30)后盡量不要進食,睡前醒后飲用適量開水,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同時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和身心放松的狀態(tài);②規(guī)范化藥物護理管理。降壓治療是腦梗死患者的主要藥物治療內容,嚴格控制患者服用藥物的時間,有利于控壓,患者應在早上六點和下午兩點準時服藥,睡前盡量不要服用大劑量的降壓藥;③規(guī)范化康復訓練指導。臥床期進行患側肢體的被動運動,自主練習翻身、坐立等簡單動作,同時按摩刺激患者患側,指導患者進行寫字、繪畫、朗讀等認知功能訓練。離床期可嘗試慢慢轉移身體重心,進行患側的手指、肩胛、肘關節(jié)、膝關節(jié)、腰部等部位的功能訓練(比如上肢的伸肌訓練、髖的內外收展等)。步行期即可開始開始嘗試自主活動,練習穿衣洗漱等生活內容。訓練時護理人員在旁指導陪護,合理控制訓練時間。
1.4 判定標準
在護理前后,對患者的認知功能和運動功能進行評價,其中認知功能采用簡易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進行評價,運動功能采用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法(FMA)進行評價,二者評分越高說明功能障礙程度越輕[3]。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選取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加以處理,(+S)為計量資料,2組對比采取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取百分率(%)加以表示,2組對比采取χ2檢驗,P<0.05表示有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認知功能評分對比
護理前,對照組MMSE評分為(17.08±2.45)分,觀察組MMSE評分為(16.57±3.21)分,兩組數據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對照組MMSE評分為(19.41±1.42)分,觀察組MMSE評分為(22.48±3.25)分,明顯高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兩組運動功能評分對比
護理前,對照組FMA評分為(34.67±6.85)分,觀察組FMA評分為(34.92±7.01)分,兩組數據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對照組FMA評分為(55.17±6.39)分,觀察組FMA評分為(84.75±4.17)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急性腦梗死是一種臨床常見病癥,起病急,病程進展極快,致死率和致殘率均較高。腦梗死預后遺留的后遺癥是該病癥最難以解決的一個問題,除了采取高壓氧治療、穴位低頻電刺激治療等方式外,還可以通過護理服務的優(yōu)化來幫助患者恢復認知功能和運動功能。此次試驗中,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實施臨床規(guī)范化護理管理,護理后,觀察組的認知功能評分和運動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觀察組的護理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對腦梗死患者實施臨床規(guī)范化護理管理,其認知功能和運動功能明顯改善,因此值得在臨床實踐中推廣及使用。
(作者單位:成武縣人民醫(yī)院 )
[1]黨銀雪,郭瑾潔.探究急性腦梗塞臨床規(guī)范化護理管理對預后效果的影響[J].中國農村衛(wèi)生,2016,10(20):42-43.
[2]馮媛媛.急性腦梗死臨床規(guī)范化護理管理對預后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11):244.
[3]孟國娟.臨床護理路徑對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愈后的效果分析[J].醫(yī)院管理論壇,2015,32(05):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