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嫚
PBL 在病原生物與免疫學教學中的實踐
馬嫚
目的:探討病原生物與免疫學教學中開展PBL教學的效果。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實驗組采用PBL教學方法,通過問卷調查、考試成績綜合分析教學改革效果。結果:實驗班絕大多數學生接受并歡迎PBL教學模式,并在自學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得到明顯的提高。結論:PBL教學方法優(yōu)于傳統的教學方法,能有效提高病原生物與免疫學教學質量。
PBL;病原生物與免疫學;教學改革
PBL全稱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直譯為“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最早于1969年由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學首創(chuàng),目前已成為國際上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PBL 的基本含義是:課程的設計是首先通過提出一個臨床問題展開;主要以小組研討會的形式進行討論;利用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輔導制的學習方法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它與傳統的醫(yī)學教育模式即“以授課為基礎的教學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相比,在設計理念、實施方式、評估體系、實際效果等方面均有著根本區(qū)別。近年來,我國一些高等醫(yī)學院校也在積極推行、嘗試PBL教學模式,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然而PBL教學方法在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中目前還沒有被很好的開展和應用。為此,筆者對學院2007級高職涉外護理專業(yè)的部分學生在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教學中嘗試PBL教學法,經過實踐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F將做法介紹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07級高職涉外護理專業(yè)01、02兩個班為研究對象,其中01班為試驗班級,采取PBL教學;02班為對照班級,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
1.2 方法
1.2.1 PBL教學實施過程
①指導教師精心設計“病原生物與免疫學”課程5例PBL臨床病例:破傷風、急性腎小球腎炎、乙型肝炎、免疫預防、血吸蟲,教學目標所要求掌握的內容被嚴謹地安排在問題之中。②制定本課程PBL教學大綱。③參照PBL教學大綱先以大班形式按傳統的教學方法講授“病原生物與免疫學”的部分理論知識。④用全部教學時數的20%安排PBL教學。將該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教師提前3天發(fā)放臨床病例并提出問題,學生先分頭查閱資料自主學習,再以小組形式討論,學生自學及小組討論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最后在課堂上先由學生發(fā)言、全班學生開展討論,指導教師根據討論情況進行評述、總結,以解決問題,達成教學目的。
1.2.2 對照班傳統教學實施過程
按照傳統的教學大綱,以教師講課的傳統形式,教授學生相應知識。
1.2.3 教學效果評估
學期結束后,試驗班級和對照班級采用同一試卷,將學生的理論成績進行對比分析;同進對實驗班級采用問卷調查形式進行綜合能力和觀念的評價,了解學生對PBL教學模式在培養(yǎng)自身綜合能力方面的作用,以及對教學模式的認識,看法和希望。
(1)學生對自身綜合能力的自我評價對實驗組學生綜合能力的自我評價從自學能力、交流能力、表達能力、理解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六個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實驗班的學生都認為自身的綜合能力有所提高,甚至明顯提高。
通過借鑒國內外PBL的教學經驗,結合學院教學特點,筆者在高職涉外護理專業(yè)病原生物與免疫學教學過程中初步嘗試了這種教學改革。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學生接受以教師理論授課和學生自主討論式學習有機結合的方式,對PBL教學模式給予了肯定,大多數學生能夠適應或基本適應這種教學模式,并認為PBL教學模式讓他們早日接觸具體病例,幫助其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今后專業(yè)學科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PBL教學法改變了傳統的課堂講授方式,學生不再是坐在課堂被動地學習枯燥的理論,其特點是以實際問題為出發(fā)點,通過自主查閱資料,小組討論,獲取新知;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則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啟發(fā)者;學生主動承擔學習的主要責任,產生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的新鮮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且在PBL教學中,教師通過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可以及時掌握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學的重點在反復循環(huán)之后,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記憶更牢固,學生掌握知識的效果越明顯。PBL教學模式在病原生物與免疫學課程教學中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此法要在高職院校廣泛開展,仍要努力做好以下幾點:①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傳統的LBL教學法能系統地、全面地向學生傳授知識,這對基礎較差的高職學生來講是不可替代的。建議對基礎性較強的章節(jié)仍采用這種模式,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相應的基礎知識后,與臨床聯系較多的章節(jié)再選擇性地引入部分PBL教學模式,逐漸地將課堂交給學生,這樣討論會更加深入、完善,參與面會更廣。②PBL教學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在PBL教學中,所有的學習都是圍繞問題展開的,創(chuàng)設適宜的問題情境是決定整個PBL教學過程能否成功的首要因素。要想成功地實施PBL教學,教師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收集、積累恰當的問題,指導教師除了積極地、平等地參與學生的討論外,還應該對整個教學活動進行有效的調控,使學生的活動不偏離教學目標,并對活動進行評價。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備課時一定要廣泛涉獵相關知識,并具有較高的教學技巧。在剛開始實施PBL時,教師可能有不完美的地方,需要逐步提高。
總之,PBL教學模式用于高職醫(yī)學教育,效果是肯定的,但一定程度上受高職這一特殊教學群體的限制。需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將其與傳統的LBL教學模式有機地結合,通過不斷實踐,總結經驗,探索出更新更實用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從中得到最大收益。
(作者單位:江西醫(yī)學高等??茖W?;A醫(yī)學部)
[1]譚海珠,楊棉華.PBL教學模式在醫(yī)學教育中的應用[J].醫(yī)學教育,2005,(5):48-50.
[2]慕景強.PBL在醫(yī)學教育中的應用現狀研究[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4,12(3):170-173,188.
[3]劉鐵.PBL教學實施過程中師生角色意識的轉變[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7,(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