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婉玲
?
潘城:透過一杯茶 看一個時代
本刊記者 李婉玲
潘城
85后,國內(nèi)首座茶文化學院的副系主任、杭州中國茶都品牌促進會的副秘書長、浙江農(nóng)林大學竹茶文化研究所的副所長。
6月4日,浙江農(nóng)林大學茶文化學院成立10周年,許多學生紛紛從各地趕回臨安參加紀念活動,早上的中國茶謠館里,已經(jīng)零星聚集了些學生。在這里,潘城是“??汀?,不時的有些學生走進來,拖著長長的尾音,向潘城來打招呼??吹贸鲞@位年輕的老師平日里很是隨和。
“呀呀呀,小青,你怎么越活越年輕了?!笨粗S久沒見的學生,潘城如此打趣。
85后潘城,是茶界元老姚國坤老師眼里的優(yōu)秀茶青年,也是茅盾文學獎得主、浙江農(nóng)林大學茶文化學院院長王旭烽的嫡傳弟子和得力助手。三十而立的年紀,已經(jīng)是國內(nèi)首座茶文化學院的副系主任,也是杭州中國茶都品牌促進會的副秘書長,還是浙江農(nóng)林大學竹茶文化研究所的副所長。
這位年輕的副主任,酷愛文學,就在采訪前的早上,送母親去市場買菜,還不忘在車內(nèi)讀托爾斯泰《復活》的早期譯本。在過去的幾年里,每周日晚上潘城都會在茶謠館里,給學生們放映并解讀些世界經(jīng)典電影,《午夜巴黎》《十分鐘年華老去》《悲情城事》《海上花》等等?!昂芏鄬W校有電影院,但我希望,能有這樣場地,讓同學看懂經(jīng)典電影的同時,還能喝上一杯好茶。”
因為喜歡文字,2006年,藝術專業(yè)的大二學生潘城結(jié)識了恩師王旭烽,并開始協(xié)助王旭烽籌建茶文化學院。08年畢業(yè)后,潘城正式加入學院的教師團隊。這一年王旭烽創(chuàng)作的大型茶文化舞臺藝術呈現(xiàn)《中國茶謠》登上了聯(lián)合國舞臺,潘城擔任制作人助理,統(tǒng)籌宣傳設計、舞臺美術、舞臺監(jiān)督等工作,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2009年,潘城付出了極大的精力建成了中國茶謠館。先是在校外尋找空間開設茶館,為了給學院省錢,600多平米的空間,設計加裝修,硬是只花了10萬塊。到2011年,茶文化學院樓建成,茶謠館從校外搬入校內(nèi)。設計、裝修、產(chǎn)品、學生團隊建設潘城事無巨細的親力親為。如今茶謠館已經(jīng)成為茶文化學院的自主創(chuàng)業(yè)基地。茶謠館由學生自主經(jīng)營,輪流值班,成為了茶文化師生的精神家園。
2012年潘城繼續(xù)他的文藝夢,擔任了原創(chuàng)話劇《六羨歌》的執(zhí)行導演?!读w歌》是第一部將茶圣陸羽完整的一生搬上話劇舞臺的力作,由王旭烽編劇。經(jīng)過半年的排練、導演、策劃、組織與編輯等各項工作,該劇在北京、杭州、湖州、臨安多地公演,好評如潮?!澳且荒晡?guī)ш牐粋€大巴車正好學生劇組60個人,舞美道具放車肚子里,從學院樓門口出發(fā),18個小時開到北京朝陽區(qū)中央電視臺大樓對面的話劇9劇場。現(xiàn)在回想這種壯舉,像做夢一樣?!?/p>
今年,潘城干脆自己走上舞臺,出演了將向全球孔子學院巡演的大型茶藝呈現(xiàn)《南方有嘉木》中的說書人。
走上講臺以來,潘城教過的課程不少,《茶文化通論》《古代茶文化典籍導讀》《茶文化藝術呈現(xiàn)》《茶席設計》《茶文學藝術》《世界經(jīng)典電影賞析》等。
“我上課不喜歡重復,每年我都會想辦法變換形式加入新內(nèi)容。其實,就算完全重復,每一屆同學還是覺得新鮮,但每次重復講,我自己受不了。上課首先要讓自己過癮!”
潘城筆耕不輟,幾乎平均每周都會有一篇文章發(fā)表在不同的報刊雜志上。去年出版了《茶書畫》和《茶席》教材,紀實文學《人間仙草》在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今年正在參與編寫《中華茶與生態(tài)文化》這部大書,與姚國坤合著的《一千零一葉》也將在今年出版。
他一邊行動,一邊也思考著茶文化的過去、當下與未來。畢業(yè)季,潘城記下了這樣的一段文字:“今年的茶文化專業(yè)畢業(yè)論文答辯,這是第七年了。茶文化研究什么?教育什么?每到此時思考最多。有的論文全部繁體字,做古文獻點校。有的論文完全是商業(yè)策劃書。有的論文是科學實驗報告。明明是一個專業(yè)一個學科里的幾十號人,跨度之大絕對是其他專業(yè)難以想象的。眾口難調(diào)?我覺得這很可貴,這才像個大學。判斷標準除了格式,學術習慣,方式方法等等,最重要的是看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新性與能否經(jīng)世致用。”
不僅如此,潘城還提倡茶文化的的多元化,茶文化的傳統(tǒng)性、經(jīng)典性、學術性、藝術性,茶文化的國際化、青春化、時尚化、生活化,都是茶文化,它們并行不悖,方能成其大?!艾F(xiàn)在大家都在提中國茶文化復興。復興說明還不夠興?。 泵看紊险n講到茶文化歷史,潘城都會反復提到唐宋時期茶文化的鼎盛與巔峰,文化的厚重,相比之下當代的茶文化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我很認真的看了我們班的茶藝師學生考試?,F(xiàn)在的心情是,不想做大事,想做小事,雕琢某一部分生活,深陷到一種局限的生活與情感之中。用這種狀態(tài)對抗浮華。我沒有在形容茶人,恰恰相反。時代已經(jīng)造就了很多浮華的所謂茶人?!边@是潘城曾在微信朋友圈發(fā)表的一段話。
想要做“小事”的潘城和全體師生在今年實現(xiàn)了自己的心愿。浙江農(nóng)林大學茶文化學院被國家漢辦授予全國唯一的“漢語國際推廣茶文化傳播基地”。這標志著在杭的八家國字號茶機構,從此變成了九家。茶文化學院也將成為向全球推廣中國茶文化的主力軍。
在過去幾年時間里,潘城曾帶領學生走訪過意大利、塞爾維亞、匈牙利、奧地利等國家傳播、交流茶文化。
“我們做國際傳播不只是茶藝表演,泡泡茶,熱鬧熱鬧就回來了。而是要想辦法在各國建立可持續(xù)的茶文化機構。”在塞爾維亞,浙江農(nóng)林大學與諾維薩德大學建成了全球唯一一家以茶文化為背景的孔子學院。“尋找一個合適的國家、學校共建孔子學院,這事我們前后做了八年?!比缃?,可以合作的國外院校和機構越來越多。在印度、法國、美國等國家,茶文化學院都建成了自己的茶空間“華茶驛站”,并準備派出學生扎根在國外,傳播茶文化。
6月底,潘城還將與老師前往俄羅斯,配合劉延東副總理在莫斯科的外交活動。潘城設計的“竹茶書房”也將在莫斯科的阿爾巴特大街上落成?!耙粋€空間要有人情味。竹茶書房需要大學生,大學生需要竹茶書房,相互需要的感覺很好?!彼X得這種相互需要的感覺可以傳播到國際上。
“我要知道你的初戀,你的感情經(jīng)歷,怎么出的國,遭受了什么磨難,還有那些與茶無關的事情?!?/p>
潘城給茶界大師姚國坤做口述史,姚老師接受慣了采訪,給了他一堆簡歷和材料。潘城說這次采訪不一樣,他想知道茶界前輩的不只是一串頭銜,一串榮譽,一份簡歷,他要了解他們不為人知,甚至早已被淡忘的時代背景、悲歡離合與心路歷程。在他看來,“只要你是個茶人,你所有與茶相關的事情,都進入了茶文化。”他希望通過一杯茶看一個時代。
進入茶界的第10年,潘城悄悄給自己發(fā)了個愿:為當代茶文化做一部口述史,“我時常在不同場合,遇到各種各樣的前輩,他們給了我很多給養(yǎng),并非一定是上課,布置作業(yè),言傳身教的東西足矣讓我學習一輩子?!?/p>
做口述史來源于2013年陳文華先生小滿時節(jié)在茶文化學院與學科老師們所作的一次講會。那一夜,陳文華沒有講授茶文化學科的發(fā)展,他興致勃勃的講述了自己的一生,“在哪里出生,自己的家庭,后來怎樣被打成右派,他的初戀是怎么回事,一直到他怎么下放,怎么去江西挖墓,變成農(nóng)業(yè)考古學的創(chuàng)始人,到最后出版雜志中國茶文化專號的種種艱難歲月……”而這一切被潘城用錄音筆記錄下來。
“他就是活的茶文化學科歷史?!痹陉愇娜A身上,潘城看到了茶文化學科的發(fā)展歷程,看到了大時代里,一片茶葉的成長故事。第二年陳文華先生突然在黑龍江離世!今年,潘城把錄音整理成文以資紀念,陳文華先生的夫人過目后,甚是感動。
“有了這個契機以后,我想是時候給茶文化界的老前輩們梳理他們的人生軌跡了,以口述史的形式記錄,對當代茶文化界會是件有價值的事情?!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