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啟福,李華
·短篇論著·
健脾利水方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55例療效和安全性研究
裴啟福,李華
目的研究健脾利水方聯(lián)合螺內酯、氫氯噻嗪和復方甘草酸苷片治療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2012年10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110例被隨機分為對照組55例,給予螺內酯、氫氯噻嗪、復方甘草酸苷片治療,另外55例觀察組患者接受除了上面提到的常規(guī)治療藥物外,另外加用自擬健脾利水方(茯苓、澤瀉、白術、丹參、茵陳、甘草、太子參、蒲公英)治療,兩組均治療28天。在治療結束時,比較兩組患者血生化指標、凝血指標、脾臟厚度和門靜脈內徑。結果治療組患者治療后血ALT、PT和TBIL分別為61.6±9.8 IU/L,12.3±6.7 s和21.1±4.7μmol/L,對照組患者治療后血ALT、PT和TBIL分別為100.7±10.7 IU/L,16.8±3.4 s和28.7±6.3μmol/L,與治療前比較,均明顯降低,同時ALB明顯升高,治療組與對照組分別為39.6±8.7 g/L和32.9±4.1 g/L,觀察組患者上述四項指標變化更明顯,明顯要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過28天治療,治療組和觀察組患者脾臟厚度58.7±7.3 mm和58.8±7.7 mm,但觀察組患者門靜脈內徑降至12.8±4.3mm,明顯小于對照組患者的14.1±5.5 mm,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7%,對照組為72.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健脾利水方聯(lián)合螺內酯、氫氯噻嗪和復方甘草酸苷片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臨床效果顯著,聯(lián)合治療組療效好于單一的常規(guī)西藥治療,并且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不良反應。
肝硬化;健脾利水方;螺內酯;治療
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往往出現(xiàn)腹水等并發(fā)癥。有文獻報道[1,2],肝硬化患者10年內發(fā)生腹水的比例可達50%以上,且有40%患者在5年內死亡。因此,對肝硬化腹水患者采取更加規(guī)范、安全、有效的治療措施具有重要的意義。常規(guī)的治療包括利尿及輸注白蛋白治療,但隨著利尿劑的不斷應用,其利尿效果逐漸下降,藥物相關不良反應增加,療效受限[3]。我們應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入院治療的110例失代償期肝硬化(70例為乙型肝炎肝硬化,26例為丙型肝炎肝硬化,14例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男性61例,女性49例,年齡35~75歲,平均年齡為46.7±10.1歲。符合“肝硬化腹水”的臨床診斷標準[4,5],排除消化道出血和昏迷患者。隨機將11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55例和對照組5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6,7]給予兩組患者低鹽、高熱量飲食。給予對照組患者螺內酯40 mg口服,2次/d,氫氯噻嗪25 mg口服,2次/d,復方甘草酸苷片450 mg口服,3次/d;觀察組在上述常規(guī)治療方案基礎上,加用健脾利水方,即茯苓16 g、澤瀉22 g、白術24 g、丹參11 g、茵陳8 g、甘草6 g、太子參12 g、蒲公英8 g,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兩組均治療觀察28 d。
1.3 檢測使用普朗醫(yī)療PUZS-3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生化指標;使用普朗醫(yī)療PUN-2048A半自動凝血分析儀檢測血常規(guī);使用韓國三星麥迪遜HD60彩色超聲診斷儀檢測脾臟厚度和門靜脈寬度。
1.4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腹水及浮腫完全消退,臨床癥狀消失,肝功能恢復至正常;有效:腹水及浮腫部分消退,臨床癥狀有一定的改善,肝功能有改善但未完全恢復;無效:臨床癥狀、腹水及浮腫情況未有改善,甚至加重。
1.5 統(tǒng)計分析應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以(±s)表示,同組治療前后數(shù)據(jù)的比較采用配對資料的t檢驗,兩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生化及凝血指標的比較在28天治療時,觀察組改善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表1)。
2.2 兩組脾臟厚度和門靜脈內徑比較在28天的治療時,觀察組患者門靜脈內徑為顯著小于對照組(P<0.01,表2)。
表1 兩組血生化和凝血指標(±s)的比較
表1 兩組血生化和凝血指標(±s)的比較
①P<0.05
例數(shù)ALT(IU/L)PT(s)TBIL(μmol/L)ALB(g/L)觀察組治療前55 139.6±12.3 25.6±8.6 36.9±8.7 25.6±7.8治療后55 61.6±9.8①12.3±6.7①21.1±4.7①39.6±8.7①對照組治療前55 140.1±11.6 26.1±6.5 37.2±5.6 26.1±3.9治療后55 100.7±10.7 16.8±3.4 28.7±6.3 32.9±4.1
表2 兩組脾臟厚度和門靜脈內徑(±s)比較
表2 兩組脾臟厚度和門靜脈內徑(±s)比較
P<0.01
例數(shù)脾臟厚度(mm)門靜脈內徑(mm)觀察組治療前55 59.6±6.9 16.3±3.6治療后55 58.7±7.3 12.8±4.3①對照組治療前55 59.2±6.8 16.6±5.3治療后55 58.8±7.7 14.1±5.5
2.3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療效(%)比較
肝硬化屬于一種臨床上常見的肝臟疾病,主要是由于反復或者長期的病毒感染導致的肝臟修復過度損傷,臨床的主要類型包括乙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蟲病性肝硬化等[8]。在病理學上,主要表現(xiàn)為廣泛性的肝細胞壞死,肝細胞周圍出現(xiàn)結節(jié)、再生,進而形成纖維結締組織增生,肝臟結構被破壞,導致肝臟變形、變硬。肝硬化早期無明顯癥狀,肝硬化腹水為其晚期的主要臨床癥狀,大量的腹水會導致腹脹、腹痛,嚴重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細菌性腹膜炎、肝腎損傷等并發(fā)癥,對患者的生活及生命造成重要威脅[9,10]。
大量研究表明[5,11],門靜脈高壓、內分泌失調,以及水鈉潴留是引起肝硬化腹水的重要原因。臨床治療以服用利尿藥,補充白蛋白為主,同時配合腹腔穿刺引流腹水等。但上述治療方案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利尿會引起患者血容量不足,進而引起肝腎損害[12]。
中醫(yī)理論認為[13-15],肝硬化腹水屬于“鼓脹”的范疇,其病在脾、肝、腎三個臟器,發(fā)病的根本在于正虛邪實、主要是由虛而實。因此,臨床治療以為扶正祛邪為首要原則。本研究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基礎上,我們采用了健脾利水方進行治療,該方包括了茯苓、澤瀉、白術、丹參、茵陳、甘草、太子參和蒲公英等多味中藥。其中茯苓主治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澤瀉主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白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及水腫的治療;蒲公英具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配合丹參、甘草等中藥,共同發(fā)揮扶正祛邪、利水利尿的臨床效果。
本研究結果表明,與常規(guī)西藥進行治療的對照組比較,加用健脾利水方的觀察組患者血生化指標改善更明顯,門靜脈內徑明顯改善,臨床總有效率更高。采用健脾利水方聯(lián)合螺內酯、氫氯噻嗪和復方甘草酸苷片治療肝硬化腹水的臨床效果顯著,好于單一的常規(guī)西藥治療。
[1]劉彩峰,汪明明,李新立,等.托伐普坦治療肝硬化頑固性腹水并低鈉血癥的療效.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6,54(1): 33-37.
[2]田秋菊,賈繼東.肝硬化腹水及其相關并發(fā)癥治療新進展.實用肝臟病雜志,2015,18(1):1-3.
[3]祝峻峰,錢平安,范興良,等.消水方聯(lián)合托伐普坦治療肝炎肝硬化頑固性腹水臨床研究.實用肝臟病雜志,2016,19(2):192-195.
[4]肖麗,楊玲.肝硬化難治性腹水的診治與血管收縮藥物的應用.實用肝臟病雜志,2015,18(5):460-462.
[5]舒盼,崔麗安.中醫(yī)藥治療肝硬化腹水體會.中醫(yī)雜志,2012,53(22):1963-1964.
[6]李嵐,厲有名.肝硬化頑固性腹水的治療.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3,33(9):676-678.
[7]孫良秀.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乙肝肝硬化頑固性腹水.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4):252-253.
[8]童芳芳.肝硬化并發(fā)自發(fā)性細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與腹水TNF-α、IL-6和IL-8水平差異比較.實用肝臟病雜志,2015,18(2):191-192.
[9]石光英,袁澤,楊麗麗,等.奧曲肽治療肝硬化合并頑固性腹水的Meta分析.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5,23(27):4411-4417.
[10]戴麗巖,謝德武.恩替卡韋丹參螺內酯聯(lián)合治療乙肝后肝硬化腹水臨床報告.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4,34(S1):145-146.
[11]吳世馨,何行春,陳梅,等.綜合護理干預配合內科綜合治療和腹腔穿刺治療肝硬化頑固性腹水的臨床效果.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5,23(7):1154-1158.
[12]吳素英,唐紹軍.甘露醇聯(lián)合速尿治療難治性肝硬化腹水的療效.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8):1920-1921.
[13]李延玲,翟玉峰,張懷宏,等.中醫(yī)綜合療法治療脾腎陽虛水停證肝硬化腹水60例臨床觀察.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5,21(16):179-182.
[14]季昆明,趙國達.健脾柔肝消水方治療肝硬化腹水108例.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1,35(7):25-25.
[15]李勇華.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乙肝肝硬化腹水22例臨床觀察.時珍國醫(yī)國藥,2014,25(1):123-125.
(收稿:2016-05-26)
(本文編輯:陳宗炳)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pironolacton,glycyrrhizin and herbal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nd ascites
Pei Qifu,Li Hua.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Liver Diseases,Qinghai Hospital of T.C.M,Xining 810007,Qinghai Province,China
Liver cirrhosis;Herbal medicine;Spironolactone;Therapy
10.3969/j.issn.1672-5069.2016.06.026
810007西寧市青海省中醫(yī)院肝病內科(裴啟福);青海省仁濟醫(yī)院(李華)
裴啟福,男,36歲,大學本科,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肝病內科工作。E-mail:matinludejin@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