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奇飛
李德生一生戎馬倥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三晉大地上留下了不滅的痕跡。
百團大戰(zhàn)急先鋒
李德生(1916——2011),河南省新縣陳店鄉(xiāng)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歷任紅四軍第十一師十二團團部傳令兵、班長、排長,十二師三十五團供給處政治指導員。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斗爭。1932年隨紅四方面軍主力轉戰(zhàn)川陜,投入創(chuàng)建川陜革命根據地的斗爭。1935年參加長征。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時,李德生先后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七六九團通信排長、特務連連長、副營長、營長,太行軍區(qū)第二軍分區(qū)三十團團長,參加了百團大戰(zhàn)、夜襲陽明堡日軍機場的戰(zhàn)斗和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反“掃蕩”斗爭。
在1940年進行的百團大戰(zhàn)陽泉獅垴山戰(zhàn)斗中,日軍向我軍獅垴山西峪掌陣地發(fā)起進攻,時任一二九師七六九團一營營長的李德生奉命帶領七六九團預備隊三連由西峪掌側高地迂回下去,配合正面夾擊敵人。李德生帶著三連隱蔽到敵后50米處慢慢靠近敵人,到30米左右時,他立即命令部隊開火,子彈、手榴彈像雨點般射向敵人。經過兩面夾擊,敵人傷亡慘重,落下50多具尸體,倉惶撤退。這次戰(zhàn)斗殲滅敵人兩個中隊大部,繳獲機槍兩挺、步槍30多支,李德生還繳獲了一匹大黑馬,一直騎了兩年多。
在百團大戰(zhàn)第二階段榆(社)遼(縣)戰(zhàn)役中,李德生的一營奉命進攻遼縣的門戶石閘鎮(zhèn)。日軍兩個小隊盤踞于此,在鎮(zhèn)子西北邊小山包上,修筑了炮樓、地堡和鐵絲網。李德生率部經過兩個小時激戰(zhàn),將敵石閘鎮(zhèn)外圍防御攻破。敵人龜縮于鎮(zhèn)西北炮樓上的堅固工事,要作困獸之斗,還不斷向外扔毒氣桶,使得戰(zhàn)斗受到很大阻礙。盡管這樣,我軍依然前赴后繼,不斷用手榴彈攻擊敵方炮樓。李德生還將營部勤雜人員,組成了一個班,由通信班長負責帶著參加戰(zhàn)斗。李德生要求他們:“一定要配合三連,把敵人全部消滅!要把平射炮、機關槍繳過來。”經過數小時激戰(zhàn),李德生率部攻下了最后一個炮樓,殘敵企圖逃往遼縣,均被我軍捕獲,這次戰(zhàn)斗全殲日軍2個中隊,生俘日軍12人,是七六九團抗戰(zhàn)以來俘虜日軍最多的一次,并且繳獲大批軍用物資。
李家堡討伐頑軍
1942年,日軍向太岳地區(qū)發(fā)動“掃蕩”時,閻錫山第六十一軍、四十三軍認為有機可乘,便向我太岳地區(qū)八路軍二一二旅和縣游擊支隊發(fā)起進攻,殺人放火,勒索民財,無惡不作。我八路軍多次致電閻錫山,要求制止這種破壞抗戰(zhàn)、危害百姓的行為,但閻錫山置若罔聞,閻六十一軍在軍長梁培璜的指揮下,以7000余人進犯我浮山佛廟嶺。為打擊閻軍的反共氣焰,保衛(wèi)抗戰(zhàn)順利進行,一二九師決定發(fā)動?。ㄉ剑┮恚ǔ牵?zhàn)役。李德生率部負責執(zhí)行攻擊李家堡據點的任務。
李家堡是一個大寨子,坐落在一個大土山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據點內有閻軍二○六團團部和兩個營部。李德生查看地形后命令一、四連從西北方向攻,二、三連從西南方向攻。最后合圍敵團部。
4月15日凌晨3時,戰(zhàn)斗打響。李德生命令部隊以機槍壓制火力點,從多方向進攻閻軍陣地,使閻軍陣地的火力不能相互支援。這一招收到奇效,經過近8個小時的激戰(zhàn),率先解決了西北方面的閻軍。隨后李德生帶機槍排來到李家堡南邊,二連、三連正與敵人打得難解難分,李德生令三連向敵人猛甩手榴彈,太行區(qū)造的手榴彈輕,可以打到敵人,但閻軍的手榴彈重,甩出來卻打不到我們。不一會敵人陣地就變成了一片火海,喪失了戰(zhàn)斗力。隨后閻軍打開寨門,準備投降,李德生立即率部收繳武器,清點俘虜,這一仗,斃傷敵200多人,俘敵副團長以下380人,并繳獲大量武器和騾馬。
經過兩日激戰(zhàn),我左、右總隊擊潰閻軍第六十一軍3個師,斃傷閻軍392人,俘718人,迫使六十一軍軍長梁培璜接受和談條件,表示愿團結抗戰(zhàn)、和平共處。隨后六十一軍撤回原防區(qū),李德生所屬的三八五旅也返回太行根據地。
智取馬坊顯神威
1943年,李德生到太行二分區(qū)三十團任團長。此前,該團在攻打日軍重要據點馬坊時失利,部隊思想波動較大,士氣比較低落。李德生到任后,同政委何德慶一起,首先抓政治思想教育和提高軍事技術。李德生對戰(zhàn)士們講道:“抗戰(zhàn)已進入第6年,勝利的曙光已經看到,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更要咬緊牙關渡過這空前困難時期。要克服思想上的右傾情緒,樹立信心,靈活機動地搞好對敵斗爭,迎接勝利的到來。”軍事訓練上,著重以投彈、刺殺、射擊三大技術為主,并定期給部隊講解“誘敵深入” “各個擊破” “運動戰(zhàn)”等戰(zhàn)略戰(zhàn)術,引導部隊注意研究,部隊很快從此前失利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到1944年,三十團在太谷境內連續(xù)出擊3次,一次攻克了敵人東山和房化村據點;一次伏擊日軍小隊,擊斃日軍9人;第三次是夜襲仁術醫(yī)院,不費一槍一彈搞到了不少彈藥。
1945年,抗戰(zhàn)進入第八個年頭,日軍已成強弩之末,黨中央、毛主席提出“擴大解放區(qū),縮小淪陷區(qū)”的指示,各根據地開始向日偽軍發(fā)動更廣泛的進攻,李德生所屬的三十團決定開展馬坊之戰(zhàn)。
馬坊鎮(zhèn)坐落于山西和順縣西北,北通壽陽,南達和順,東北連昔陽,位居三縣樞紐之處,戰(zhàn)略位置十分重要。自1941年秋起,敵人抓調大批民工,花費3年時間建成一座堅固的橢圓形城堡,寨墻有8米多高,1米多厚,有三層機槍眼,四角各有一座碉堡,門樓上還有高高的炮樓。站在據點上,可以俯瞰馬坊鎮(zhèn),火力控制蜿蜒穿鎮(zhèn)而過的壽(陽)昔(陽)公路。日軍還派遣特工清水利一以馬坊為中心策劃指揮周邊6個縣的特務工作,嚴重威脅我抗日根據地的安全。
由于在此之前,二分區(qū)部隊曾兩次攻打馬坊據點都未能攻克,所以李德生到任后,詳細了解了前兩次打馬坊的經過,并對馬坊據點的情況進行了充分調查。經過分析總結,李德生認為前兩次的攻擊失敗,一是由于敵方城堅炮利,居高臨下,我方又缺乏攻城的重武器。二是未能將馬坊據點的敵情和地形搞清楚。因此,李德生向軍分區(qū)領導再三請求,親自深入馬坊據點偵察為保證安全,軍分區(qū)領導布置據點內外我地下工作人員密切配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