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菲 康道俊
(1嵩明縣氣象局云南昆明651700;2昆明市氣象局云南昆明650100)
淺析氣象災害的防御措施
■王菲1康道俊2
(1嵩明縣氣象局云南昆明651700;2昆明市氣象局云南昆明650100)
我國地處東亞季風區(qū),地域廣闊,氣候復雜,災害種類繁多、發(fā)生頻度大、分布廣泛,是世界上遭受氣象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加強災害應急管理,尤其是氣象災害的應急管理,這是各級政府所面臨的重大課題之一。本文結合我國氣象災害的應急管理等的特點與氣象災害應急管理的實際情況,提出各級政府應該在防御與應對重大氣象災害中防御氣象災害的應急綜合管理新理念,從而提升氣象災害應急管理的能力與水平,使其能夠發(fā)揮更為積極的職責與作用,并對氣象災害的應急管理體制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
氣象災害現狀防御措施
1.1氣象災害的概念
氣象災害是指大氣運動及演變對人類生命西風帶控制,因而季風環(huán)流和西風帶環(huán)流的異常提供了天氣氣候災害發(fā)生的大尺度背景。
從氣象災害發(fā)生情況來看,呈現北旱南澇,氣象災害按種類細分可以多達數十,甚至上百種。
據近代有數據統計以來我國氣象災害出現頻率居世界各國的首位,往往一場氣象災害所帶來的不單是惡劣天氣,更是引發(fā)其他災害的觸發(fā)和誘發(fā)機制。因此,使得在我國應對氣象災害時,需要社會多部門、多領域聯動協作,充分調動民間力量,甚至舉全國之力共同抗擊。
1.2氣象災害所造成的社會、經濟損失
氣象災害不僅造成嚴重損失,而由氣象災害引發(fā)或衍生的其他災害,如山洪災害、海洋災害、地質災害、生物災害等。
如果上海和內陸邊遠山區(qū)同時遭遇同級氣象災害,所造成的影響誰大,這個答案不用想都知道是上海受到影響大。
對于臺風、寒潮、桑拿天的城市公眾的關注稍低。
農村公眾最關注連續(xù)陰雨,另外對冰雹、洪澇也關注比較高,其次為雪災、沙塵暴,關注度稍低則是對寒露風、干熱風、干旱。出現這種個性化需求,是城市、農村在應對氣象災害的著重點不同,是應對氣象災害的能力及抗災能力有著直接關系。
氣象災害防御總體框架,防御機制等已初步建成,但是在部門間相互協調,信息共享,應急聯動等仍存在不足,需要在發(fā)展中調整,完善。
而在農村,社區(qū),大中型工礦企業(yè)等部分基層單位氣象災害防御意識薄弱,組織機構不健全,防御技術培訓仍不到位,實現氣象災害預警信息進農村,為此,必須加強基層,農村,社區(qū)氣象災害防御能力建設,構建強有力的氣象災害防御體系。
事實上,社區(qū),村鎮(zhèn)氣象災害防御能力建設是防災抗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必須得到重視和加強。大暴雨或龍卷風襲擊時。顯然,我們在加強基層社區(qū)氣象災害防能力建設工作中缺位了。
但是,在多年的實踐中,如果我們放棄基層單位的防御能力建設,無論氣象災害防御的體系在更高層面上設計如何完美,防御機制多么完善高效,最終仍將難以提高防災救災的整體水平,偏遠山區(qū),農村,防災意識薄弱的工礦企業(yè)最終仍將無法擺脫氣象災害對人們生命,財產的極大侵害。
3.1防災抗災能力弱
對于城市而言,農村是氣象災害防御的脆弱區(qū),氣象災害的預警信息很難及時有效地傳遞到農村去,所以對于氣象災害的防御存在著預警信息傳遞慢的情況。
尤其是在農村,信息技術上的不發(fā)達,就導致了防災抗災能力的相對脆弱,很多公共設施與基礎設施都相對薄弱,所承災的能力也較低,農民也缺少相應的防災避災知識。
農村一般都是受災影響較大的群體,每年都會因氣象災害而造成的災害多發(fā)生在農村。
3.2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接受有限
針對性、及時性不夠,定點、定時、定量的農村氣象災害的精細化預報預警能力亟待提高。
目前,受氣象理論研究水平的制約,氣象部門對一些災害性天氣的發(fā)展和移動規(guī)律的認識還不夠深入,現有預測預報能力不能滿足人們對氣象信息快速、準確、精細化的需要。
3.3面向農村的氣象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欠缺
宣傳手段不多,宣傳力度、深度、廣度不夠,農民防災減災知識匱乏,抗災自救能力低。農業(yè)對氣象的依賴程度較高,受氣象災害的影響較大,是最需要氣象信息的產業(yè)。但是受媒體播出時間固定、通訊設施薄弱以及基層氣象信息員較少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夠及時獲取氣象災害預警信息。
4.1加強氣象災害防御的專業(yè)支撐能力建設
切實做好氣象災害的風險識別與風險區(qū)劃研究,這是做好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基礎,也是體現氣象災害防御能力強弱的表現。這就要必須加強氣象災害致災因素情況研究,準確地掌握成災的條件與指標,有針對性的進行防災免災措施。
如果這些基礎性的工作都沒有做好,很難形成有說服力的氣象災害防御體系。
4.2加強行政支持體系的建設
要加強行政方面的支持,尤其是要爭取政府對于氣象災害的防御工作的主要領導。
在我國,行政的力量是支持辦好所有事情的政治基礎,氣象災害的防御工作也一樣。
政府領導的缺位,是防御氣象災害工作的瓶頸,也是建立氣象災害防御系統所必須要首先解決的問題。
氣象災害的防御條例的頒布,增強了政府防御氣象災害的責任,為推動氣象災害的防御體系建設爭取到了領導工作的支持,也為我國氣象災害防御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良好的法律政策環(huán)境。
4.3加強氣象災害防御組織體系建設
氣象災害的防御是一個繁重且復雜的系統性任務,是要從人員編制上加以保證的,僅僅以氣象災害的信息環(huán)節(jié)為例,就是需要專業(yè)的信息收集工作人員來完成,信息的處理人員和信息的發(fā)布人員等一批具有專業(yè)素質的人員來進行。
穩(wěn)定的崗位與可考核的職責,采取外聘、合同制等方法來解決一時的人員不足從實際來講是十分困難的,是很難保證氣象災害的防御隊伍穩(wěn)定的,就會降低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質量,形不成專業(yè)的團隊力量。
4.4加強氣象災害防御的保障體系建設
還要切實加強氣象災害的防御保障體系能夠建成,從而從根本上解決氣象災害防御所用經費、物資等關鍵性的問題。
氣象災害的防御能力弱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管理預防經費的不足。
這就要強化政府作為氣象防災投入的主體地位,來依靠黨中央、地方等多渠道來籌措氣象災害的防御資金,根據災害的影響范圍與受益群體來確定財政投入的主體與比重,從而保證氣象災害的防御體系的建設資金與正常運行維持的資金。
4.5加強氣象災害防御的政策體系建設
最重要的是要加強氣象災害防御的政策法規(guī)的建設,把行政領導的支持轉化為政府的施政目標,列入到民生發(fā)展的規(guī)劃與重點工作中去,形成嚴格的考核機制,調動盡可能豐富的行政資源,從而建設完整的氣象災害防御體系,營造出一個有利于氣象災害防御的體系建設。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大氣環(huán)流的特征、極端天氣等氣候問題也在發(fā)生著變化,因為我們要把防御極端天氣等氣候事件放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位置上。這就要求相關部門要加強科學研究的力度,并且加強國內外合作上的研究,著力分析、研究天氣氣候等氣象災害的長期變化規(guī)律,努力提高對氣象災害的預報準確度。逐步建立起一個完善的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努力提高對氣象災害的防御和氣象災害后的服務時效。著力研究與開發(fā)面向特殊行業(yè)、部門的災害影響評估準則及技術方法,做好對可能發(fā)生的氣象災害的影響程度、范圍等做出預評。
[1]馮麗文,等.我國氣象災害的綜合區(qū)劃 [J].自然災害學報,1994,(4):49-55.
[2]穆治霖.完善氣象災害防御的思考 [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08,(4):15-19.
[3]吳保生,丘麗紅.論我國自然災害預警機制的建立和完善 [J].蘭州學刊,2009,(3):92-100.
[4]吳新燕.減災體系簡介及其啟示 [J].城市與減災,2004,(3):2-4.
[5]史培軍,葉 濤,王靜愛,等.自然災害風險的綜合行政管理 [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97(5):130-136.
[6]游志斌.當代國際救災體系研究 [D].北京:中央黨校,2006.
[7]吳新燕.美國社區(qū)減災體系簡介及其啟示 [J].城市與減災,2004,(3):2-4.
[8]陳新輝,任龍強.北京城市社區(qū)災害管理模式的探索性研究 [J].科技與管理,2007, (2):84-87.
our country is located in the East Asian monsoon region, region is vast,complicated climate disaster occurrence variety,large, widely distributed,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serious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affected countries suffering from.To strengthen the disaster emergency management,especially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this is one of the major problems facing the governments of all levels.In this paper,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China in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the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should the new concept of comprehensive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major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sponse in preven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so as to enhance the ability and level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emergency management,to enable it to play a more active role,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meteorological disaster;the status quo:defensive measures
P41[文獻碼]B
1000-405X(2016)-3-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