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海 龐建偉
(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金盛礦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淺析金礦礦床地質特征與礦床成因
■武海 龐建偉
(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金盛礦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金礦礦產地質復雜,要充分挖掘礦產并進一步開展找礦工作,必須詳細勘探礦產的分布特征,明確礦床地質特征以及成因,論文論述了金礦礦床地質特征,并對金礦礦床成因進行了分析。
金礦礦床地質特征礦床成因
1.1 礦體特征
金礦礦體特征主要是由地層特點、構造以及巖漿活動決定的,一般礦體主要集中在構造破碎帶中,金礦礦體與礦體周期巖石是逐漸過渡的。一般來講,礦體平面為弧形分布,剖面較規(guī)則;礦體平面為分支復合脈狀,礦體局部呈透鏡狀,剖面為復合脈狀;礦體總體為透鏡狀,平面為分支復合脈狀,剖面呈“S”型,且礦體中部延伸較大,礦體厚度較大。
1.2 礦石特征
礦床礦石具有多種類型,常見的礦石類型有四種,其中,石英-白云母-錫石呈灰白色,風化后呈褐黃色,主要分布在內接觸帶的云英巖化花崗巖中,數量少,較為罕見;褐鐵礦-錫石是氧化型帶礦石,主要成分包括褐鐵礦、黃鐵礦、錫石、云英以及其它礦物,主要分布在地表以及礦床淺部;黃鐵礦-黃玉-錫石主要分布在構造角礫巖中,一般位于分布帶或外帶,礦石特征為云英巖與黃鐵礦的混合礦物,一般由黃鐵礦、錫石、黃玉以及石英等成分,是最為常見的礦石類型;螢石-石英-錫石多處于黃鐵礦-黃玉-錫石礦石的裂隙晶洞中,一般呈短柱狀,主要成分包括石英、白云母、黃鐵礦以及錫石,是僅次于黃鐵礦-黃玉-錫石的礦石類型。
由于礦石的形成環(huán)境復雜,形成條件的差異造成礦石結構以及構造的不同,按照此類依據,礦石可以分為原生礦石和氧化礦石兩類。其中,原生礦石多形成于熱液成礦期,主要礦物包括黃鐵礦、白鐵礦、磁鐵礦以及輝銻礦等,礦石中金礦呈微細粒侵染狀分布,顯微鏡觀察難以察覺,可用電子探針的方式確定是否含有金礦。原生礦石中,黃鐵礦和輝銻礦是主要的載金礦物,黃鐵礦中金的含量是由黃鐵礦晶的形成決定的,五角十二晶體含金量最高、立方體晶體含金量最低,一般黃鐵礦中金的含量與砷的含量呈正比。原生礦石發(fā)生氧化現象并在熱液滲流的作用下逐漸形成氧化礦石,氧化礦石多形成于熱液成礦后期,載金礦物多為褐鐵礦和粘土礦物,這是由于褐鐵礦具有較強的吸附性,能吸附原生礦石中的金并形成富集金礦體。粘土礦物是礦物在酸性環(huán)境中發(fā)生風化現象和交代現象,形成具有較強吸附性的特殊層狀結構,吸附原生礦石中的金并形成富集的粘土礦物。
1.3 礦石構造及結構
原生礦石的構造特征主要有膠狀構造、脈狀構造、條帶構造、網脈構造、角礫狀構造等,構造特征之外也保留了原巖沉積碎屑的特征。原生礦石較常見的構造類型為脈狀構造以及網脈構造,熱液階段形成的礦物例如黃鐵礦、石英等一般為脈狀構造,熱液階段形成的黃鐵礦膠狀構造也是較為普遍的。條帶構造多見于圍巖裂隙,條帶構造礦物一般有黃鐵礦以及石英。角礫狀構造是熱液早階段或主階段形成礦物收到外力作用發(fā)生斷裂,并充填在斷裂破碎帶中形成的。原生礦石的礦石結構包括粒狀結構、交代結構、包含結構以及纖維狀結構四種,其中粒狀結構又可以分為自形結構和半自形結構。交代結構是在礦石形成的熱液蝕變期形成的,交代結構形成晚期,交代結構裂縫充填交代,形成早期石英,常見的交代結構礦石為交代黃鐵礦。纖維結構出現在白鐵礦中,結構分布無定向性,較為罕見。原生黃鐵礦礦石結構為稀疏侵染或分散侵染,半自形晶粒狀結構,礦石形成后期的黃鐵礦多為自形晶粒狀結構。石英礦石結構一般為它形晶粒狀結構,石英顆粒較大時為半自形晶粒結構。
2.1 成礦控制因素
金礦礦床成礦控制因素包括地層、構造、巖漿活動以及巖性等,地層對成礦的控制作用表現為地層為金礦礦床的成礦提供了一定數量的成礦物質。金礦礦體形成的必要條件是斷層構造,礦體的形成是熱液期,巖漿充填在在破碎構造帶中并通過運移、交代等作用,逐漸形成礦體,構造是礦體成礦的基本條件。巖漿活動在金礦成礦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首先,巖漿活動將地層中的元素待到成礦環(huán)境中,為成礦過程提高了一定的物質基礎,此外,巖漿在破碎帶中發(fā)生運移、充填等現象,是金礦成礦的重要條件。巖性是指巖石的特征,巖性對成礦的控制主要體現在具有特殊性質的巖石為礦體成礦提供了環(huán)境,例如角礫巖和碎粉巖等,這一類巖石中具有較多的裂隙和空隙,這為成礦過程中礦液提供了良好的沉淀環(huán)境,同時角礫巖受熱力作用形成的塊狀巖石也為成礦提供了很好的屏蔽。
2.2 成礦物質來源
金礦礦床成礦物質來源包括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征和微量元素化學特征。硫同位素的來源主要包括地幔硫、地層硫以及混合硫,其中,地幔硫來源與硅鎂層,同位素組成與隕硫鐵中的硫同位素相似,地層硫是地層在巖漿作用下發(fā)生變化并沉積的過程中形成的,由于地層變化影響因素很多,形成于多種環(huán)境,因此地層硫同位素的組成多種多樣,通過對黃鐵礦中的硫同位素進行測定,我們可以發(fā)現,礦石和地層中的硫同位素基本一致,為同一硫源,來源于地層,地層硫與蝕變硫在成礦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微量元素研究在金礦礦床成因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們可以通過礦石微量元素的種類與含量來判斷礦石的成因。金礦礦石是在堿性還原環(huán)境中形成的,礦石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在堿性還原環(huán)境中通常以易溶絡合物的形式存在,礦石環(huán)境轉變?yōu)樗嵝院?,易溶絡合物在酸性環(huán)境下發(fā)生化學變化,錫元素沉淀并富集,因此,礦石中錫的含量是判斷礦床是否具有熱液特征的主要依據。
2.3 成礦物理化學條件
成礦物理化學條件包括包裹體基本特征、成礦溫度、成礦壓力、包裹體鹽度和密度等,礦體包裹體按照形成原因的差異可以分為原生包裹體、此生包裹體以及假次生包裹體三種,包裹體一般呈密集狀分布,原生包裹體多為不規(guī)則狀或圓柱狀,多數包裹體密集分布,少數為分散分布,次生包裹體類型多為氣-液包裹體,一般沿礦體裂隙分布。成礦壓力大小決定了礦床的深度,礦體成礦溫度變化范圍較大,因此礦石屬于高中低熱液礦床。
F416.1[文獻碼]B
1000-405X(2016)-6-48-1
武海(),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區(qū)域地質調查及礦產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