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先
(貴州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貴州貴陽550081)
貴州省普安縣老洞河煤礦F6斷層特征及控煤分析
■劉祥先
(貴州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貴州貴陽550081)
老洞河煤礦處于煤礦區(qū)位于照子河向斜南東翼、碧痕營背斜北西翼,總體構造形態(tài)呈一組不對稱的背、向斜組合。地層總體向NE傾伏,傾角9~25°,一般13°??傮w構造復雜程度屬中等。F6斷層為煤礦區(qū)內主要控煤構造,導致了煤層的部分缺失和變薄。F6斷層由煤礦區(qū)中部穿過,從東南向北西把煤礦區(qū)分為東西兩塊。由于F6斷層存在,對礦井先期開采地段、巷道布置等均有不同程度影響。
老洞河煤礦F6斷層特征控煤分析
老洞河煤礦屬六盤水煤田盤縣礦區(qū),位于普安縣城東,距普安縣城約13km。地理坐標:東經105°00′16″~105°03′21″,北緯25°48′26″~25°49′55″。煤礦面積8.2256km2。
老洞河煤礦主要含煤地層為二疊系上統(tǒng)龍?zhí)督M(P3l)地層,全層組厚420.46~481.98m,平均厚445.00m,含煤8~36層,平均20層,煤層總厚度5.35~36.38m,平均20.87m,含煤系數(shù)4.64%。含可采煤層五層,17、18、19煤層為全區(qū)可采煤層,24、26煤層為大部可采煤層。煤層屬較穩(wěn)定類型。
老洞河煤礦處于碧痕營背斜北西翼,總體構造形態(tài)呈一組不對稱的背、向斜組合。西部為趙家田背斜,中部及東部為岔里向斜。地層總體向NE傾伏,總體傾角9~25°,一般13°。地質構造復雜程度類型中等。
2.1 區(qū)域地層
區(qū)域地層除火山噴發(fā)巖(即峨嵋山玄武巖)外,均為沉積巖分布,從老到新有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及第四系地層。其中以二疊系、三疊系地層分布最廣。二疊系為區(qū)域內主要含煤巖系。
2.2 區(qū)域構造
區(qū)域位于六盤水煤田,大地構造單元屬揚子陸塊(Ⅰ級構造單元)黔北隆起(Ⅱ級構造單元)六盤水斷陷(Ⅲ級構造單元)普安旋扭構造變形區(qū)與黔西南渦輪構造的交接地帶,煤礦區(qū)位于照子河向斜南東翼、碧痕營背斜北西翼。
2.3 煤礦區(qū)構造
根據(jù)地表地質填圖及地質鉆探揭露綜合分析,井田內發(fā)育褶曲2條,發(fā)育斷層12條??傮w構造復雜程度屬中等。
(1)褶曲:井田內發(fā)育次級褶曲2條:a.趙家田背斜:位于井田西部趙家田至井田外小地宮以東,背向軸延伸方向為南-北向,區(qū)內軸長1.8km。背斜核部最老地層為P3β玄武巖;西翼地層為P3β~T1yn4、傾向北西和南西,東翼地層為P3β~T1f2、傾向北東和南東,傾角19~66°,為一不對稱傾伏背斜。b.岔里向斜:位于井田中部及東部,向斜軸延伸方向為北東-南西向,區(qū)內軸長1.8km。向斜核部最新地層為T1f2灰紫色砂泥巖;兩翼地層均為T1f2~T1f1,傾角6~15°,為一不對稱傾伏向斜。
(2)斷層:礦區(qū)共發(fā)育斷層12條,其中地表發(fā)現(xiàn)斷層7條,鉆探揭露隱伏斷層5條。其中落差在100m以上的有二條,分別為F3、F6;落差在50m~100m之間的有五條(為F1、F2、F4、F5、F7);落差在30m~50m的有一條(F301-1);落差在30m以下的有四條(F102-1、F203-1、F601-1、F603-1)。斷層走向以北東—南西向為主向,北西—南東方向次之。
F6斷層位于井田南部高朝水庫至大田箐之間,北西端與F5相交,東端交于F7斷層。分析認為因F5斷層形成于后,所以F5斷層將F6斷層北西端錯開;而F7斷層較之F6形成于先,因此F6斷層東端消失在F7破碎帶中,為一正斷層,203、302、402、403、404、502、503、504、505、601、602、603、701等鉆孔揭露該斷層,斷層越往深部其落差有變小的趨勢,走向北西西—南東東向,走向長度約4km,傾向北北東,傾角20~70°。切割地層T1f1~P3l,落差在10~210m之間。該斷層已查明。
F6斷層在2勘查線及附近傾角為50°,落差30—50m。F6斷層在3、4、5、6勘查線及附近,由淺至深,傾角由陡變緩。其中在3勘查線傾角由65°變?yōu)?0°,落差由50m變?yōu)?0m;在4勘查線傾角由55°變?yōu)?0°,落差由120m變?yōu)?0m、50m、20m;在5勘查線傾角由65°變?yōu)?0°,落差由210m變?yōu)?35m、85m、40m,F(xiàn)6斷層剖面形狀見圖1;在6勘查線傾角由70°變?yōu)?0°,落差由210m變?yōu)?10m、50m、40m、10m;F6斷層在7勘查線及附近傾角為25°,落差50—70m。
F6斷層為煤礦區(qū)內主要控煤構造,導致了煤層的部分缺失和變薄。F6斷層由煤礦區(qū)中部穿過,從東南向北西把煤礦區(qū)分為東西兩塊。由于F6斷層存在,對礦井先期開采地段、巷道布置等均有不同程度影響。
F6斷層在2勘查線及附近破壞了17、18、19、24煤層,使17、18、19、24等煤層部分缺失,在2勘查線上有203孔控制,鉆孔內破壞了19煤層。F6斷層在3、4、5、6勘查線及附近破壞了17、18、19、24、26煤層,使17、18、19、24、26等煤層部分缺失和變薄。在3勘查線上有302孔控制,鉆孔內破壞了17、18、19煤層;在4勘查線上有402、403、404孔控制,其中,402鉆孔內破壞了17、18、19煤層,403鉆孔內破壞了26煤層,404鉆孔內破壞了26煤層下的地層;在5勘查線上有502、503、504、505孔控制,其中,502鉆孔內破壞了17、18、19煤層,503鉆孔內破壞了24、26煤層,504、505鉆孔內破壞了26煤層;在6勘查線上有601、602、603、604、605孔控制,其中,601、602鉆孔內破壞了24煤層,503、604、605鉆孔內破壞了24煤層下、26煤層上的地層。F6斷層在7勘查線及附近破壞了19煤層下、26煤層上的地層,使19煤層下、26煤層上的地層部分缺失,對可采煤層無破壞作用。
通過研究對比老洞河煤礦所有地質資料和成果,認為老洞河煤礦總體構造形態(tài)呈一組不對稱的背、向斜組合。F6斷層為煤礦區(qū)內主要控煤構造。F6斷層由煤礦區(qū)中部穿過,從東南向北西把煤礦區(qū)分為東西兩塊。F6斷層表現(xiàn)為落差變化大(210m—10m),傾角變化大(70°—20°),延伸遠,對煤層破壞特別嚴重的特征。F6斷層由淺部往深部其落差、傾角均有變小的趨勢。
《貴州省普安縣老洞河煤礦勘探報告》
F407.1[文獻碼]B
1000-405X(2016)-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