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臺州市外國語學校 劉文
用“檔案法”解讀小說
●浙江省臺州市外國語學校 劉文
還記得大學畢業(yè)時,同學間少不了一番纏綿的留言。有位仁兄在我的留言簿上填寫“個人檔案”這一欄時頗有些趣味,所以至今難忘。比如“興趣愛好”,他老兄填的是“數(shù)鈔票”,最喜歡的顏色是“金黃色”,最喜歡看的一本書——“鈔票是怎么印成的”……雖帶幾分調(diào)侃,但也覺得個性鮮明,別具一格。我不禁聯(lián)想:我們的小說閱讀能否以此為借鑒?
小說作為獨具魅力的文學作品,往往有人物、有故事、有懸念,可讀性較強,學生比較喜歡;但一般來說,小說篇幅較長,人物、情節(jié)眾多甚至繁冗,內(nèi)容有時也顯得零星、散碎,這往往容易造成閱讀者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手忙腳亂、顧此失彼,有的干脆脫離原文架空探討,研讀效果不甚理想。我于是借鑒了上面那位仁兄的創(chuàng)意,用建“小檔案”的方法來解讀小說,讓閱讀者能貼近文本進行解讀,學生學習或答題也興致盎然。
下面,以兩篇課文為例來說明如何用“檔案法”解讀小說。
魯迅名作《祝?!分?,主人公祥林嫂命運悲慘,四叔是一個封建禮教的衛(wèi)道士,“我”膽小而富有同情心,魯鎮(zhèn)的其他“小人物”則都愚昧且麻木不仁。對所有這些人物的分析,都可以用建“小檔案”的方法來完成。
A.“一號主人公”祥林嫂的個人小檔案
1.姓名:祥林嫂(可結(jié)合考究其名字的由來)
2.人生履歷:
初婚——夫亡——逃來魯鎮(zhèn)——被賣再嫁賀老六——賀老六死——阿毛被狼吃掉——再來魯鎮(zhèn)幫工——捐門檻——祝福聲中死去。
3.招牌表情:眼睛間或一輪。
4.最迷惑不解的問題:一個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沒有魂靈。
5.口頭禪:
“我真傻,真的,我單知道下雪的時候野獸在山坳里沒有食吃,會到村里來;我不知道春天也會有。”
6.最擅長干的活:燒火、淘米。(四嬸不讓端祭祀用品……)
7.最動人的壯舉:一頭撞向香爐。(后來成為魯鎮(zhèn)人茶余飯后用來娛樂的話題)
8.最令魯鎮(zhèn)人感興趣的事:額角上的傷疤是怎么來的。
9.把別人趕跑的絕招:講阿毛的故事。
10.最忠實的聽眾(fans):
有些老女人 (有些老女人沒有在街頭聽到她的話,便特意尋來,要聽她這一段悲慘的故事。直到她說到嗚咽,她們也就一齊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淚,嘆息一番,滿足的去了,一面還紛紛的評論著。)
11.最得意的事情:
捐了門檻 (從四嬸手里支取了歷來積存的工錢,換算了十二元鷹洋,請假到鎮(zhèn)的西頭去。但不到一頓飯時候,她便回來,神氣很舒暢,眼光也分外有神,高興似的對四嬸說,自己已經(jīng)在土地廟捐了門檻了。)
12.最尷尬的事情:
捐了門檻后四嬸還是不讓她碰祭祀用品。(“你放著罷,祥林嫂!”四嬸慌忙大聲說。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燭臺,只是失神的站著。直到四叔上香的時候,教她走開,她才走開。)
以上“人物檔案”的條目可視作品內(nèi)容相機設置,問題的答案也可以不拘一格,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做此類練習,學生興致很高,能完整地填寫一份人物檔案,人物的性格命運和文本的重點內(nèi)容也就基本已經(jīng)掌握。比如,透過第2、8、9條,祥林嫂悲慘屈辱的命運便已浮出水面,魯鎮(zhèn)人的冷漠無情也自然而然地躍然紙上。
B.四叔的個人小檔案
1.口頭禪:“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時候——這就可見是一個謬種!”“可惡!”
2.招牌表情:皺眉(文中多次寫四叔見到祥林嫂便皺眉)
3.最愛看的書:《康熙字典》《近思錄集注》《四書襯》。
四叔的口頭禪 “可惡”“謬種”,表情“皺眉”等無不透露了他的殘忍,他是封建禮教衛(wèi)道士的形象。而環(huán)境的布置 (即最愛看的書),又揭示了他迂腐、保守、偽善的一面。
C.“我”的個人小檔案:
1.最欣賞的一句話:
“說不清?!保?“說不清”是一句極有用的話。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給人解決疑問,選定醫(yī)生,萬一結(jié)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這說不清來作結(jié)束,便事事逍遙自在了。)
2.最想做的事情:逃離魯鎮(zhèn)。(無論如何,我明天決計要走了)
3.最怕承擔的責任:
祥林嫂的死和自己說過的話有關(guān)。(明明說過“說不清”,已經(jīng)推翻了答話的全局,即使發(fā)生什么事,于“我”也毫無關(guān)系了。)
從這些言行舉止中,就不難發(fā)現(xiàn)“我”是個有一定同情心但又膽小怕事的人,是小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面對冷酷的現(xiàn)實,他敢怒而不敢言;清醒著,卻寧愿活在夢中。
D.其他:
1.語言最簡捷的人:短工
(“剛才,四老爺和誰生氣呢?”我問。
“還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簡捷的說。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趕緊的問。
“老了?!?/p>
“死了?”我的心突然緊縮,幾乎跳起來,臉上大約也變了色,但他始終沒有抬頭,所以全不覺。我也就鎮(zhèn)定了自己,接著問:
“什么時候死的?”
“什么時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罷。——我說不清?!?/p>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還不是窮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沒有抬頭向我看,出去了。 )
2.最會攢錢的人:
祥林嫂(快夠一年,她才從四嬸手里支取了歷來積存的工錢)
3.最會花錢的人:祥林嫂
(快夠一年,她才從四嬸手里支取了歷來積存的工錢,換算了十二元鷹洋,請假到鎮(zhèn)的西頭去……自己已經(jīng)在土地廟捐了門檻了。)
4.和祥林嫂年齡、地位最相仿的人:柳媽
(“祥林嫂,你又來了?!绷鴭尣荒蜔┑目粗哪?,說?!拔覇柲悖耗泐~角上的傷痕,不就是那時撞壞的么?”
“唔唔。”她含胡的回答。
“我問你:你那時怎么后來竟依了呢?”)
5.魯鎮(zhèn)人最快樂的事:探討祥林嫂額角的傷疤。
(因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厭棄了的;但自從和柳媽談了天,似乎又即傳揚開去,許多人都發(fā)生了新趣味,又來逗她說話了。至于題目,那自然是換了一個新樣,專在她額上的傷疤。
“祥林嫂,我問你:你那時怎么竟肯了?”一個說。
“唉,可惜,白撞了這一下?!币粋€看著她的疤,應和道。)
言語為何如此簡捷?說明說話人對此事不關(guān)心,冷漠。說話人身份是什么?短工。短工的地位、命運和祥林嫂相近,按理講應同病相憐,為何反而如此冷漠?令人深思!祥林嫂最會攢錢是為了捐門檻,說祥林嫂最會花錢是因為她把自己積蓄已久的錢一次性全捐了門檻,可悲,可憐!柳媽、鎮(zhèn)上的人和祥林嫂聊天,只為窺人隱私、咀嚼他人痛苦而取樂,同樣可恨、可悲!
1.最喜歡的顏色:金黃色、銀色等。
2.最瀟灑的動作:身子一縱,撲上梳妝匣,好似一頭老虎撲向一個睡著的嬰兒。
3.口頭禪:“那簡直是抹自己的脖子!”
4.最喜歡做的事情:撬金板,看黃金。
5.最有父親味的“暖心話”:
“你不知道我多愛你,噢!吵過了架再摟著女兒多開心,小乖乖?!?/p>
6.至理名言:“咱們兩訖了?!薄叭松褪且患灰??!?/p>
7.特異功能:他連狗在院子里打哈欠都聽得見。
8.臨終遺愿:“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
9.最遺憾的事:最后沒把神甫鍍金的十字架抓到手。
通過為葛朗臺建立小檔案,葛朗臺的性格也就一覽無遺了。他的核心性格是貪婪成性、冷漠無情、虛偽狡詐。在老葛朗臺眼中,金錢高于一切,沒有錢,就什么都完了。他對金錢的渴望和占有欲幾乎達到了病態(tài)、瘋狂的程度。同時還可以通過小檔案來分析文章的寫作方法——極度的夸張和無情的諷刺。小說幾乎每個細節(jié)都采用夸張手法來諷刺葛朗臺,進而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本質(zhì)。
為不同的小說文本建立 “檔案”,其內(nèi)容教師可自主確定,條目可多可少、答案或簡或詳;學生填寫答案也可不拘一格。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還可嘗試讓學生經(jīng)過討論來確定檔案條目。我們采用這種方式來引領(lǐng)學生解讀小說,既可以走進文本、抓住細節(jié),條分縷析,又可高屋建瓴、從容處理文本中較繁雜的內(nèi)容,更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箭三雕,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