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迪
對于在校的學生來說,我們與社會的關系相對疏離。我們有時置身其中,有時隔窗觀望,但都能時時看到外面的世界,從而有所感,有所悟,這也是成長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在這一組文章中,讓我們一起近距離體味德國的民風民情,感受燒餅店老板的樸實誠信,讓我們體諒一下謊言背后藏著孝心的無奈,為那質樸可愛的磨刀老人喝一聲彩!來吧,讓我們透過這些人物、事件,體味人情百態(tài)!
去德國交流,我住在Laura家。
那天,Laura指了指窗外,告訴我外面在下雨,細心地叮囑我出門要穿牛仔褲,而且還略顯嚴肅地對我說:“現(xiàn)在我們要稍快點兒,趕快做完事。晚上有聚餐活動,我們要早到一些,遲到對于別人來說是很不禮貌的,你明白了嗎?”
天,更藍,更純凈了。雨淘洗著大地,淘洗著德國伙伴一直忙碌的身影。披上雨衣,換一雙高幫皮鞋,我們一起趕往馬場。今天的任務是打理馬場,照料Laura的馬匹。
德國人不喜歡打傘,所以到了目的地,Laura示意我戴好帽子,隨后便跳下車去。我們踩著松軟的泥土向前走,小草的清香和雨后的濕潤迎面撲來,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雨變得斷斷續(xù)續(xù),輕柔地撫摸著我們的頭發(fā)。
Laura和她的媽媽每人手提著一只塑料桶,而那桶看起來似乎已經(jīng)很久沒有清洗過了,可她們完全不介意,倒是我,皺著眉頭盯著桶看了好久。
我們走進一間馬廄。光線突然變得很暗很暗,接著,一股熏人的氣味侵擾了我的好心情,我皺了皺眉頭,下意識地抬起手來捂住口鼻。Laura看著我,開玩笑地說:“我們都喜歡這種味道呢,你或許還需要適應?!蔽颐銖娦π?,心早就退出門外好遠了。強忍著不適,我心里大叫著:“快出去吧,我受不了啦!”
Laura一見到她心愛的馬兒便顯出興奮的神情,一邊蹦跳著跑向一個馬圈,一邊呼喚著她親愛的馬兒。那一刻,她不再像是出門前那個遇事考慮周全、嚴謹細致的少女,也不像是壓力山大的16歲高中生,我想她是回到了6歲時與馬兒相伴的孩提時光吧。她笑得一點兒也不拘束,那一刻,她的世界里似乎只剩下一匹相伴多年的白馬朋友了。
我們打開鐵鏈走到馬圈的邊上,空氣中彌漫著的那種刺鼻的氣味又一次撲面而來,我恨不得馬上逃離,完全沒有靠近的欲望。我抬頭看看,想確認一下馬兒離我是不是夠遠。
Laura已經(jīng)顧不上理會我了,走到她的馬跟前,彎下腰,兩手捧著馬兒的食物,認真地喂馬。金色的頭發(fā)垂在肩上,明媚的笑容掛在臉上,看得出,她很享受這個過程。
喂了一會兒馬,她轉過頭對我說:“這就是我的朋友Shelly,它非常友好,你可以摸摸它,它多可愛呀!”我有點難以置信,也可以說是無法接受——在我眼里,那是一匹臟兮兮的白馬,它竟然是Laura最喜歡的朋友!她不停撫摸著Shelly,用手細心地梳理它白色的鬃毛,輕輕地拍打它結實的馬腿,她甚至低下頭俯下身子深情地去親吻這位朋友。
即使在Laura的勸說下,我還是不情愿去與這位“朋友”接觸。我一寸寸地挪著步子,直到挪到了跟前,我才以十級防備的狀態(tài)碰了碰它,只是一碰,我又馬上收回了手。Laura看到我的樣子,禁不住笑了起來,又開始一點一點地給馬兒理鬃毛,我則只是靠在邊上看著她與馬兒奇妙地交流著。
德國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與動物的親密無間,是在我的意料之外的。去德國之前,我只知道那是個發(fā)達的國家,德國人做事很嚴謹,就像出門前叮嚀我的Laura,卻不知道其實他們同樣會有像孩子般天真爛漫的一面,那樣喜歡與動物做朋友。
在他們面前,倒是我,顯得太疏離動物,太疏離大自然了。多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與馬做朋友,輕輕地俯下身去,很自然地親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