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六枝特區(qū)巖腳鎮(zhèn)第一中學 劉 娟
“美讀法”詩歌教學流程初探
貴州省六枝特區(qū)巖腳鎮(zhèn)第一中學 劉 娟
有感于格式化“剖析”教法的弊端,“美讀法”將“如何將詩歌讀得美”的理念貫穿于教學過程,從而使教學回到詩的原點,還原詩性,使學生悅讀、會讀、讀懂?!懊雷x法”巧妙融入傳統(tǒng)的教學任務,借此巧妙解決教學問題,使學生放下思想包袱,讀出美感,讀出審美體驗,讀出語文素養(yǎng)。
美讀 韻律 意境 情感
詩歌是具有多種審美特征的文學體裁,對詩歌的閱讀鑒賞,應是一種愉悅心靈的審美體驗。實際教學中,教師??鄲烙谠谧约旱募氈缕饰鲋髮W生的木然懵懂,學生則在瑣碎無趣的教學中心生排斥。拿到一首詩歌,教師束于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或者是出于教學目的(包括應試)的考慮,往往不將這首詩歌作為一件藝術品來欣賞,而是在學生面前按照一定的方法把它分解成一堆文字碎塊,變成一個個生硬枯燥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學生眼中,詩歌賞析課是來解決如“這兩句怎么翻譯”“這兩句表達了什么”“這個字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之類的問題。這使詩歌鑒賞課堂成了學生的思維包袱。教師卻仍認為詩歌“剖析”得不夠深刻、細致,于是投入到更瑣碎更枯燥的分解中。
1.指導思想
有感于格式化“剖析”教法的弊端,“美讀法”的指導思想就是淡化傳統(tǒng)教學環(huán)節(jié),精減課堂問題,最大限度地削弱課堂的任務性質。教師抱著帶領學生在詩境中漫步、領略詩的風采的心態(tài),使教學回到詩的原點,還原詩性,找回詩的韻味,使學生悅讀、會讀、讀懂。
教師削弱課堂任務性并非拋開教學目標、教學任務,而是將這些傳統(tǒng)的教學任務巧妙地穿插于“美讀”之中,主體形式是“讀”,“讀”中寄托教學目標,使學生拋開沉重的任務負擔,不知不覺地完成教學任務。
2.課堂準備
(1)導學案設計
導學案圍繞“如何將詩歌讀得美”,過程設計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問題設置要精準有效,盡可能地避免問題與情境分離,注重教學生成性,教學節(jié)奏要張弛有度,收放自如。
(2)教學輔助
①多媒體課件:用于教學過程中的連綴與展示。
②音樂、圖片、flаsh短片等。
③朗讀范例。
(3)活動設計
教師對活動的設計要突出情境性,幫助學生融入詩境,把握情感,切忌活動冗繁,喧賓奪主?;顒有问桨ɡ收b比賽、辯論、詩境描繪、短劇表演等。
3.“美讀法”詩歌教學流程
(1)情境導入
教師要致力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氛圍的營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借助各種多媒體資料,將一組與詩境相符的圖片、一首富有感染力的音樂、一小段娓娓動聽的故事融入教學,將學生引入詩境之中。即便是最普通的談話導入,也需做到聲情并茂,切中肯綮。無論是什么樣的導入,都要秉持一個思想,強調學生來“讀詩”,而不是“來學習詩”?!白x”比“學習”在心理上更能使學生輕松地融入詩歌課堂。
(2)讀出韻律
詩歌富有音樂美,講究節(jié)奏韻律。音韻和諧優(yōu)美,或清新宛轉,或鏗鏘有力。“美讀法”的第一步是引導學生讀出節(jié)奏,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的誦讀方式:學生試讀;教師范讀;多媒體朗讀示范;學生集體朗讀。
教師可以靈活地融入此環(huán)節(jié)的傳統(tǒng)教學任務:預習檢查;生字詞處理;詩歌韻律。
讀出節(jié)奏,學生要讀對字詞。如果學生遭遇生字詞,教師可借機糾正。如果學生讀得很順,教師則以討教的姿態(tài),請學生向大家講解讀的過程中應注意的生字詞及節(jié)奏技巧把握。
(3)讀出意境
此過程中,教師特別要注意情境性的營造,引導學生抓住意象,展開聯(lián)想,感受詩境,欣賞湘江醉染的層林、鴨塘邊鮮嫩的蘆芽,領略邊關大漠的廣袤壯闊、江南人家的恬淡閑適……
具體措施:首先學生自由誦讀,然后在教師的引領下交流體會,描述詩歌中的畫面、情景。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穿插一些活動,如“用筆畫出詩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的景象”“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擬詩中的情景”等,使學生產生強烈的代入感,從而感受詩歌的繪畫美、意境美。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的誦讀方式:自由誦讀;集體誦讀。
教師可靈活融入此環(huán)節(jié)的傳統(tǒng)教學任務:詩歌的意象及意境特點;詩歌的寫景技巧;詩句中的煉字。
(4)讀出情感
情感把握是詩歌鑒賞的最終指向,是學生審美思想的最高升華。“美讀法”就是要讓學生在細細的品讀中,感受詩人的情調與心態(tài)、胸懷與氣度、操守與志節(jié)、相思與離愁,使學生為之所感,為之所動。學生要讀得聲情并茂、感情充沛。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采取的朗誦方式:學生朗讀(個人展示);教師范讀;集體朗讀。
教師可靈活融入此環(huán)節(jié)的傳統(tǒng)教學任務: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把握詩歌的情感,應該知人論世);詩歌表達情感的方法;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5)升華朗讀
“美讀法”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是,教師作課堂小結,再次闡明詩歌的節(jié)奏美、繪畫美、情感美。此時,學生一定對詩歌有了一定的審美積淀,借此契機,教師可以配合學生完成一次高質量的配樂詩朗誦,用藝術的形式演繹詩歌之美。
詩歌“美讀法”是對傳統(tǒng)詩歌教學的一種新嘗試,核心理念是將“如何將詩歌讀得美”貫穿于教學過程,并巧妙融入傳統(tǒng)的教學任務,不但借此輕松解決教學問題,還能使學生放下思想包袱,讀出美感,讀出審美體驗,讀出語文素養(yǎng)。
ISSN2095-6711/Z01-2016-1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