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賓市武廟街小學 鄭 清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習作方法指導的意義
四川省宜賓市武廟街小學 鄭 清
作為義務教育階段一門基礎學科內(nèi)容,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是其他學科開展的基礎,課程開展的質(zhì)量水平將會對其他課程產(chǎn)生直接影響。作文教學又是語文教學的核心關鍵,教育目標即培養(yǎng)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本文結合大量的教學實例,論證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指導意義重大,此舉可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習作興趣,促使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習作方法
如何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筆者認為應當充分運用好課堂閱讀教學過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選取的課文內(nèi)容就是一篇十分優(yōu)秀的習作范文,是學生進行模仿學習最好的樣本。正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通過指導學生廣泛閱讀優(yōu)秀的文章、段落甚至是例句,學生的習作水平自然能夠得到提升。那么在日常的閱讀教學過程之中,怎樣能夠有效滲透良好的習作方法,逐漸提升學生習作水平,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具體闡述。
目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少學生對語文習作懷有一定的畏懼心理,學生所寫習作中常常出現(xiàn)錯字、別字、語句不通、邏輯混亂等情況。探究原因,主要還是由于學生對生活觀察不仔細、閱讀量不足,導致所能夠支持習作的儲備知識較為不足,學生所感受到習作困難,并由此導致畏懼心理。對此,教師應帶有一定目的性培養(yǎng)學生,加強備課的精細化,設計出一定的訓練內(nèi)容,對于課堂當中所講解的知識點做到了然于心。教師可以通過降低寫作難度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在教授《父親的菜園》一文之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將重點放在父親開荒、填土以及育肥過程當中所發(fā)生事件內(nèi)容進行誦讀。在學生已經(jīng)完全熟讀課文后,教師便可滲透習作方法,通過點撥提示的方法向?qū)W生提問,這時學生自然也就能夠心領神會。而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自己身邊的人物進行一番細致觀察再進行描寫,同時將剛剛學到的事例描寫方法運用到自己習作中,學生對的畏懼心理自然就會得以克服,產(chǎn)生強烈的習作表達欲望,深深地愛上習作。
在講解課文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功課,對于課文內(nèi)容做到正確誦讀,且閱讀流利,并將這一要求切實的落實到每一名學生身上。在學生能夠正確通讀全文之后,便需要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融入一定的自我情感。例如,在講授《“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由課文題目著手,融入豐富的情感進行課文的閱讀,生僻字詞通過查找字典予以克服,使學生在反復閱讀中感受文章內(nèi)涵,通過默讀文章尋找脈絡主旨,逐層遞進引讀文章,確保學習目標能夠有效達成。在學習完一篇課文之后,教師可向?qū)W生提出一些內(nèi)涵意義較好的詞語、句子以及段落等,要求學生達到背誦程度,并將這些詞語適當應用到作文寫作中。
每學習完一個單元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圍繞該單元主題整理部分優(yōu)美的文章語句、詞匯整理并進行背誦積累,這樣學生的知識儲備將會越來越豐富,在今后的習作中所能夠調(diào)動的詞匯、語句不論是在內(nèi)容還是形式方面也將更加豐富,習作水平自然能夠得到提升。
此外,教師也可指導學生的閱讀與習作兩類學習實現(xiàn)互補,從而產(chǎn)生出良性知識遷移,如閱讀教學中的大量訓練均可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1.仿寫例句。例如,教授《珍珠泉》一文之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帶著感情去誦讀“最有趣的,當然是那晶亮的、飽滿的、一嘟嚕來的水泡了。開始,水泡很小,搖晃著越升越高,越來越大,最后在水面綻開了,在撲哧一笑中消失了。有時候,透過密密的樹葉,太陽篩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頭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銀色的光斑交錯著;水泡閃亮閃亮的,射出紅的光,黃的光,綠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這一段文字,引導學生感受其中“一嘟嚕”“綻開”“篩下”等形象化的詞匯描寫,以及“撲哧一笑”等擬人化描寫手法,引導學生能夠在自己習作過程中仿寫出類似的句子。
2.仿寫段落。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結合文章特點,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選取同班級學生習作聯(lián)系較為常用的段落,讓學生予以仿寫,促進學生提升寫作水平。例如,五年級上冊《鯨》一文中有對于鯨的外形特征的細節(jié)描繪,而這些予描分別出現(xiàn)在文章中的不同段落中。在學習完了這篇課文后,筆者便要求學生運用課文當中的句子開展構段訓練,依據(jù)由整體至部分的順序,對鯨的外形特征進行描寫,再要求學生采用同一種方法,對自己所喜歡的其他動物進行仿寫。通過這種訓練可促使學生對習作產(chǎn)生興趣,為今后的習作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
3.仿寫思路。在當前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思路邏輯清楚的優(yōu)秀文章,這些內(nèi)容學生理解起來也十分容易。在日常的教學工作當中教師應盡可能地運用好這一教學資源。例如,《狼牙山五壯士》《懷念母親》《少年閏土》《賣木雕的少年》等均是描寫人的課文,作者均通過具體實例進行人物性格與品質(zhì)的描繪。在教完這些文章后,筆者會先讓學生觀察自己身邊熟悉的人物,再要求學生依據(jù)課文的寫作形式仿寫自己身邊所熟悉的人物。
在日常生活當中,有些學生在與人溝通、交流之時語言思路清晰流暢、合乎邏輯,而在進行寫作時卻常常出現(xiàn)表達不暢、思路混亂,寫出的內(nèi)容不知所云等情況。因而,教師在開展日常習作訓練之時,可讓這部分學生先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再將之寫出來,即在日常生活當中便要求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想、所說能夠通過文字進行記錄,在習作時,可讓學生將思路理清,將日常累積的語言素材敘述出來,邊說邊寫。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在每次習作課前安排十分鐘派出一名學生到講臺上進行演講,演講內(nèi)容可以是所見所聞,可以是自己對于某一件事情的感受;可講述自己身邊的小故事或是遇到的見義勇為事跡等,甚至還可對課文展開豐富的改編。只要是學生想表達的,就不限內(nèi)容、不限形式。長此以往,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暢所欲言,再開始進行習作之時,學生也不會再覺得習作很難,還能夠促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升。
總之,掌握高效的閱讀能力是學生提升自身語文水平、加強文章習作能力最為有效途徑。這需要廣大的小學語文教師能夠在加強對語文閱讀教學重視程度的同時,滲透一定的寫作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培養(yǎng)切實可行的閱讀技巧與技能,將對小學生的習作能力產(chǎn)生至關重要的作用。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能夠引起教師間更為廣泛的交流,最終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不斷進步。
[1]趙彥平.漫談小學語文背誦、閱讀和寫作方法[J].成才之路,2012
[2]邵喜成.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關系的處理[J].讀寫算(教研版),2014
[3]錢朝陽.觀察是習作的源泉——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案例[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3
[4]張 磊.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之我見[J].學周刊B版,2013
ISSN2095-6711/Z01-2016-10-0155
鄭清(1965.12—),男,籍貫:宜賓縣,1988年四川電大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學歷:大專,職稱:小學語文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