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娌燕
(廣西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7)
?
手機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教學面臨的挑戰(zhàn)及對策
葉娌燕
(廣西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廣西南寧530007)
摘要:大學生對手機媒體的依賴性比較高,在課堂玩手機的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這無疑對高校教學帶來很大的挑戰(zhàn),手機媒體環(huán)境下應結合教學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手機媒介素養(yǎng)方面的教育,提升教師魅力,加大過程性考核的比重,開發(fā)手機移動學習平臺。
關鍵詞:手機媒體;高校教學;對策
手機媒體是繼紙質(zhì)媒體、廣播媒體、電視媒體和網(wǎng)絡媒體之后的“第五媒體”,隨著無線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使用手機媒體的人越來越多。據(jù)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發(fā)布的第36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我國手機網(wǎng)民規(guī)模已達到15.94億,網(wǎng)民中使用手機上網(wǎng)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8.9%。大學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是使用手機上網(wǎng)較多的群體,當前大學生在課堂玩手機的情況越來越普遍,這無疑對高校教學帶來很大的挑戰(zhàn),高校肩負著培養(yǎng)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如何應對手機媒體環(huán)境下教學面臨的挑戰(zhàn)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大學生使用手機媒體的現(xiàn)狀
為了更深入了解手機媒體對大學生以及課堂教學的影響,筆者采用網(wǎng)絡調(diào)查和實地調(diào)查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問卷調(diào)查,共發(fā)出問卷728份,回收有效問卷712份,有效率達97.8%。其中在問卷星發(fā)布問卷518份,回收518份,有效問卷518份;在某高校發(fā)放紙質(zhì)問卷210份,回收206份,有效問卷194份。本次調(diào)查男生452名,占63.48%,女生260名,占36.52%。文史類學生占22.05%,理工類學生占65.59%,藝術類學生占12.36%。大一學生占37.92%,大二學生占44.66%,大三學生占13.20%,大四學生占4.21%。
1.大學生對手機媒體的依賴性比較高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94.66%的學生使用的手機是智能手機。因為智能手機具有即時性、移動性和便捷性的特點,能夠極大地滿足大學生對于信息傳播和獲取信息的需求,特別受大學生的青睞。
如今,患上“手機依賴癥”的現(xiàn)代人越來越多,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程度如何呢?調(diào)查顯示,大學生平均一天使用手機時間在1小時以內(nèi)的占7.30%,1-3小時占比例最大,為39.76%,4-5個小時占35.81%,有17.13%的學生每天玩手機在6小時以上??梢姡髮W生總體上花在手機上的時間比較長,對手機媒體的依賴度比較高。80.79%的學生認為手機在生活中非常重要,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8.51%的學生認為手機在生活中的作用一般,可有可無,只有0.70%的學生認為手機完全不重要。手機作為大學生生活的必需品極大地改變了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以及思考問題的方式,手機對大學生的影響是高校教育者必須關注的問題。
2.大學生對手機媒體功能的使用呈現(xiàn)多樣化
手機就像一把雙刃劍,運用得當,可以促進大學生的發(fā)展,運用不當會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調(diào)查顯示,大學生使用手機的功能是多樣化的,除了一般的通訊功能打電話、發(fā)短信外,73.46%的學生經(jīng)常用手機聽音樂、看電影,64.04%的學生經(jīng)常用手機刷微博、qq空間和微信朋友圈,62.98%學生經(jīng)常利用手機上網(wǎng)聊天,62.36%學生經(jīng)常用手機看新聞、看電子書,67.42%的學生經(jīng)常用手機玩游戲,36.05%學生經(jīng)常用手機購物。
隨著智能手機廣泛應用,各種各樣手機App的客戶端越來越多,涵蓋生活、娛樂、學習和社交各方面,為使用智能手機的群體提供非常多的便利服務。大學生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新科技運用的集中群體,對于手機App的了解和使用偏好如何?調(diào)查顯示, 11.80%的學生對手機App非常了解,56.74%的學生比較了解,31.46%的學生一點不了解。33.99%的學生平時經(jīng)常使用手機App,40.45%的學生偶爾使用手機App,25.56%的學生不使用手機App。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使用手機App的類型還是比較廣泛,大部分類型的軟件均有涉及,通訊社交類使用最多,休閑娛樂吃喝類的也比較受大學生青睞,安裝手機學習類的不多,而且使用學習類App的時間比較短。
3.大學生上課玩手機比較普遍
14.61%的學生表示上課不玩手機,75.42%的學生上課時偶爾玩手機,9.97%的學生上課經(jīng)常玩手機。調(diào)查顯示,在不同類型的課堂上都有學生玩手機的現(xiàn)象,專業(yè)課玩手機的現(xiàn)象最少,占3.93%,玩手機最多的課堂是在選修課,占41.71%,其次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占29.35%,公共基礎課玩手機占25.00%??梢?,大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并不是個別現(xiàn)象,而是比較普遍的行為,但學生在不同類型的課堂玩手機的比率有所不同,說明了學生對不同課程的偏好程度不同,重視程度也不一樣。
4.大學生上課玩手機主要有教師和學生自身兩方面的因素
學生認為上課玩手機的原因,既有教學實效性不夠的因素,也有學生自身對手機依賴性太大的因素。52.39%的學生玩手機是因為對所上課程不感興趣,23.60%的學生認為上課過程中老師與學生缺乏交流,18.54%的學生是因為對手機的依賴性大,自己想玩就拿出來玩,50.98%的學生認為老師講課枯燥,41.01%的學生是因為在上課時候需要發(fā)布或回復信息。學生覺得上課玩手機對成績影響不大也是學生上課玩手機的因素。調(diào)查顯示,57.44%的學生認為上課玩手機對成績有影響,但是影響不大,29.07%的認為上課玩手機對成績有很大的影響,只有13.49%的學生認為上課玩手機對成績沒有什么影響。
5.大學生對課堂上交手機的做法贊同度不高
當前有的學校為了使學生上課不玩手機,保持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要求學生在上課前交手機,學生對這樣的處理方式是否認同呢?為此,我們調(diào)查了學生的態(tài)度。調(diào)查結果顯示,21.35%的學生贊成老師的這種做法,33.23%的學生覺得無所謂,45.42%的學生非常反感老師這樣做?!叭藱C分離”的方法確實讓學生在上課的時候不能玩手機,保持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但學生不一定接受這樣的做法,只是被動地服從制度。
二、手機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教學面臨的挑戰(zhàn)
1.大學生手機使用過度娛樂化,分配于課程學習的時間少
在無線網(wǎng)絡沒有普及的年代,手機更多是作為通信的工具,如今手機儼然成了娛樂的工具,通過智能手機可以有選擇性地進行閱讀、看視頻、聽音樂、玩游戲,參與網(wǎng)絡上各種互動的娛樂節(jié)目,大學生可以自主利用的時間比較多,平時活動的地方多在校園,除了上課之外,娛樂是他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智能手機在大學生中的普及運用,大學生的娛樂方式發(fā)生很大變化,已不僅僅局限于參與校園里的各種娛樂活動,手機是他們進行娛樂的便利工具,通過指尖的輕輕觸碰大學生就能進入滿足他們感官需求的娛樂世界,手機里的娛樂世界比現(xiàn)實的娛樂世界有更多的選擇和吸引力[1]。大學校園里的“低頭族”就有不少是沉迷于手機娛樂,課間、睡覺前、課堂、自習時間都有大學生進行手機娛樂,過多地把時間用于手機娛樂,這無疑消減了用于課程學習的時間和對課程學習內(nèi)容的興趣,這說明有的大學生沒有合理規(guī)劃對智能手機的運用,缺乏利用智能手機提高自身素質(zhì)的意識。
2.大學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上課玩手機影響教學效果
有些大學生因自制力差,不分場合使用手機。課堂本是一個教師傳遞知識,與學生互動交流產(chǎn)生共鳴的場所,但是有的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太大,總想時刻關注新的資訊,有的學生老想著自己加進的微信群或qq群上的網(wǎng)友又發(fā)了什么信息,時不時想看看,導致對老師上課的講解缺乏耐心聽講,對課程內(nèi)容關注度比較低,老師講解到哪里也不知道,有時候面對老師的提問甚至不知道老師問什么。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還發(fā)出聲音,這會打斷老師的講解,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環(huán)境,干擾課堂秩序,使課堂教學缺乏學生與教師相互對接的環(huán)境,影響教學效果。
3.大學生更加厭倦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
學生上課玩手機,除了自主能力差之外,教師的教學方式太過陳舊,缺乏與學生交流是重要原因。大學生可以從網(wǎng)絡接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網(wǎng)絡上不少新奇的東西對學生來說非常具有吸引力,有的學生認為教師講授的知識在網(wǎng)絡上也可以搜索到,當教師的講解方式過于沉悶,缺乏語言的吸引力和情緒的感染力情況下,學生聽講的集中度就會降低。特別是教師上課缺乏與學生的交流,只是一味地進行知識的講解,學生會認為那是教師的世界,自己在課堂上只是被動的接受者,由此對教學產(chǎn)生厭倦的心理,如果對于教學內(nèi)容不感興趣,學生玩手機的頻率更高。
4.大學生從手機媒體接受的海量信息削弱教師的權威
手機媒體為大眾提供海量的信息,信息的類別非常齊全,手機小巧輕便,學生的手機只要聯(lián)網(wǎng),就可以隨時隨地接收到信息,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不單是課堂上教師的講解,對于某一課程內(nèi)容,學生從手機媒體上獲取的信息也許比課堂上教師講解的內(nèi)容更全面,更系統(tǒng),有更多選擇學習的機會,所以學生會認為老師課堂上講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教師已經(jīng)不是知識的惟一主宰者,從手機媒體上接收到的信息或許比教師課堂上傳遞的更具權威性,有的學生認為課堂上聽不聽無所謂,課后也可以通過對手機媒體上的相關文章和視頻進行學習,這對教師的權威來說是很大的挑戰(zhàn)。
三、手機媒體環(huán)境下增強高校教學實效性的對策
1.結合教學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手機媒介素養(yǎng)方面的教育
當前手機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非常大,大學生如何利用手機發(fā)展自身是一個應該引起重視的問題,只有大學生脫離對手機的盲目依賴,樹立起把手機作為促進自我發(fā)展工具的意識,才能更好利用手機發(fā)展自身[2]。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課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例,在講授大力發(fā)展科學技術這一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結合媒介演變的過程,組織學生探討手機對自身生活的影響以及對其利弊做出分析,進一步啟發(fā)學生討論如何正確運用手機。教師還可以結合實踐教學,讓學生通過手機拍攝視頻的方式呈現(xiàn)小組的實踐成果,引導學生把手機運用于學習,提高學生利用手機媒介獲取和分享信息的能力。
2.提升教師魅力
改善學生上課玩手機的情況還要教師從自身入手,教師應加強塑造自身的魅力,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學生,提高課堂的抬頭率。教師的魅力首先體現(xiàn)在其自身具有高尚的品格,與學生建立起平等的關系,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設計上,讓學生多參與課堂,在課堂上有事可做,體驗課堂給他們帶來的歡欣體驗。其次,教師應具有良好的語言駕馭能力,因為教師對知識的傳授以及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都是以語言為載體,學生是否聽講,教師的語言魅力很重要。最后教師魅力還體現(xiàn)在具有淵博的知識,在了解學生特點上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把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進行轉(zhuǎn)換,因為照本宣科已無法滿足學生對于信息的渴求,在信息能便利獲取的時代,學生更需要的是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整合和創(chuàng)新,教他們學會思維。
3.加大過程性考核的比重
考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式有很大的影響,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往往過于注重期末考試成績,一紙試卷決定學生考核分數(shù)的高低,這樣的考核標準容易使學生出現(xiàn)學習的心理倦怠,覺得自己作為被考者,只要考試前好好復習,成績又不受影響,所以考核應該凸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摒棄一紙試卷決定學生分數(shù)的傳統(tǒng)考核方式,把考核內(nèi)容納進教學過程,比如可采取任務驅(qū)動的方式,把整門課的重點整合為若干個任務,讓學生上課前做好準備,上課時候讓學生展示其任務完成情況,并與其他同學分享。加大過程性考核的比重,學生在上課過程中感受到自己不是被動的接受者,考核不是一種機械的行為,是能夠促進自身全面發(fā)展的機會,也是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學習的方式,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減少學生在課堂上的“低頭率”和提高學生對課程教學的參與度。
4.開發(fā)手機移動學習平臺
面對大學生課堂玩手機的頑習,不少學校采取不少措施,如限時斷網(wǎng)、設置手機收納袋,手機暫存箱等。還有的教師面對學生課堂玩手機,當面嚴厲制止、甚至將學生“請出”教室,這不僅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與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容易導致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對抗心理,這對于教學實效性的提高適得其反。如今大多“90后”大學生擁有智能手機,學校和教師不應把智能手機視為洪水猛獸,因為智能手機儼然不單是學生與外界交流的的工具,也是學生進行學習的重要輔助性工具,如何引導學生擺脫對智能手機“娛樂性”的崇拜,并把智能手機運用于教學從而提高教學實效性是教師應該深入研究和實踐的問題。所以,高校應加強對移動學習資源的開發(fā),建立移動學習平臺,拓寬大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大學生通過移動學習平臺加強課前的預習和課后的復習鞏固,以及在移動平臺上展示學習成果,實現(xiàn)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手機移動互動和交流。
(責任編輯:梁京章)
參考文獻:
[1]魏德才,程倩. 智能手機與高校課堂教學之間關系的調(diào)查研究[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8):54-57.
[2]周菁齊. 網(wǎng)絡時代的大學生手機媒介素養(yǎng)教育[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4(2):55-60.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Teaching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Mobile Media
YE Li-yan
(Guangxi Technological College of Machinery and Electricity,Nanning 530007,China)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had high dependency on mobile media,the phenomenon of playing with the mobile in classroom is more and more common. It posed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college teaching.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mobile media,we should combine the mobile media literacy with the teaching content to educated students,and improve teacher’s personality glamour,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procedural examination,develop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
Key Words:mobile media;the college teaching;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719(2016)4-0047-03
作者簡介:葉娌燕(1979-),女,廣西欽州人 ,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6-02-13修稿日期:2016-03-02
基金項目: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課題“移動學習平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開發(fā)和應用”(15JDSZK037);教育部職業(yè)院校信息化教學指導委員會規(guī)劃課題“‘慕課’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2015LX030);2015年度廣西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科研立項課題“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微課群開發(fā)和應用研究——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為例”(2015GJZZ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