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澤慧
摘要:4K技術在近幾年發(fā)展得尤為火熱,甚至顛覆了傳統(tǒng)影視行業(yè)的模式,使影視業(yè)在數據采集與處理方面產生了巨大變革,也迎來了新的挑戰(zhàn)。文章從超高清視頻數據的采集與處理入手,以國家大劇院版歌劇電影《阿依達》為例,探究4K技術在影視后期編輯方面的運用問題,以期形成4K技術在后期處理過程中的理論。
關鍵詞:4K技術;后期編輯;實際應用;解決方案
4K技術的發(fā)展帶動著影視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目前,國際上已有許多的國家都己制定并啟動了4K發(fā)展計劃,進行了許多相關的試驗。而在4K制作過程中所需要的設備,包括4K攝像機、切換臺、服務器、監(jiān)視器等,也已經完備。在4K技術方面我國也已經有相應的計劃。目前我國的4K前后期制作系統(tǒng)己較為完善,國內也有多家電視臺與相關機構嘗試著搭建符合自身需求的4K制作系統(tǒng),力圖突破傳統(tǒng)的影視后期處理技術,開始4K節(jié)目的制作儲備。4K技術的發(fā)展將會是時代的發(fā)展趨勢。
1 4K技術的含義與發(fā)展現狀
4K技術是目前視頻后期處理技術中的一種。所謂的4K,指的是3840X2160的超高清分辨率,像素水平達到了3840,是高清分辨率的4倍。在追求生活品質的今天,超高清的分辨率配上鮮艷的色彩、逼真的音效,就是觀眾所追求的觀影享受。
在目前的發(fā)展過程中,4K技術除了在提升影視分辨率方面有突出的發(fā)展成就以外,還帶動了從視頻處理過程中所有相關領域的一系列革命。在目前的電影放映過程中,數字影院幾乎占據了影院總數的100%。數字影院是投影機應用的最直接的表現,其他的則是一些大型的、專業(yè)的高端應用領域,例如科普教育。以北京2012年明的天文科普劇場為例,北京科技館作為全國科技館的代表,率先引入了4K技術形成科普教育屏幕。為了建成“索尼4D科普劇場”,北京天文館專門引入了6臺4K的投影機,用6臺投影機組成了一塊長為33米、寬6米高的180度的環(huán)形幕。為了更好地達到科普教育的效果,科技館對科普屏幕的清晰度要求非常高。4K技術方案恰好能滿足科技館的這種需求,而4K技術超前的清晰度甚至能夠使其在未來的幾年中都能滿足科技館的運用需求。除了在數字影院、科技館科普教育方面的運用以外,4K技術還在醫(yī)療影像、安全監(jiān)控、軍用等領域有著非常廣泛的運用。
2 4K技術在影視方面的實際應用
根據研究發(fā)現,目前,4K技術在醫(yī)療影像、安全監(jiān)控、軍用等領域也有非常廣泛的運用,但是其運用最廣的還是數字影視方面凹。因此,為了迎接4K技術帶來的挑戰(zhàn),我國的各大電視機構都己開始著手計劃4K電視節(jié)目的登場。以中央電視臺為首,其電影頻道已經啟動了利用4K技術制作超高清電影頻道的計劃。但是目前我國并沒有完善的4K技術處理環(huán)境,因此,在開設超高清電影頻道之前,各大電視機構應該做的是跟蹤完善4K技術所需的生產設備、不斷完善4K技術的性能,以提升4K技術的處理編輯能力。北京電視臺作為國內比較早采用4K技術來錄制節(jié)目的電視機構之一,早在2010年就開始了對4K技術錄制節(jié)目的探索。在歷經一年多的研究歷程之后,最先應用的項目是在天安門廣場的異形大屏展示內容。隨著4K技術的不斷完善,超高清視頻開始陸續(xù)在北京電視臺春晚節(jié)目和各大晚會中得到廣泛應用。由此可見,國內廣播電視領域中,將4K制作技術應用的最為廣泛的是戶外和演播室的大屏幕展示。
北京電視臺不斷購入設備,己擁有4K拍攝設備和4K后期編輯系統(tǒng),擁有了可以自己生產超高清視頻的平臺。但是由于受到成本問題的限制,目前北京電視臺的4K制作平臺主要應用在臺內部分重要節(jié)目的片頭、宣傳片或者是綜藝晚會的大屏幕拍攝方面。但是,相信隨著4K技術的普及,就能加強4K技術的運用,以加速超高清視頻制作流程的融合。由于4K技術是以RAW格式為基礎的,其制作的流程也就成了高質量節(jié)目制作流程的主流。考慮到不同格式的管理方式不同,采用低碼流素材粗編、高碼流素材合成等問題,北京電視臺在搭建自身的4K后期制作系統(tǒng)以及流程管理系統(tǒng)時,就參考和借鑒了電影制作的DIT數據管理流程,使其具備多種錄制方案,以滿足不同節(jié)目類型的不同制作方案的需求。同時,此系統(tǒng)還具備了視頻剪輯、合成特效等功能,建立了全4K分辨率的制作流程體系。目前,中央電視臺已有近10套前期拍攝的攝像機,并且基本都已經投入使用,而后期系統(tǒng)仍然處于搭建中。
在4K制作的節(jié)目類型中,除了電影以外,體育賽事的直播也是另一種具有鮮明特色的節(jié)目類型。在2013巴西聯(lián)合會杯中,就是采用4K技術來對賽況進行同步直播實驗的。而在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中,采用的是4K轉播車來直播賽況,而此4K轉播車則是采用巴西GLOBOSAT傳播公司打造的4K高清轉播車。該車擴展為12訊道4K攝像機,12臺索尼PMW-F55 4K數字攝影機,加裝了CA-4000攝像機適配器后,就可轉變?yōu)檠莶ナ业?K攝像機。此直播車收悉信號的方式是通過光纜將4K信號傳送到到轉播車上。
3 4K技術后期處理——以國家大劇院版歌劇電影《阿依達》為例
3.1 4K技術后期處理方案
在影視作品的后期制作過程中,素材的數據量非常大。因此,需要細心挑選,才能選出合適的素材。對于用于影片節(jié)目的精品素材,影片輸出渲染時的渲染格式在編輯過程中需要格外受到重視,只有滿足4K標準的格式,輸出的影片才能使用。在輸出過程中,如果是需要1080P全高清格式的,就可以直接輸出渲染1080P高清格式,也可以采用二次格式壓縮法將4K成片壓縮成1080P高清格式。對于感覺不好的素材,也不能輕易扔掉,因為目前擁有4K設備的只是少數群體,大部分用戶還無法接觸4K播放環(huán)境。所謂的4K就是像素是1080P的4倍,這意味著這些4K的素材將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去調整,甚至完全可以對畫面進行重新修改加工,使之成為標準的高清素材,滿足節(jié)目的編輯使用需求。
(l)對視頻畫面重新構圖。
對4K視頻畫面的重新構圖采用的方法是剪切、移動、旋轉角度等,根據不同的需求,可以修改那些前期拍攝存在構圖不當等瑕疵的素材。同時,根據節(jié)目的不同目的,也可以對素材進行特殊處理,這就是4K素材優(yōu)勢。
(2)利用摳像技術重新合成素材。
由于4K素材的像素較高,因此在進行1080P高清制作時,可以利用摳像技術重新整合素材而不損害素材的清晰度。使組合后的新素材完全能夠滿足1080P高清制作的要求。
3.2 以國家大劇院版歌劇電影《阿依達》為例
《阿依達》是世界聞名的作品,也是威爾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歌劇效果場面宏大壯觀,旋律優(yōu)美動人。在今年的1月20日~26日,中國大劇院首次采用了4K視頻技術同期制作了《阿依達》,為觀眾展現出了逼真恢宏的舞臺場景布置。在此次錄制過程中,考慮到4K編輯處理技術的先進性,國家大劇院特地邀請了意大利導演及制作團隊來進行拍攝制作。在制作過程中,技術人員不斷測試、溝通。最終在綜合考慮到4K影像在局部動態(tài)范圍、畫質全景動態(tài)范圍以及解析力方面具有比較大的優(yōu)勢的情況下,最終選定的拍攝設備為超高清的4K攝影機PMW-F55。PMW-F55具有全域電子快門,14檔光圈寬容度等特點。對于鏡頭,制作團隊考慮要在較低照度下使用長焦距,因此選定的是大光圈,長焦的鏡頭,例如安琴(Angenieux Optimo) 28~340的鏡頭(T2.8),富士85~300鏡頭(T2.9)等。
在錄制過程中,選擇的格式有兩種,一是通過攝影機來錄制XAVC格式的4K信號,二是利用AXSR5記錄單元記錄無損的RAW文件。但是由于這次錄制的時候沒有找到適合4K節(jié)目使用的多通道錄制服務器,因此錄制過程采用了F55的128 GSxS卡來錄制4K XAVC格式的素材,再把所有錄制的素材進行備份后開始后期編輯。
4 結語
總之,在信息化技術化的時代中,大數據為影視界帶來了新的契機,這是不容忽視的。然而在大數據家族中,4K技術的后期編輯處理可謂是位于影響行列的前列。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對屏幕清晰度的要求不斷提高,這意味著4K處理技術也需要不斷發(fā)展,其在視頻畫面的數據量、素材拷貝以及剪輯設備等方面都需要有更高的改變。而4K技術的發(fā)展,同時也開拓了影視節(jié)目后期制作過程的空間。從其實際應用的情況上看,4K技術將會成為未來視頻后期處理技術的發(fā)展趨勢。而目前所采用的4K編輯處理技術也將是今后視頻數據采集與處理過程中的主要技術。4K技術所制作的視頻素材在影視后期編輯中的空間非常大,尤其是在目前1080P的全高清主導階段。由此可見,采用4K技術制作的素材既適應了時代發(fā)展的主流,又能夠滿足現在1080P全高清的需要,這將會是視頻時代最為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