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霞(昆明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云南昆明650101)
?
在基礎護理實訓課中開展護理禮儀訓練的研究
李云霞
(昆明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云南昆明650101)
摘要:對在基礎護理實訓課中開展護理禮儀訓練及考核的方式、取得的效果進行論述,并提出以后應注意的方面,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護理禮儀;基礎護理實訓課;行為禮儀
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學的發(fā)展,人們深刻認識到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必須與高素質的護理人員相匹配,對護士的要求不僅僅局限于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要求其具備良好的人文修養(yǎng)。護理人員的形象、言談舉止都可能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從而影響護理效果。良好的護理禮儀有利于護患關系的融洽,禮儀具有很強的操作實踐性,良好護理禮儀的養(yǎng)成需要從護生開始教育[1]。
1.1著裝禮儀
實訓前,護生穿工作服、戴工作帽、穿軟底鞋或鞋套、指甲修剪整齊、發(fā)型簡潔明快,女生使用頭花,應使衣、褲、裙、帽、鞋、襪等整體相互呼應、協(xié)調。
1.2行為禮儀
實訓前,按照護理禮儀要求站姿、坐姿、行姿、蹲姿、端治療盤、推治療車、持病歷夾、引領、表情,按言談禮儀要求用敬語、謙語、雅語進行操作中所需要的解釋和溝通。站姿:身體與地面垂直,身正,挺胸收腹,雙目平視前方,雙臂自然下垂,兩腿相靠站直,兩腳尖張開約一拳距離,面帶微笑。坐姿:雙腳并齊或一拳距離,坐穩(wěn)后上體自然挺直,頭正,兩肩平正放松,兩臂自然彎曲放在膝上,上體與大腿、大腿與小腿呈兩個自然的90°,掌心向下。行姿:行走時挺胸收腹,腰背正直。兩臂前后自然擺動,前擺約35°,后擺約15°,手掌朝向體內。膝蓋伸直,腳重心落在腳掌,腳尖向正前方伸出,行走時雙腳在一條線上。蹲姿:雙膝一高一低,右腳掌完全著地,右小腿垂直于地面,左膝要低于右膝,女性應靠緊兩腿,男性可適度分開。端治療盤:上臂貼近軀干,肘關節(jié)彎曲90°,四指和手掌拖住兩側盤底,四指自然分開,拇指置盤緣中部,盤內緣距軀干約2~3 cm,行走時,前臂同上臂一起用力保持盤的平衡。推治療車:雙手扶住車緣兩側,雙臂均勻用力,把穩(wěn)方向,重心集中于前臂,抬頭挺胸,步伐均勻,停放平穩(wěn)。持病歷夾:病歷夾正面向內,肩部自然放松,上臂貼近軀干,一手握住病歷夾前1/3,病歷夾前部略上抬,另一只手自然下垂。
1.3綜合應用
實訓中,由教師統(tǒng)一實驗程序,分析各個程序的禮儀要求,先由學生討論說出操作每個步驟所需的禮儀要求,然后教師總結。報名:鞠躬禮、站姿、自我介紹。評估:站姿,護患交流距離,使用普通話,表述清晰、語言謙和、語速適中、語調親切,使用恰當?shù)姆Q謂、適當?shù)闹t辭和敬語。計劃:護士著裝、端治療盤、推治療車、走姿。實施:站姿、蹲姿,護患交流時學生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對患者態(tài)度親切和藹,使患者不感到拘束,對護士產生信任感;使用恰當?shù)姆Q謂、適當?shù)闹t辭和敬語,注意保護患者。整理: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耐心細致地講解注意事項,富有親和力,避免使用專業(yè)術語,禮貌道別。與患者距離保持在1~1.2 m[2]為宜。
1.4效果評價
1.4.1學生主觀評價實訓結束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在基礎護理實訓課中增加護理禮儀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記憶、學習的信心、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職業(yè)榮譽感、溝通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影響。
1.4.2學生成績客觀評價在技能考核中增加禮儀評分,可以將技能和禮儀作為兩個獨立的項目進行考核,也可以將禮儀作為技能考核的一個項目,占一定比例分值。
2.1護生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過去基礎護理實訓是按照教科書中的操作流程進行教學,忽略了對護理禮儀方面的要求。通過實訓,學生掌握了操作程序,但是在言談舉止等方面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將護理禮儀訓練與基礎護理操作相結合,教師反映實訓操作中學生能融入禮儀內容,既提高了護生操作技能,又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鞏固了專業(yè)思想,增強了學生的職業(yè)榮譽感,學生的自信心明顯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得到較大提高,學習和生活態(tài)度更積極;同時縮短了學校教育與臨床實踐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為以后的臨床工作奠定堅實基礎[3]。
2.2增強了人際溝通能力
護理工作的特點是與人交流,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至關重要。而良好的護患關系則是患者配合護士操作的前提。由于教材沒有系統(tǒng)、規(guī)范地解釋護理操作內容,導致無臨床經驗的“準護士”將各學科知識整合為某項護理操作時的解釋有一定難度。護理禮儀與基礎護理技術相結合,使護生從初學時就能按規(guī)范進行練習。通過不斷訓練膽量、口才以及解釋等方面的溝通技巧,使護生的語言溝通能力得到增強。護生在臨床實習時,能夠將所學知識順利地應用于對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從而提高了護理服務品質[3]。
2.3提高職業(yè)認同感
以往,護生上實訓課時,不大喜歡穿護士服,不愿意穿著護士服站在其他專業(yè)學生面前,表現(xiàn)出明顯的自卑感。通過護理禮儀與基礎護理實訓的結合,使護生認識到護士帽是護理職業(yè)的象征,穿著護士服,既方便護士進行各項護理技術操作,又體現(xiàn)出護理工作的莊重和嚴謹,從而增強職業(yè)自豪感,樹立自尊、自強、自重、自信的信心和愛崗敬業(yè)精神[1]。
3.1言傳身教
要讓護生把護理禮儀貫穿于所有護理操作中,教師必須以身作則,不能只是熟練操作,而是要把護理禮儀熟練地應用于操作中;示教和指導練習時都應按照護理禮儀要求規(guī)范自身言行,不能給護生造成只在操作時遵守護理禮儀,操作完畢就將禮儀拋之腦后的印象。
3.2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
“以賽促學”,開展護理禮儀風采展示和護理技能比賽,提高護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3.3編寫參考書籍
目前并不缺乏護理禮儀及護理操作相關教材,但多為分開的,可以嘗試編寫將護理禮儀融入護理操作流程中的教材,對每一個操作步驟都有詳細的禮儀說明,給教師及學生提供參考,提高在實訓課中開展護理禮儀訓練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1]梁子麗,畢桂娟,劉雪萍,等.護理技術操作考核中貫穿護理禮儀的效果觀察[J].護理教育研究,2011,25(1):159-160.
[2]馬文華,尤雪劍,徐梅,等.《護理禮儀與形體訓練》實訓課與肌內注射相結合教學的研究[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31):3914-3916.
[3]馬文華,王慧玲,段湘君,等.護理禮儀和基礎護理技術有機結合的實踐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2(2):134-135.
中圖分類號:G42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9-00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