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兵/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第六小學教師
我的課堂充滿詩情畫意
辛小兵/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第六小學教師
很多教師和學生認為語文的“教”與“學”都是一種枯燥乏味的過程,毫無情趣可言,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使班級平均分不至于落后,教師也時刻舉著一條無形的“鞭子”。在我看來,語文教學其實是妙趣橫生的,想讓學生喜歡語文,教師自己應該首先體會到語文的美,進而引導學生感受語文學科的迷人之處,對語文學科產生學習興趣,最終達到學好語文、正確使用語言文字的教學目的。其實,要做到這一點并不難,關鍵是備一堂有聲有色的語文課,使課堂充滿詩情畫意。
有人說,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就應該有文人墨客的神采飛揚,有演說家的慷慨陳詞,有長者的苦口婆心,有少兒的活潑純真。要想把語文課上好,導語的設計很關鍵。通常,我會利用與課文有關的一些名人名言、詩詞佳句、經典故事等內容作為開課前的引導,這樣能夠很快把學生帶入到文章中來。比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三年級課文《月球之謎》時,用了李白的詩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來導入教學,李白小時候對神秘月球充滿好奇的典故激發(fā)了學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奧秘的興趣;學習三年級課文《秋天的雨》時,我引用了王維的詩句“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來導入教學,讓學生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詩意般的語言。這些流傳千古的詩句,對學習新課能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讓課堂充滿了詩情。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適度引入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能夠使語文課堂更加生動有趣。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二年級課文《日月潭》時,為了讓學生對日月潭有更加形象的認識,在講課之前,我搜集了很多關于寶島臺灣和日月潭的圖片,展示給學生觀看,并附上形象的文字進行講解,學生被日月潭迷人的風景深深吸引住,仿佛親身到達了臺灣,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的狀態(tài),而此時的課堂充滿了畫意。
感情是打開智慧之門的金鑰匙,詩情畫意的課堂總能引起師生之間情感的共鳴,感情的融入會對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輔助效果,在課堂上恰當融入詩一般的語言和畫一般的意境,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要想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教師就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比如,有一次,剛上課時,為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我?guī)砹嘶?、水、杯子、刀、蘿卜等道具,讓學生根據(jù)這些小道具猜兩個成語,學生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了起來,很快就有人說出了答案——落花流水、一刀兩斷。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我在課堂上讓學生玩“表演動作猜成語”游戲,學生們非常喜歡這些活動,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非常高。在課上,為了給學生營造美感,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我經常即興朗誦著名的詩篇。通過詩意的語言引導、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都在逐漸增強。不光如此,我還經常運用情境音樂劇、即興表演、活動參與等方式,不斷地給學生創(chuàng)設美好的情境,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增長。
“文章不是無情物,一字一句總關情?!敝挥欣首x才能把作者深刻的情感挖掘出來,才能將情感嫁接到自己的身上。教師在指導朗讀時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朗讀準確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讓讀者與作者筆下的人物進行角色換位,使讀者的情與作者的情和諧統(tǒng)一,使文本中那些準確傳神的、充滿靈性的語言,喚起學生心中的情愫。朗讀,不僅會讓課堂書聲瑯瑯,而且還會增加學生的文化底蘊。教完四年級《送元二使安西》這首送別詩時,我還教學生唱李叔同的《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這樣的課堂,讓學生們更歡喜了。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痹娛乔楦械狞S金,溢滿詩意的語文課堂才動人,才吸引學子。讓我們用心中燃燒的激情喚醒學生心中的那份詩意,譜寫心靈中如清泉般汩汩流動的樂章,讓語文課堂充滿詩情畫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