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紀東 編譯
(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蘭州730000)
?
動態(tài)
美研究表明喜馬拉雅山區(qū)或爆發(fā)8級強震*
趙紀東※編譯
(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蘭州730000)
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的資助下,俄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對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的克什米爾喜馬拉雅山區(qū)進行了地質填圖。結果發(fā)現,一次大地震已經在該地區(qū)醞釀成熟,或將威脅數百萬人的生命。近日,該研究成果在線發(fā)表于《美國地質學會通報》(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上。
對于印度克什米爾地區(qū)的里西亞斷層(Riasi fault)而言,科學家們已經有所了解,但并不認為其像其他活動斷層系統一樣具有很大的破壞性。2005年,克什米爾另一側的巴基斯坦發(fā)生了7.6級地震,之后,研究人員開始徹查該地區(qū)的其他斷層系統,因為引發(fā)此次地震的巴拉科特—巴格斷層(Balakot-Bagh fault)并不在板塊邊界上,評估認為不具有很大危險。
研究發(fā)現,里西亞斷層的應力積累已有一段時間,如果這些應力釋放出來,將可能產生大地震,震級可能達到8級或以上。有明顯證據表明,該斷層曾經發(fā)生過地震活動,大約4000年前的一次地震引發(fā)了一部分斷層5 m左右的位移。但是,對于該斷層的大地震發(fā)生頻率以及其何時可能發(fā)生,研究者并沒有太多證據。
美國科學家認為,印度板塊在該地區(qū)向亞洲板塊的俯沖積聚了大量能量,而其中50%積聚在里西亞斷層。4000多年來,該斷層系統沒有發(fā)生過大地震。因此,其未來很可能引發(fā)大地震,進而釋放應力。屆時,將對擁有150萬人口的查謨(Jammu)產生重大影響。
文獻來源: Y Gavillot,Meigs A,Yule D,et al. Shortening rate and Holocene surface rupture on the Riasi fault system in the Kashmir Himalaya: Active thrusting within the Northwest Himalayan orogenic wedge. Geol. Soc. Amer. Bull., 2016, 128(7): B31281
2016-06-01; 采用日期: 2016-06-15。
趙紀東,e-mail: zhaojd@llas.ac.cn。
P315.75;文獻標識碼:D;
10.3969/j.issn.0235-4975.2016.0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