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乾,閆維明,紀金豹
(1. 故宮博物院,北京 100009;2. 北京工業(yè)大學 工程抗震與結(jié)構(gòu)診治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124)
?
地震作用下浮放文物滑移及搖晃響應仿真
周乾1,閆維明2,紀金豹2
(1. 故宮博物院,北京100009;2. 北京工業(yè)大學 工程抗震與結(jié)構(gòu)診治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100124)
摘要:為保護文物,基于Simulink仿真技術(shù),以博物館浮放文物為研究對象,研究了地震作用下文物的搖晃和滑移響應。假設(shè)文物形狀為矩形,討論了文物產(chǎn)生滑移和搖晃的條件,推導了地震作用下文物的運動方程,考慮不同參數(shù)的影響,分析了文物滑移及搖晃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響應曲線,獲得了不同條件下文物產(chǎn)生不同運動的參數(shù)變化規(guī)律。結(jié)果表明:浮放文物在地震作用下,產(chǎn)生搖晃的條件與文物寬高比B/H、地震波強度及物體與地面的摩擦系數(shù)密切相關(guān);地震作用下,浮放體的搖晃響應對初始參數(shù)很敏感,且浮放體B/H越小、地震波強度越大,搖晃越嚴重。浮放文物產(chǎn)生水平滑移的條件與地震加速度峰值及文物與臺座的摩擦系數(shù)密切相關(guān);文物的水平滑移響應隨著輸入地震波加速度峰值增大而增大,隨著摩擦系數(shù)增大有減小趨勢。此外,Simulink技術(shù)可有效模擬浮放文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搖晃響應,因而是一種切實可行的仿真分析方法。
關(guān)鍵詞:浮放文物;搖晃響應;滑移響應;地震作用;Simulink仿真
0引言
以古建筑為主的不可移動文物和以博物館陳列文物為主的可移動文物是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其中,可移動文物以浮放為主,對其保護不僅有防火、防盜要求,而且從長遠角度上講,對其更要求有良好防震措施,這是由我國所處地震帶的地理位置決定的。我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的中間地帶,是一個多地震國家。以北京地區(qū)為例,自紫禁城建立以來的600多年時間里,北京地區(qū)共發(fā)生有記載的地震222次,含8級以上地震3次[1]。地震對館藏浮放文物造成的破壞是極其嚴重的,近年來,國內(nèi)外有不少文物遭受地震破壞的案例。國內(nèi)方面,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級地震中,僅四川省就有216 家文物收藏單位的 3 169 件浮放文物受到不同程度破壞,造成了巨大的價值損失[2-3];2010年青海玉樹7.1級地震造成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新寨瑪尼佛塔全部受損[4];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7.0級地震造成21個縣的24處全國重點保護單位、7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7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7處文物點不同程度受損,至少有349件可移動文物遭到破壞[5]。國外方面,2004年10月23日發(fā)生的日本新潟縣中越6.8級大地震,致使日本十日町市博物館在陳國寶文物——火焰土器產(chǎn)生破壞[6];2011年3月11日發(fā)生的日本東北關(guān)東地區(qū)里氏9 級特大地震,造成295件(處)文物嚴重受損[7];2015年4月25日在尼泊爾博克拉發(fā)生的8.1級地震,亦造成大量文化遺產(chǎn)損毀[8]。圖1為地震作用下浮放文物破壞的典型照片。由此可知,開展浮放文物在地震作用下的響應特征研究并及時采取有效防護措施極其重要。
圖1 浮放文物震害照片
浮放文物屬于浮放體,國內(nèi)外不少學者開展了浮放體的地震響應特性研究。國內(nèi)方面,黃永林等[9]推導了地震作用下浮放體地震響應的運動方程;張俊勇等[10]將浮放設(shè)備簡化為剛性塊體,從理論上分析了地震動作用基礎(chǔ)上剛性塊體的滑移和搖晃響應,郭恩棟等[11-12]研究了地震作用下浮放物體發(fā)生滑移和搖晃的初始條件,編制了求解浮放物體地震響應的計算程序;周撫生[13]等以大慶油田浮放貴重儀器為例,采用理論分析方法,研究了防止地震作用下產(chǎn)生滑移、傾覆的措施,針對不同類型的貴重儀器的存放形式,提出了不同的防震對策。國外方面,Harry等[14-15]對基礎(chǔ)激勵的浮放物體進行了二維公式推導,歸納了3種條件下的運動方程:滑移、搖晃、搖晃—滑移,給出了便于數(shù)值模擬的完整公式,并討論了摩擦系數(shù)和剛體縱橫尺寸比對浮放物體滑移和搖晃響應的影響;Pompei[16]等采用公式推導方法,研究了水平地面運動條件下浮放剛塊搖晃與拋離的區(qū)別條件,認為剛塊與地面間的摩擦系數(shù)、剛塊高寬比及地面加速度峰值是其運動的重要影響條件之一,且剛塊在轉(zhuǎn)動過程中的滑移因素不可忽略;Dimentberg[17]、Spanos[18]等基于理論分析為主,對地震作用下浮放物體的響應特征進行了研究。
本文擬基于已有成果,采用MATLAB語言中的Simulink程序來研究館藏浮放文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搖晃及滑移響應。其主要原因在于,館藏浮放文物在地震作用下的主要震害形式是滑移和搖晃[19],而Simulink程序是一個用于對動態(tài)系統(tǒng)進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軟件分析工具,具有直觀、簡便、易于理解的特點,可提高工程分析及理論研究效率。通過建立浮放文物的滑移、搖晃Simulink仿真模型,開展仿真分析,研究浮放文物在地震作用下產(chǎn)生搖晃和滑移的條件,分析其響應相關(guān)曲線,討論不同參數(shù)對響應的影響,以期為浮放文物的抗震加固提供理論參考。
1搖晃響應
1.1運動方程
圖2 浮放體搖晃運動模型
地震作用下物體保持靜止時,可滿足下列平衡方程:
(1)
(2)
物體產(chǎn)生搖晃時,滿足下列條件:
|fxH|>|fyB|
(3)
由式(1)~式(3)可得物體產(chǎn)生搖晃的條件為:
(4)
物體產(chǎn)生搖晃時,運動方程為:
(5)
又
I=mR2/3,
(6)
將(6)式代入(5)式得:
(7)
其中:s(θ)為符號函數(shù),表達式為
(8)
(9)
(10)
由(6)、(7)、(8)、(10)式可獲得地震作用下浮放物體的搖晃響應,且|θ|≥π/2時,物體將產(chǎn)生傾覆。
1.2仿真模型
基于浮放體運動方程,可建立Simulink仿真模型,其構(gòu)造組成說明如下:
2)main子系統(tǒng)(圖3b):主要由加法模塊、減法模塊、乘法模塊、比例運算模塊、三角函數(shù)模塊、常數(shù)模塊、積分模塊,以及main1子系統(tǒng)、mian2子系統(tǒng)、main3子系統(tǒng)、main4子系統(tǒng)組成,主要用于求解公式(6)、(7)、(8)、(10)并判斷浮放體搖晃狀態(tài)(如靜止、搖晃或傾倒)。
3)main1子系統(tǒng)(圖3c):輸入角位移θ及(θc-|θ|),通過正弦函數(shù)模塊、符號函數(shù)模塊及乘運算模塊,可輸出s(θ)sin(θc-|θ|)值。
4)main2子系統(tǒng)(圖3d):輸入角位移θ,通過絕對值模塊、常數(shù)模塊及減法模塊,可輸出(θc-|θ|)值。
圖3 浮放文物搖晃響應的Simulink仿真模型
在進行Simulink仿真過程中,采用變步長四階Runge-Kutta法(Ode45)求解,求解過程中可不斷調(diào)節(jié)積分最大、最小子步及誤差界限,以保證計算結(jié)果的精度符合要求。
1.3仿真分析
1.3.1仿真實例
圖4 EL-centro波
基于Simulink仿真結(jié)果,獲得浮放文物響應曲線(圖5)。易知,在雙向地震波作用下,物體的起晃時間為t=2.12 s,物體最大晃動角度為θ=0.16 rad(順時針向),最大角速度為ω=2.38 rad/s,其運動狀態(tài)為以平衡位置為中心進行搖晃,且保持穩(wěn)定。浮放體地面碰撞幾次后,轉(zhuǎn)角增大,但未產(chǎn)生傾覆現(xiàn)象。
圖5 浮放體響應曲線(H=0.35 m,B=0.1 m)
1.3.2參數(shù)討論
(1) 初始參數(shù):通過Simulink仿真分析,發(fā)現(xiàn)浮放文物的搖晃響應對初始參數(shù)非常敏感。如H=0.35 m,B=0.1 m時,浮放體產(chǎn)生均勻搖晃響應,見圖5;而當H=0.35 m,B=0.09 m時,浮放體的響應曲線發(fā)生明顯變化,在t=6.5 s時物體的搖晃角度達到θ=(π/2) rad,浮放體產(chǎn)生傾覆。相關(guān)響應曲線如圖6所示。
圖6 浮放體響應曲線
B/H1/21/31/4震害靜止搖晃傾覆
(3) 地震波強度影響:通過對圖4所示地震波乘以放大系數(shù)A來模擬地震波強度變化,研究不同強度地震作用下浮放文物的搖晃響應。分別考慮用A=0.5,1.0,1.5來對地震波進行放大并輸入仿真模型中?;赟imulink仿真結(jié)果,獲得不同地震波強度條件下浮放文物的震害形式(表2)。結(jié)果表明,隨著地震波強度增大,浮放體的搖晃響應加劇,且在A=1.5條件下,浮放體產(chǎn)生傾覆。
表2 地震波強度影響
2滑移響應
2.1運動方程
仍假設(shè)研究的浮放文物均為矩形,臺座剛度無窮大,地震作用下文物只產(chǎn)生滑移,且始終與臺座保持平面接觸。地震作用下浮放文物的運動模型可由圖7表示。
圖7 浮放文物滑移運動模型
當水平地震力大于文物與臺座間的靜摩擦力時,文物將產(chǎn)生滑移,此時滿足下式要求:
(11)
由(11)式可知,文物產(chǎn)生滑移的條件僅與地震力大小及文物與臺座間的摩擦系數(shù)有關(guān)。
文物產(chǎn)生水平滑移時,滿足下列方程:
要深入貫徹落實《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guān)于加快發(fā)展棚膜經(jīng)濟促進農(nóng)民增收的實施意見》,把發(fā)展棚膜經(jīng)濟作為加快推進農(nóng)業(yè)供給側(cè)結(jié)構(gòu)性改革,轉(zhuǎn)變農(nóng)業(yè)發(fā)展方式,促進農(nóng)業(yè)增效、農(nóng)民增收,培育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發(fā)展新動能的重要途徑。做到主要領(lǐng)導整體抓,分管領(lǐng)導具體抓,層層落實責任[1]。
(12)
(13)
(14)
在進行分析時,為消除跟蹤嚙合—滑移影響,往往采用連續(xù)型的庫侖摩擦力模型。因此,(14)式可采用下列公式表示,其中k1可取大于100的常數(shù)[12]:
(15)
由(12)~(15)式求得浮放文物在地震作用下的運動方程為:
(16)
2.2響應分析
2.2.1仿真模型
本文在進行浮放文物的地震響應分析時,基于文物運動方程,建立Simulink仿真計算模型(圖8~圖9)。其中:a為在Matlab中預先生成的地震波,由端口模塊輸入至仿真模型中。輸入波a通過MathOperation庫、Subsystem庫、Sinks庫、Continuous庫的各類模塊進行數(shù)值計算,最后輸出位移、速度及加速度。求解過程中,由于積分后會產(chǎn)生一個常數(shù)項, 因此采用s/(s+1)高通濾波去除常數(shù)項引起的直流分量。另建立圖9所示的摩擦力生成子系統(tǒng)的模塊時,利用求出的速度響應作為輸入信號,通過選取MathOperation庫中的信號增益模塊、信號絕對值模塊及信號運算模塊進行數(shù)值運算,求得輸出信號即連續(xù)庫侖摩擦力。
圖8 浮放文物滑移響應Simulink仿真模型
圖9 摩擦力子系統(tǒng)
在進行Simulink仿真過程中,采用變步長四階Runge-Kutta法(ode45)求解,求解過程中可不斷調(diào)節(jié)積分最大、最小子步及誤差界限,以保證計算結(jié)果的精度符合要求。
2.2.2分析結(jié)果
以天津某館藏浮放文物為例,地震作用下該文物的震害形式以滑移為主。假設(shè)該博物館所在場地類別為V類,抗震設(shè)防烈度為8度,文物與陳列臺的摩擦系數(shù)取值為μ=0.1,輸入圖10所示的雙向天津波作用于浮放文物。通過Simulink仿真分析獲得文物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響應如圖11所示。
圖10 天津波
圖11 文物滑移響應曲線
由圖11a可知,在開始階段,由于地震力較小,文物幾乎不產(chǎn)生滑移;隨著地震波的作用增強,在t=2 s左右文物突然產(chǎn)生明顯的滑動,其位移立刻達到峰值0.045 m;隨后地震波作用減弱,文物的滑動又立刻變??;而圖11b、11c中位移及加速度響應有著類似的特性。
2.2.3參數(shù)討論
表3 dmax (PGA=0.2 g、k=0.6)
表4 dmax (μ=0.1、k=0.6)
表5 dmax (PGA=0.2 g、μ=0.1)
3結(jié)論
1)地震作用下,浮放文物產(chǎn)生滑移的條件僅與地震力大小及文物與臺座間的摩擦系數(shù)有關(guān),浮放文物的位移響應隨著水平及垂直向地震加速度峰值增大而增大,隨著文物與臺座間的摩擦系數(shù)增大而減小。
2) 地震作用下,浮放文物產(chǎn)生搖晃的條件與B/H、地震波強度及浮放體與地面摩擦系數(shù)密切相關(guān);搖晃響應對初始參數(shù)很敏感,且隨著B/H減小及地震波強度增大,搖晃響應加劇。
3) 采取Simulink仿真分析方法可有效模擬浮放文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滑移和搖晃響應,因而是一種切實可行的仿真技術(shù)手段。參考文獻:
[1]蔣博光. 故宮古建筑歷經(jīng)地震狀況及防震措施[J].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83(4): 78-91.
[2]郭憲曾, 吳曉叢. 汶川地震三秦文物損毀實錄與思考[J]. 文博, 2008(4): 3-12.
[3]韋荃, 陳顯丹. 5.12汶川大地震對四川可移動文物的損壞與啟示[J]. 四川文物, 2008(4): 10-13.
[4]光明日報前方報道組. 玉樹地震文物損毀情況[N]. 光明日報, 2010-04-24(006).
[5]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4.20”蘆山地震四川文物保護單位受損情況調(diào)查報告[J]. 四川文物, 2013(3): 3-8.
[6]野澤亮太, 尾﨑潤, 長嶋文雄. 陳列文化財の地震時転倒安全性簡易評価システムの開発[C]//第30回地震工學研究発表會報告集. 東京: 東京大學, 2009.
[7]何靜. 日本大地震造成295件(處)文物受損[N]. 中國文化報, 2011-03-23(001).
[8]馬怡運. 尼泊爾地震讓文化遺產(chǎn)受重創(chuàng)[N]. 中國文物報, 2015-05-16(005).
[9]黃永林, 楊偉林, 章熙海. 地震作用下浮放物體的運動研究[J]. 地震學刊, 1994(3): 1-5.
[10]張俊勇, 唐家祥. 地震動擺動作用下室內(nèi)浮放設(shè)備的響應[J]. 華中理工大學學報, 1997, 25(5): 88-90.
[11]郭恩棟, 王滔, 吳偉, 等. 地震作用下浮放設(shè)備擺動反應研究[J]. 沈陽建筑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8, 24(2): 252-255.
[12]郭恩棟, 吳偉, 胡煜文, 等. 浮放設(shè)備地震滑移反應數(shù)值模擬研究[J].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07, 27(6): 124-129.
[13]周撫生. 貴重浮放儀器設(shè)備抗震性能與抗震對策研究[J]. 世界地震工程, 1999, 15(2): 68-74.
[14]Shenton III H W, Jones N P. Base excitation of rigid bodies. Ι: Formulation[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1991, 117(10): 2286-2306.
[15]Shenton III H W, Jones N P. Base excitation of rigid bodies. ΙΙ: Periodic slide-rock response[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1991, 117(10): 2307-2328.
[16]Pompei A, Scalia A, Sumbatyan M A. Dynamics of rigid block due to horizontal ground motion[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1998, 124(7): 713-717.
[17]Dimentberg M F, Lin Y K, Zhang R C. Toppling of computer-type equipment under base excitation[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1993, 119(1): 145-160.
[18]Spanos P D, Koh A S. Rocking of rigid blocks due to harmonic shaking[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1984, 110(11): 1627-1642.
[19]周乾, 閆維明. 汶川地震可移動文物震害研究[J].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2010, 22(3): 36-43.
[20]王云劍, 陳汝斌. 浮放設(shè)備抗震技術(shù)標準[C]//王亞勇, 李愛群. 現(xiàn)代地震工程進展. 南京: 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2: 932-936.
Simulation of Oscillation and Sliding Responses of Free-standing Cultural Relics under Earthquakes
ZHOU Qian1, YAN Wei-ming2, JI Jin-bao2
(1. Palace Museum, Beijing 100009, China; 2.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Retrofit,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
Abstract:To protect free-standing cultural relics, we simulated their sliding and oscillation responses under earthquakes using Simulink simulation technique. By hypothesis that the shape of cultural relics was rectangle, their sliding and oscillation conditions under earthquakes were analyzed. Firstly, their motion equations were deduced. Then their Simulink models were built. By simulation analysis, their response curves of displacement,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were obtained. Finally, parameters such as friction ratio between the relic and its base, peak earthquake acceleration values, ratio of width of the relic against its height(B/H) and so on were discussed. Results show that oscillation responses of the relic are sensitive to initial conditions. Oscillation conditions of the relic relates closely to B/H, earthquake intensity and fric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object and its base. The responses become more serious with less B/H or larger earthquake intensity values. Sliding motion of the cultural relic relates mainly to the friction ratio and earthquake strength. Its sliding response is more obvious with the increase of earthquake strength and decrease of friction ratio. Besides, Simulink can effectively simulate sliding and oscillation responses of free-standing objects under earthquakes, which proves that the technique is useful.
Key words:free-standing cultural relics; oscillation response; sliding response; earthquake action; Simulink simulation
doi:10.3969/j.issn.1003-1375.2016.01.003
中圖分類號:P315.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1375(2016)01-0013-08
作者簡介:周乾(1975—),男(漢族),湖南株洲人,博士后,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文物建筑振動控制.E-mail:qianzhou627@126.com
基金項目:文化部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17-2009);故宮博物院科研課題資助項目(KT2012-7)
收稿日期:2015-10-19
周乾,閆維明,紀金豹.地震作用下浮放文物滑移及搖晃響應仿真[J].華北地震科學,2016,34(1):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