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賢修
?
70歲再創(chuàng)業(yè)送美國人留學中國
●呂賢修
游學生們在吃中國的麻辣串
近期中美兩國每年互送10萬名留學生的理念再度被提出。據(jù)統(tǒng)計,2014學年中國留美學生數(shù)已超過30萬人,占美國留學生總數(shù)約三成,但中國同期38萬名外國學生中,僅約2.5萬人來自美國。有感于其中的矛盾,美國華人資深教育家濬張鐘在70歲后創(chuàng)業(yè),透過獎學金、英語授課及學分認證,希望吸引更多美國年輕人至中國求學,促進相互了解。
畢業(yè)于臺灣成功大學電機系的張鐘濬,是哈佛大學應用物理博士、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終身院士,曾任亞利桑納州立大學工學院院長,后出任紐約科技大學(現(xiàn)紐約大學理工學院)校長及校監(jiān)近20年,于2013年退休。他還是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委員,并曾與學生創(chuàng)立兩家微波工程科技公司,之后被對手并購,因此創(chuàng)業(yè)對他并不陌生。
據(jù)統(tǒng)計,美國每年約有30萬名大二學生出國游學,多數(shù)去歐洲。但張鐘濬常提醒學生,如果是為樂趣就去歐洲,但若要對未來工作有幫助,應去中國。
2012年他創(chuàng)立美國極妙教育集團(簡稱g-MEO),目標是讓更多美國學生了解中國。目前與美利堅大學等五所學校合作,提供師資、課程至中國,并與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大學以及全美大學工學院排名第一的羅斯·霍曼理工學院等30所學校簽約,協(xié)助在校園招生。中國合作對象為四川大學、上海金融學院、蘇州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成都電子科技大學以及臺灣元智大學。
李明理與友人結伴游歷西安、西藏
美國學生實習教英語
選擇這些中國學校,主要因為它們能以英文授課,學分被美國大學承認。他舉例,紐約大學在上海有分校,轉(zhuǎn)學分不是問題,不需此類服務。但其他許多學校希望學生了解中國,卻無能力單打獨斗,可參與結盟。他認為與美利堅大學合作有特殊意義,因在華盛頓的這所學校,許多畢業(yè)生進入政府工作,中國經(jīng)驗是加分,也可發(fā)揮影響力。元智大學則有上百門課以英文授課,在臺灣屬少數(shù)。選擇于四川大學設立可容納約500人的美國留學生中心,因其有國際學生宿舍,通過預算給每位“極妙”集團的美國學生1.5萬元人民幣獎學金。
高年級的專業(yè)課程很難用英語教學,他認為是中國大學普遍的現(xiàn)象。目前美國的師資只派至成都,多為大一、大二通識課程。比如讀電機、金融的大三學生,需要選修專業(yè)課程,但人數(shù)不足無法開課,便可至蘇州、上海、臺灣等合作學校,與當?shù)貙W生一起上英語授課的課程。
他分析,目前在四川的做法可說獨一無二,美國多所大學聯(lián)合組成留學生中心,在中國開課,讓一般大學生不需要懂中文便可到中國讀書,而且學分被母校承認,學費也低于美國,一學期收費約1.3萬美元。四川大學的課程由“極妙”集團管理,與其余大學目前則屬中介關系。
飲食對游學生是一大挑戰(zhàn)
張鐘濬及孫曉云左三、左二希望吸引更多美國年輕人至中國求學,促進相互了解
張鐘濬介紹,游學中國的費用包含學費、住宿、保險、旅游,除成都市政府提供的獎學金,成績好的學生,還可得到美國民間基金會贊助;若發(fā)表中國留學經(jīng)驗的博客文,另有約2000美元獎學金。實習機會也不少,如在國際法律師事務所當助理,在學校教英語,在四川社會科學研究院做震災復原及霧霾相關研究等。讀酒店管理者,可在當?shù)匚逍羌壘频陮嵙?,比如與丹佛大學的旅游管理學院簽約合作。
2013年已有第一批學生,目前已累積五期,最近一期有100多人畢業(yè),平均每班七八人,之后并開設暑期班。不限于合作的學校,很多中國來美的留學生暑假前先與學校討論選課,確認可抵學分后再報名,暑假回中國上課,順便回家探親。
李明理是威斯康辛州Carroll University的大四學生,學校新開了中文課,他一開始只是對語言、文化有興趣,之后因選修國際關系,開始好奇中國政治經(jīng)濟以及中美關系。今年2月至6月他至中國游學。
李明理選修的課程包括中文、跨文化傳播、當代中國社會文化、法律體制,多數(shù)時間上午上課、下午實習。他每周約有四小時在法律事務所上班,幫忙校對英語文件,星期五下午于當?shù)匾凰搅⒂⒄Z學校教英語。在法律事務所,他幫忙研究“一帶一路”計劃的發(fā)展,發(fā)現(xiàn)美國也關注此計劃,回美國后同學對他這方面的中國經(jīng)驗很有興趣。
他還研究中國司法系統(tǒng),課程包括實地觀摩法庭運作,了解法官的任命程序;也與老師討論兩國差異、行政對司法的影響等問題。他發(fā)現(xiàn)許多美國人對這些并不了解,尤其是戶口制度。
因為喜歡嘗試新事物,李明理并未選擇去北京等大城市,而是與友人結伴游歷西安、西藏等地。他認為美國學生對中國的印象多來自媒體,美國記者可能報道不夠全面,尤其是污染現(xiàn)象;還有中國觀光客的行為,也造成許多偏見。實際體驗后,他喜歡燒烤、啤酒、唱KTV,對于中國人的友善印象深刻,相信將來會有很多時間待在中國。
回美后擔任“極妙”校園大使的李明理,參加游學介紹會,分享自己在四川的經(jīng)驗。許多人聽了都說有趣但不敢嘗試,對中國的印象仍是北京的擁擠、污染。他展示自己拍的照片,介紹成都是個美麗的城市,食物充滿驚喜。也有人好奇學中文有多難,他說永遠學不完,總有沒聽過的方言,但愿意教他們。
對于奧巴馬總統(tǒng)的10萬留學生構想,他相信人數(shù)越多,越能凸顯不同的興趣、體驗,讓美國學生放下成見,帶動更多人去中國求學。
美國游學生體驗中國生活
李明理認為接觸不同文化有助研究國際議題
張鐘濬的合作伙伴也是位退休人士——“極妙”集團首席運營官孫曉云博士。她說,美國大學的留學辦公室,普遍對外國留學生提供20至50種不同選擇,大型學校可能有上百選擇。但中美兩國對彼此的了解不對稱,中國有各種赴美留學中介,但美國卻很少有到中國留學的中介。“極妙”集團在美國要逐校舉辦說明會,挑戰(zhàn)很大,因為許多學校沒有東亞研究科系,校方對中國了解很少,需從頭解釋。
她強調(diào)這不是尖子教育,而是協(xié)助一些缺少此途徑無法去中國的學生。對她而言,最大的成就感是許多學生回來后一個真心擁抱,說這是“改變生命的經(jīng)驗”。笏(摘自美國《世界周刊》)(編輯/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