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沁臻
(廣東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書館,廣東 廣州 510520)
MOOC環(huán)境下高職圖書館服務新策略
林沁臻
(廣東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書館,廣東 廣州 510520)
MOOC“大規(guī)模網絡公開課”從其2011年誕生短短幾年的時間對教育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MOOC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和缺陷,高職院校圖書館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應該抓住機遇,通過加強圖書館員對MOOC的認識,整理MOOC資源,參與MOOC建設等策略為讀者提供更優(yōu)質的服務。
MOOC;高職圖書館;服務
MOOC是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英文首寫字母的的縮寫形式,通常譯作“大規(guī)模網絡公開課”,中文也稱作“慕課”,多門慕課我們用MOOCS表示。在牛津字典當中MOOC解釋為“一種通過互聯網可以被大量人群免費訪問的學習課程,任何人只需登錄網站并注冊就可以參與。”[1]它把學校中的課堂,轉化成更碎片化、更適合在線學習的形式,移植到了互聯網環(huán)境中,免費供全世界的人們學習[2]。MOOC這一概念由加拿大學者David和Bryan在2008年第一次提出,2011年美國斯坦福大學推出了第一堂MOOC課程,2012年美國的頂尖大學陸續(xù)設立網絡學習平臺,在網上提供免費課程,MOOC的網絡教學形式引發(fā)全球性的關注和參與效應,呈現井噴之勢,由此2012年因此被稱為MOOC元年。目前MOOC主要有Coursera、Udacity、edX三大平臺[3]。教學模式上MOOC主要有以下三種:①完全的網絡學習+網上虛擬學習社區(qū)活動;②網絡課程+學生自學式面對面互動;③網絡課程+本地大學教授面對面深度參與教學(這被稱為MOOC內核教學模式)[4]。
2013年5月,清華加入了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共同創(chuàng)建的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平臺edX,并于2013年8月面向全球網絡初步開放了《中國建筑史》和《電路原理》2門課程。10月,發(fā)布了全球第一個基于edX開源代碼的中文MOOC平臺“學堂在線”,并同時推出了第一批MOOC課程。2014年4月,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在清華大學成立,中心的宗旨是通過推動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開放和共享,更好地服務國家人力資源強國戰(zhàn)略,努力使我國在全球MOOC浪潮中,從“隨行者”變?yōu)椤邦I跑者”[5]繼清華大學之后,北京大學加入了edX,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與Coursera簽約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并在Coursera平臺發(fā)布課程[6],根據Coursera的數據顯示,2013年Coursera上注冊的中國用戶共有13萬人,位居全球第九。而在2014年達到了65萬人,增長幅度遠超過其他國家[7]。Coursera的聯合創(chuàng)始人和董事長吳恩達(AndrewNg)在參與果殼網MOOC學院2014年度的在線教育主題論壇時的發(fā)言中談到,現在每8個新增的學習者中,就有一個人來自中國。果殼網CEO、MOOC學院創(chuàng)始人姬十三也重點指出,和一年前相比,越來越多的中學生開始利用MOOC提前學習大學課程[8],所在這些都標示中國的MOOC教育時代已經到來。2014年4月,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在清華大學成立,中心的宗旨是通過推動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開放和共享,更好地服務國家人力資源強國戰(zhàn)略,努力使我國在全球MOOC浪潮中,從“隨行者”變?yōu)椤邦I跑者”[9]。
SWOT(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分析法,又稱態(tài)勢分析法,就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的優(yōu)勢(strength)與劣勢(weakness)優(yōu)勢、外部的機遇(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通過調查列舉出來,然后用系統(tǒng)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對研究對象所處的情景進行全面、系統(tǒng)、準確地研究,從而根據研究結果制定相應的發(fā)展戰(zhàn)略、計劃以及對策等[10]。通過SWOT分析法剖析MOOC的發(fā)展態(tài)勢,以希望為高校圖書館在MOOC環(huán)境下尋找服務新策略,為讀者提供更好更合適的服務。
3.1MOOC優(yōu)勢(S)
(1)優(yōu)質的資源。MOOCS其所持信念是“將世界上最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送達地球最偏遠角落。2011年,由美國斯坦福大學發(fā)起MOOC,僅兩年的時間MOOC風潮就席卷了全球,引起各國名校的關注和參與。2013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國內等著名高校先在后高調加入國際“慕課”平臺。受其影響,我國開始建設本土化的“慕課”聯盟平臺,上海市30多所高校成立了“高校課程共享中心”,重慶大學發(fā)起的29所高校成立了“中國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9校聯盟共建高水平在線課程平臺[11]。眾多著名大學的參與,MOOC平臺上積聚了大量優(yōu)秀課程,能夠為使用者提供優(yōu)質資源。MOOC的興起將沖擊中國的傳統(tǒng)大學教育,一些劣質的課程面臨被淘汰優(yōu)質課程受到大眾的追捧,形成優(yōu)勝劣汰的局面。每堂MOOC的時間有限,在有限的時間里面把一個知識點講透,并且能讓學習者理解和接受,就需要MOOC的講授者在課程內容設計下功夫,講授過程要重點突出、練習題的設置需要更有針對性,MOOC的授課老師花更多的心思在教學的方式方法上,這也是MOOC課程質量的有效保障。
(2)基于網絡的開放、免費平臺?!伴_放”是MOOC是創(chuàng)建伊始就秉承的理念,也是MOOC的首要特征?!伴_放”意味著公開、民主和自由的學術精神。對學習者而言突破了因人口、地域、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只要自己愿意學習,就可以在MOOC平臺上免費獲得學習課程的機會,這樣每個人的學習愿望都得到最大限度滿足。MOOC把課堂變成了教育的“自助餐廳”,學習者可以選擇自己口味的前菜、主菜和甜點,按照自己的需求來安排學習項目、學習進程。
對于MOOC的教師而言,能夠將自己的知識與全世界的學生分享,讓一些不能上大學的人獲得學習大學課程的機會,并可能由此而改變自己的人生,也是教學中的一大成就?!伴_放性”除了具有免費共享之義,還包含對資源重復利用、修改和傳播的權利。學習者可以通過網絡分享自己所學習的課程,以及學習體會。由于MOOC平臺一般不限制注冊人數,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員可以自由參與到自己偏愛的課程活動之中。比如2011年,斯坦福大學史朗(Thrun)教授開設的《人工智能導論》課程免費上網,吸引了來自190多個國家的16萬余學生注冊,并有2萬人完成了課程學習[12]。到2013年,全球最大的MOOC平臺Coursera的注冊用戶數已愈500萬,開設課程超過450門,加盟院校90多所,這其中包括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13]。
3.2MOOC劣勢(W)
(1)與現實教育仍存在一定差距。MOOC的興起如“數字海嘯”襲卷了全球教育界,世界各地的高等學校都開始嘗試相關的課程研究,一場教育革命即將開始,人們希望通過MOOC給未來的高等教育帶來新的血液和希望,然而由于MOOC對網絡的依賴,也注定了它不可以完全取代面對面?zhèn)魇谥R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首先MOOC課程中學習者和教授者處于時空隔離,學習者與教師的互動受到限制,MOOC的開放性會出現同一門課程有不同國家學生選擇的情況,學習者之間的溝通和互相激勵將受到語言的影響。因此在MOOC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自我激勵、同伴分享、教師引領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次在大學階段除了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校園生活以及人與人的交際,是網絡永遠都無法提供的,這也注定MOOC不可能完成替代線下教育。當然MOOC經過合理規(guī)劃和精心設計,可以成為現實教育的有力補充。
(2)MOOC完成率低。雖然MOOC有十幾年的網絡教育為基礎,但完成率一直是在線學習課程最突出的問題之一。盡管一門MOOC開課前的注冊學生數量巨大,有時甚至達到十幾萬人,但是通常通夠完全完成課程要求的不到20%。教育技術咨詢專家和分析師Phil Hill 教授在 MOOC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MOOC學習者的五種原型:爽約者、袖手旁觀者、臨時進入者、被動參與者、主動參與者。據Phil Hill教授的統(tǒng)計:MOOC平臺中約有47%為爽約者,他們在開課前注冊了MOOC,但是此后從未進行過課程學習;主動參與者僅占21%;其他成員包括14%的基本不參與互動的袖手旁邊者,7%的不愿意努力完成課程的臨時進入者和11%的被動參與者;在課程結束時,僅有15%的學習者完成課程的學習,其中多數為主動參與者[14]。
(3)MOOC的內容存版權隱患?!癕OOC”提供的是完全免費的網絡課程,只有想獲得學分和證書才需交費,不以盈利為目的運營模式,使得MOOC當中的版權問題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隨著MOOC的持續(xù)發(fā)展,會有越來越多的大學加入到MOOC的陣營中,MOOC平臺的運營成本也會隨之增加,為了維持平臺的正常動轉,運營商們就會考慮費用以及營利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版權歸屬以及利潤分配就顯得至關重要,對MOOC的健康有序發(fā)展起著決定性作用。
MOOC作為開放的網絡課程,除了教師的全部授課過程外,還包括教學所需要的教材、課件、與課程相關的文章,以及學生上傳的作業(yè)等內容。其中,教師的課件中所使用的圖片、圖表、數據、照片、錄音、錄像等資料也屬于版權法保護的客體,在MOOC這種免費開放的形式中,教師對上述資料可否自由使用?學生論壇的帖子、學生上傳的作業(yè)版權歸誰?這些問題對傳統(tǒng)版權法律規(guī)范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也給授課教師、大學在課程準備過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15]。
3.3MOOC機遇(O)
(1)政策的支持及網絡的高速發(fā)展。國家的政策扶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fā)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16]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提出:“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盡OOC公開免費的課程為實現“人人可享有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17]這一教育目標提供了有利平臺。高速發(fā)展的云計算、互聯網技術以及移動互聯網已經給MOOC奠定了良好的存儲和傳播基礎。有網絡的地方只要你有相應的設備,哪怕是最常見的手機就可以進行在線學習,可以說MOOC在中國的出現是占盡了天時。
(2)迎合公眾對教育公平的需求。中國整個社會對教育非常重視,高等教育資源在幾個大城市或者幾個省份高度集中,這樣的教育集中導致了教育不公平現象的存在,MOOC的出現讓期待教育公平的民眾看到了一種希望——無論你的小孩出生在哪里,哪怕他上不了清華、北大,但他有機會去享受到全世界最好大學的資源。MOOC對解決中國教育長期存在的優(yōu)質資源不均、教育不公平等問題是一個契機,為更多的人提供了學習的機會,MOOC的課程由原來的沒有證書發(fā)展到現在達到一定要求可以申請證書,使得學習過程更具有權威性。為終身學習提供了一種易于實現的方式[18]。
3.4MOOC威脅(T)
(1)巨額資金的投入成為MOOC發(fā)展的瓶頸。MOOC對于學習者是開放、免費的,但是MOOC平臺的建設和維護則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edX由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投資6000萬美元建立,Udacity先后獲得了商業(yè)公司約21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Coursera由一些商業(yè)投資者投入2200萬美元建立。未來數年,MOOC平臺的運營然需要巨額資金維持,然而,MOOCs在網絡教育領域如何賺錢依然不十分清晰。許多MOOCs項目并沒有展現出清晰的商業(yè)模式,這為MOOC平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埋下了隱患[19]。
MOOC平臺提供課程通過網絡可以免費參與,MOOC帶來的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很可能會加劇圖書館在高職院校地位的邊緣化,圖書館“信息資源中心”的優(yōu)勢將受到沖擊。這種新形勢對高職圖書館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高職圖書館要抓住機遇尋找新的服務模式。
4.1加強圖書館員對MOOC的認識
有研究認為圖書館員在幫助學生熟悉MOOC平臺的過程中將扮演重要的角色[20]。要充分發(fā)揮圖書館員在MOOC中的引導作用:①要對圖書館員進行相應的MOOC相關知識的培訓,館員必須自己清楚MOOC是什么,MOOC都有哪些平臺,這些平臺都可以提供一些怎樣的MOOC資源;②通過親身參與一門MOOC的學習,館員們可以更深入地對MOOC進行了解,清楚MOOC的運作過程,在對學生的指導中才能發(fā)揮更好的作用。
4.2對MOOC資源進行收集和整理
雖然MOOC越來越多地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視,但是國內外的研究顯示MOOC的參與者60%具有本科以上學歷[21],從一個側面說明高職院校的學生對MOOC關注度較低。高職圖書館員以此為契機,收集各種MOOC資源對其進行分類、組織編輯索引,形成一定的二次文獻,便于教師對資源的利用。通過線上級線下的推廣和宣傳普及、提高高職學生對MOOC的認識。為不同的專業(yè)推薦個性化有針對性MOOC資源。
4.3建立高職圖書館自己MOOC
高職圖書館參與MOOC的建設可以通過如下兩個途徑來實現:①自己建立與信息檢索和圖書館資源利用相關的MOOC課程;②協(xié)助本校教師建立MOOC課程。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怎樣快速獲取有用的信息是一項必備的技能,但并不是所有高職院校都有條件開設《信息檢索》相關課程。高職院校圖書館通過建設《信息檢索》相關課程的MOOC來幫助學生提高信息獲取以及整理的能力。《信息檢索》MOOC建設好之后可以通過圖書館線上和線下宣傳擴大影響力。線下宣傳可以通過QQ群、微信群、圖書館微博等發(fā)布課程信息;線下通過讀者活動、宣傳欄發(fā)布課程信息,鼓勵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到MOOC中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實驗中心高級實驗師、圖書館高級顧問羅昭鋒做了一些有益嘗試,他在中國大學MOOC平臺開設的《文獻管理與信息分析》課程內容豐富,每期報名學習人數已達3000多人[22]。
4.4為本校MOOC的建設提供嵌入式服務
高職教師建設一門MOOC時圖書館可以提供技術和資源支持,在課程建設時期,一方面圖書館可以為教師提供硬件設備如視頻編輯設備、錄像設備以及空間等,另一方面,圖書館可以利用自身的資源優(yōu)勢,為教師提供MOOC建設所需要的參考書箱、圖片、統(tǒng)計表等相關信息。同時,可以處理一些與該MOOC相關的版權問題[23],促進教師在版權范圍內合理的使用資源。課程期間,圖書館員可以配合教師教學,幫助學習者明確自身信息需求、鑒別有用信息、為學生提供課程相關的個性化的信息推送;課程結束之后,圖書館員可以收集整理課程中產生的教學信息、學習信息等,通過統(tǒng)計、數據挖掘等手段分析獲得的信息,發(fā)現學生在該門MOOC中的學習習慣,幫助教師進一步優(yōu)化課程的設置,從而更好地發(fā)揮高職圖書館教育職能。
MOOC的出現使得學生足不出戶就能夠到學習和接受教育,MOOC對傳統(tǒng)的教育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它的影響范圍也正在逐漸擴大。高職圖書館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之下,應該抓住機遇,積極參與到MOOC的建設和推廣中,緊跟教育變革的步伐,迎接嶄新的未來。
[1] Oxford Dictionaries. Definition of MOOC in EngIish[EB/ OL].http://www.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 EngIish/MOOC,2013-10-20.
[2]央視《新聞調查》節(jié)目回顧:慕課來了?。跡B/OL].http:// mooc.guokr.com/post/610652/,2014-06-03.
[3]李明華.MOOCS革命:獨立課程市場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場新格局[J].開放教育研究,2013,(3):11-29.
[4]百度百科.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EB/OL].http://baike. baidu.com/Iink?urI=A1c-Ied2_FcwqBmuRtsZekFGhFf9PeiILC 1temNTTYYwJ-A5DPgyuvzpDwr0tYJBCBkWQDRoxzXuWwY_pDMwO_ WQx0sakq6-6b1_DUvOh9y)
[5]清華大學新聞網[EB/OL].http://news.tsinghua.edu.cn/ pubIish/news/4205/2014/20140430214432492900686/2014043 0214432492900686_.htmI,2013-09-20.
[6]李思志,王少飛,李艷紅.MOOC在中國的發(fā)展動因及趨勢探析[C].2014 4th InternationaI Conference on AppIied SociaI Science(ICASS2014):384-389.
[7]百度百科.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EB/OL].http://baike. baidu.com/Iink?urI=A1c-Ied2_FcwqBmuRtsZekFGhFf9PeiILC 1temNTTYYwJ-A5DPgyuvzpDwr0tYJBCBkWQDRoxzXuWwY_pDMwO_ WQx0sakq6-6b1_DUvOh9y.
[8]鳳凰教育.Coursera和果殼網MOOC學院發(fā)布戰(zhàn)略合作計劃劃[EB/OL].http://edu.ifeng.com/a/20140915/40806629_0. shtmI
[9]清華大學新聞網[EB/OL].http://news.tsinghua.edu.cn/ pubIish/news/4205/2014/20140430214432492900686/2014043 0214432492900686_.htmI,2013-09-20.
[10]百度百科,SWOT分析法[EB/OL].http://baike.baidu.com/ Iink?urI=EPVkccF-jbLKs6g6Ii5ZgItTrOU8p8Be2XVdIxPIuIF adpM6r13yuxHfE6ZgXD4OoL0HpNQuhNz-SrQexIOd2t0T6mbI66Z J0DX4hhxPH6NuuwHmDn4ASL9q1VZbVZ7umYiZuf5k-6bnxpW4GB_ NqYIJqwgyI7FMesr4hCL-vZa.
[11]尹桂平,常變紅,李娜.慕課”背景下高校圖書館職能創(chuàng)新的探討[J].圖書館研究,2014,44(5):13-15.
[12]賀斌.慕課:本質、現狀及展望[J].江蘇教育研究,2014,(1):3-7.
[13]魏順平.2013年三大MOOCs機構最新進展[EB/OL].http:// Iibrary.crtvu.edu.cn/crtvuI_ou_express/43.pdf,2013-12-01.
[14] MOOC中的5種學生類型[EB/OL].http://www.edu.cn/Ii_ Iun_yj_1652/20130507/t20130507_939524.shtmI,2013-05-07.
[15]葉文芳,丁一.MOOC發(fā)展中的版權制度研究.科技與出版[J].2014,(4):13-17.
[1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 moe.edu.cn/pubIicfiIes/business/htmIfiIes/moe/ moe_177/201008/93785.htmI,2010-07-29/2014-01-13.
[1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EB/OL]..http://www.Moe.gov.cn/pubIicfiIes/ business/htmIfiIes/moe/s3342/201203/133322.htmI,2012-03-13/2014-01-13.
[18]中文慕課進展比美國快——鞭撻教育體制弊?。跡B/OL]. http://Iearning.sohu.com/s2014/jyktx62/.
[19]袁莉,斯蒂芬·鮑威爾,馬紅亮.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的國際現狀分析[EB/OL].http://www.icourses.cn/gjjpkc/sy/ yw/20130902/t_10080.htmI.
[20] Cameron Barnes. MOOCs: The ChaIIenges for Academic Librarians[J].AustraIian Academic & Research Libraries,2013,44(3):163-175.
[21] KoIowich,S. The MOOC Survivors. [EB/OL].http://www. insidehigher,2013-11-16.
[22]文獻管理與信息分析(中科大2013秋網絡班)[EB/ OL].http://study.163.com/course/introduction. htm?courseId=348001#/courseDetaiI,2013-07-13.
[23]楊杰,袁永翠.美國高校圖書館開展MOOC服務的實踐及啟示[J].圖書館學研究.2014,(19):85-89+30.
G258.6
A
1671-3818(2016)09-02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