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蕙
【摘要】目的:探討晚期惡性腫瘤合并低鈉血癥的臨床特點。方法:選取我院接收治療的晚期惡性腫瘤合并低鈉血癥患者90例,回顧性分析患者診療過程及預后。結果:90例患者共有76例患者療效顯著,其中,輕度低鈉組患者臨床療效90.5%,顯著高于中度80.0%和重度低鈉組77.7%,P<0.05。三組患者血清鈉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均升高,但輕度組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其余兩組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均差異顯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中度組治療后血清鈉水平高于輕度度組和重度組,但與輕度組血清鈉水平相比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t=1.105,P>0.05,與重度組相比差異顯著,t=4.161,P<0.05。結論: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常伴隨有低鈉血癥,臨床治療過程中應高度重視惡性腫瘤合并低鈉血癥的治療,采取綜合措施,幫助患者盡量延長生命。
【關鍵詞】惡性腫瘤;低鈉血癥;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6)01-0066-02
低鈉血癥是常見的電解質紊亂,常發(fā)于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大約有14%低鈉血癥與腫瘤存在相關性,但發(fā)生機制不同[1],常見于肺癌、消化道惡性腫瘤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腫瘤。惡性腫瘤合并低鈉血癥患者,具有病情發(fā)展迅速且治療復雜的特點,不利于患者預后。本文選取90例惡性腫瘤合并低鈉血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惡性腫瘤合并低鈉血癥的臨床特點,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在我科接受治療的晚期惡性腫瘤合并低鈉血癥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jīng)病理學或細胞學診斷、CT檢查、影像檢查明確為晚期惡性腫瘤,同時經(jīng)靜脈血生化檢查證實合并低鈉血癥。包括54例男性患者與36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齡為37-84歲,平均年齡為(53±8.5)歲;輕度低鈉42例、中度低鈉30例,重度低鈉患者18例。
病理學檢查:51例肺癌患者(其中29例為小細胞肺癌)、19例胃癌患者、10例肝癌患者、7例大腸癌患者和3例顱內(nèi)腫瘤患者。
1.2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后除了測定電解質外,需測定滲透壓、尿鈉等,判斷低鈉血癥的原因,根據(jù)患者體質,個體化制定抗腫瘤治療或腫瘤姑息性治療措施,兼顧低鈉血癥的嚴重狀況給予相應補鈉、利尿等治療,具體方法如下:①限制水的攝入量。輕度低鈉患者首先需控制每日入水量,包括飲水和靜脈輸液,同時攝入高于生理需求量的鈉鹽,每日給水量約為800~1000ml。②補鈉治療。針對限水無效或中、重度低鈉患者,需及時補充鈉鹽,以補鈉公式為準:鈉鹽量(g)=(142-實測血清鈉含量)×患者體質量×0.6(女0.5)/17,第1d可按公式計算,給予計算量的1/3到1/2,用氯化鈉(3%~5%)靜脈滴注,也可通過口服或鼻飼等途徑,考慮到惡性腫瘤患者自身體質,補液速度需放緩,以0.5mmol/(L·h)為宜。每4-6小時監(jiān)測血電解質一次,第一個24小時血鈉增加幅度不超過10mmol/L,隨后每24小時不超過8mmol/L。補液過程中同時需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精神狀態(tài)和尿量,避免因速度過快導致患者急性腦脫水。③利尿。對嚴重低鈉血癥患者給予適當?shù)睦蚺潘胧潘笕粞c回升,則繼續(xù)利尿,利尿劑優(yōu)先選擇呋塞米,靜脈推注,劑量為1mg/kg。針對中樞神經(jīng)癥狀明顯患者,可聯(lián)用20%甘露醇,靜滴,劑量為125ml/q6-12h。經(jīng)治療,患者癥狀改善,血鈉超過130mmol/l可停止靜脈輸注氯化鈉。
1.3 療效判斷標準
低鈉血癥診斷標準為:血鈉130~135mmol/L為輕度低鈉,處于125mmol/L~129mmol/L為中度低鈉,低于125mmol/L為重度低鈉。治療1-2w后,觀察患者臨床療效,分為痊愈、有效、無效三個標準。治療后患者低鈉情況完全恢復正常為痊愈;患者低鈉情況得到改善為有效;患者低鈉情況未改善甚至加重為無效。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4統(tǒng)計學處理
以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4.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率)表示,采用X?檢驗;計量資料以( )表示,采用t檢驗,當P<0.05時代表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輕度低鈉組患者臨床療效90.5%,顯著高于中度80.0%和重度低鈉組77.7%,P<0.05。詳見表1。
三組患者血清鈉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均升高,但輕度組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其余兩組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均差異顯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中度組治療后血清鈉水平高于輕度度組和重度組,但與輕度組血清鈉水平相比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t=1.105,P>0.05,與重度組相比差異顯著,t=4.161,P<0.05,詳見表2。
3 討論
根據(jù)低鈉血癥發(fā)生時血容量變化,低鈉血癥初步分為低血容量性低鈉血癥、血容量正常性低鈉血癥和高血容量性低鈉血癥三種,三種低鈉血癥病因不同,低血容量性低鈉血癥為失鈉多于失水,血容量正常性低鈉血癥病因為總體水增加而總鈉不變,高血容量性低鈉血癥為總體水增高大于血鈉增高。除此之外,還有特發(fā)性低鈉血癥,其主要發(fā)病人群為惡性腫瘤晚期患者[2]、肝硬化晚期、營養(yǎng)不良、年老體衰及其他慢性疾病晚期,亦稱消耗性低鈉血癥,可能是細胞內(nèi)蛋白質分解消耗,細胞內(nèi)滲透壓降低,水由細胞內(nèi)移向細胞外所致。另外,低鈉血癥還包括抗利尿激素異常綜合征、病態(tài)細胞綜合征和缺鉀性低鈉血癥三種特殊低鈉血癥[3]。
本次研究中,90例患者共有76例患者療效顯著,其中,輕度低鈉組患者臨床療效90.5%,顯著高于中度80.0%和重度低鈉組77.7%,P<0.05。三組患者血清鈉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均升高,但輕度組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其余兩組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均差異顯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中度組治療后血清鈉水平高于輕度度組和重度組,但與輕度組血清鈉水平相比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t=1.105,P>0.05,與重度組相比差異顯著,t=4.161,P<0.05。原因分析為:惡性腫瘤合并低鈉血癥的病因有:(1)腫瘤患者食欲減退,特別是經(jīng)手術、放化療后胃腸功能紊亂導致鈉攝入不足引起真性低鈉血癥;(2)惡性腫瘤合并漿膜腔積液,應用利尿劑后導致排鈉增加;(3)腫瘤產(chǎn)物、外源性輸入、藥物及各種原因引起的AVP分泌過多是導致低鈉血癥的另一原因;(4)另外,終末期腫瘤病人引起的代謝紊亂也常見低鈉血癥。其中約有1%~2%的惡性腫瘤患者會發(fā)生SIADH[4],即各種原因引起機體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造成水潴留,加重稀釋性低鈉血癥[5]。因此,臨床治療過程中需嚴格控制低鈉血癥患者的水攝入量,消除輕度低鈉血癥患者癥狀,而重度低鈉血癥患者則需及時給予速尿和鹽水靜滴,糾正血鈉濃度,治療過程中還需注意觀察患者身體指征,預防水電解質紊亂和肺水腫發(fā)生,盡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其生命[6]。
綜上所述,惡性腫瘤患者常伴隨有低鈉血癥,臨床治療過程中應高度重視惡性腫瘤合并低鈉血癥的病因治療,采取綜合措施,幫助患者盡量延長生命。
參考文獻:
[1]Upadhyay A,Jaber BL,Madias NE.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hy 2ponatremia.AM J Med,2006,119(Suppl1):30-35.
[2]吳寒冰,陳銘.消化道惡性腫瘤合并低鈉血癥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5,21(05):82-83.
[3]朱日龍,胡向東,吳國榮.惡性腫瘤合并低鈉血癥36例臨床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1,12(01):17-18.
[4]Wakui A.Electrolyte abnormalities associated with cancer:a review.Gan To Kagaku Ryoho,1986,13:2031-2038.
[5]孫燕,石遠凱.臨床腫瘤內(nèi)科手冊.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5.
[6]張磊,鐘春生.惡性腫瘤合并低鈉血癥30例臨床分析[J].淮海醫(yī)藥,2012,30(05):426-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