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興 陸小營
【摘要】目的:探討TP-ELISA與RPR檢測在梅毒篩查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間來我站進行孕前優(yōu)生檢查的2528對育齡夫婦5056例血清,分別采用TP-ELISA與RPR檢測來篩查梅毒,對于TP-ELISA與RPR篩查出的陽性標本再給予TPPA法進行復查,比較TP-ELISA與RPR法梅毒篩查效果。結(jié)果:TP-ELISA法檢測的梅毒陽性率為1.3%(67/5056),RPR法檢測的梅毒陽性率為0.8%(40/5056),兩組比較差異明顯(P<0.01);TPPA復檢中,TP-ELISA法符合率為82.1%(55/67),RPR法符合率為55.0%(22/40),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結(jié)論:在梅毒篩查中,TP-ELISA法特異性好、靈敏度高,準確率要高于RPR法,值得推廣。
【關(guān)鍵詞】TP-ELISA;RPR梅毒篩查;效果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801(2016)01-0014-02
梅毒是由蒼白螺旋體引起的一種慢性系統(tǒng)性傳播疾病,人體一旦感染梅毒可引起多種復雜的免疫反應和臨床癥狀,增大了診斷和治療的難度[1]。婦女感染梅毒會導致嚴重的危害,易造成不孕、流產(chǎn)、早產(chǎn)、死胎、胎兒畸形、先天性梅毒兒。男性感染梅毒可誘發(fā)女方宮內(nèi)感染或由精子直接帶入受精卵而影響胎兒,造成流產(chǎn)、死胎、胎兒先天性梅毒等。因此臨床中對于梅毒的早期診斷,孕前優(yōu)生檢查尤為必要,選擇特異性高、敏感性強的梅毒檢測方法有利于提高梅毒檢測率[2]。本研究旨在探討TP-ELISA與RPR檢測在梅毒篩查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間來我站進行孕前優(yōu)生檢測的2528對育齡夫婦(5056例血清),其中男、女各2528例,年齡21-44歲,平均年齡(28.4±5.2)歲。所有對象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并同意。
1.2 方法
1.2.1 檢測試劑
TP-ELISA與RPR試劑均由上??迫A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生產(chǎn),TPPA試劑由日本富士瑞必歐株式會社生產(chǎn)。
1.2.2 檢測儀器
酶標儀型號:RT-2100C,由深圳雷杜生命科學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洗板機型號:KHB ST-96W,由上??迫A醫(yī)學精密儀器有限公司生產(chǎn),多用振蕩器型號:XK96-6,由江蘇江堰市新康儀器廠生產(chǎn)。
1.2.3 檢測方法
對象均空腹采血,所有標本均采用 TP-ELISA與RPR法進行梅毒篩選,二者檢出的陽性標本再采用TPPA法進行復查確證。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并保證試劑在有效期內(nèi)使用。所有檢測均由專業(yè)檢驗科醫(yī)師完成。
1.3 觀察指標
比較TP-ELISA與RPR法梅毒篩查陽性率,再對TP-ELISA與RPR篩查出的陽性標本給予TPPA法進行復查,比較TP-ELISA與RPR法梅毒篩查效果。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檢驗水準為σ=0.05。
2 結(jié)果
對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間來我站進行孕前優(yōu)生檢測的2528對育齡夫婦5056例血清采用TP-ELISA與RPR法進行檢測,兩種方法均檢出陰性,見下表1。
TP-ELISA與RPR法均顯示陽性標本,TPPA復檢均為陽性;TP-ELISA法陽性而RPR法陰性標本,TPPA復檢陽性33例,陰性12例;TP-ELISA法陰性而RPR法陽性標本,TPPA復檢均為陰性;TP-ELISA法符合率為82.1%(55/67),RPR法符合率為55.0%(22/40),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X2=9.109,P<0.01)。
3 討論
梅毒主要傳播途徑為性和血液傳播,曾經(jīng)我國已基本消滅梅毒,但隨著改革開放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逐漸多樣化,梅毒的發(fā)病人數(shù)逐漸增加,此病臨床上可表現(xiàn)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潛伏梅毒和先天梅毒等[3]?;颊咛幱谝黄诿范緯r,病菌只拘束在局部,尚無全身擴散,此時是治療的最佳時機[4]。但進入二期梅毒時,病毒已侵入血液和淋巴,進行全身擴散,二期梅毒患者一般無法根治,因此早期診斷對于梅毒的治愈具有重要意義[5]。加強對梅毒的篩查能有效發(fā)現(xiàn)潛在梅毒。
TP-ELISA法是通過檢測患者血清標本的梅毒特異性抗體lgM、lgG來實現(xiàn)對梅毒陽性的檢測,是一種基因工程的檢測方法。目前臨床中使用率較高,該方法檢測試劑成本較低,且操作簡便,特異性和靈敏性較高。RPR法是采取心磷脂為抗原,將梅毒感染后機體細胞受破壞裂解釋放出的螺旋體表面脂質(zhì)和類脂質(zhì)作為檢測抗體,此方法操作簡便,成本低廉,但值得注意的是若患者具有自身免疫疾病、腫瘤、皮膚病等,假陽性發(fā)生率較高。
TPPA是目前臨床中確認的高準確率的梅毒檢測方法,此方法將梅毒的精制菌體成分進行提取,將其包被于紅色明膠粒子上,明膠粒子可與梅毒螺旋體抗體發(fā)生凝集反應,檢測患者血清的梅毒抗體。此方法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但該方法試劑昂貴,操作復雜,檢測時間較長,對操作者技術(shù)要求較高,不適合大批量的樣本檢測,可作為其他檢測方法的陽性確認實驗。
綜上所述:TP-ELISA法檢測在梅毒篩查中準確率要高于RPR法,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楊波,向華國,招強光.梅毒螺旋體血清學調(diào)查結(jié)果分析[J].中國熱帶醫(yī)學,2OlO,lO(1):21,27.
[2]李丹,崔巍,高偉.血清中梅毒抗體檢測的研究進展[J].內(nèi)蒙古醫(yī)學雜志,2OlO, (3):321-324.
[3]張林偉,張娜,高素萍,等.RPR、TP-ELISA和TPPA在無償獻血者梅毒篩查中的應用評價[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 l,18(6):372—374.
[4]羅瀾.ELISA和RPR聯(lián)合檢測對梅毒診斷的意義[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4(1):147.
[5]繆亞梅,王文鼎.常用梅毒抗體檢測方法的比較[J].海南醫(yī)學,2013,24(8):1168-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