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體育系 陜西 西安 710055)
問題導向式教學法在體育專業(yè)運動人體科學基礎課中的應用探究
□趙曉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體育系 陜西 西安 710055)
本文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稱之為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具體問題的布置來引導學生收集資料、開展討論,最終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法在高校體育專業(yè)運動人體科學基礎課程中的應用,革新了教學手段,也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對于培養(yǎng)學生整體思維能力和多元認知,具有積極的作用。文章對PBL教學法的內涵及其優(yōu)勢進行了探討,并探討了其在高校體育專業(yè)運動人體科學課程中的實際應用。
PBL教學法 高等教育 人體解剖生理課 教學應用
對于高等院校體育類及一些相關專業(yè)來說,運動人體科學所屬的《運動解剖學》和《運動生理學》等課程均是其重要的基礎課程,這些課程主要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tài)、結構及功能的學科。由于課程內容較為抽象,且教學課程時間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需要通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來改善課程的教學效果。文章主要探討了PBL教學法在高校相關專業(yè)相關課程課程中的應用,以提高教學效果。
1.1、PBL教學法
1969年,美國著名神經病學教授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學醫(yī)學院,按照構建主義理論創(chuàng)立了一種基于問題的學習方法。PBL教學方法旨在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目前,澳洲和歐美等80%的醫(yī)學院均采用了這種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方法。1986年,我國大學引進了PBL教學方法,在某些內容由傳統(tǒng)的以講述為主的教學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逐漸向PBL教學法轉變。
1.2、應用PBL教學的必要性
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提高,且在醫(yī)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需要大量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尼t(yī)學人才。高等醫(yī)學教學沿襲了以學科為基礎,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LBL教學法。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優(yōu)點很多,但也有其弊端,它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成為不少學者研究的重要內容。
在高校人體解剖生理課程中,特別是在《運動解剖學》和《運動生理學》中應用PBL教學法,在提升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主性的同時,也能提升學生多元認知和整體思維能力。通過問題設置,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提升教學效果,均有重要意義。
當前,在體育類專業(yè)的基礎課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還有很大局限,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在某些內容做一些嘗試。在《運動解剖學》和《運動生理學》中應用PBL教學法,注意事項包括以下方面:
2.1、設計問題
設計教學中的問題,應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1)結合《運動解剖學》和《運動生理學》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在設計問題前,深入了解和把握這兩門課程的教學大綱與課程內容,根據教學重點和難點有的放矢,不能為了提出問題而設計問題;(2)結合學生的特點與生活設計問題:在設計問題時,應結合人體解剖生理課程的專業(yè)特點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吃飯過程中為什么最好不說話,飛機起飛時為什么耳朵感覺不舒服等,只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才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3)問題的難度不宜過大:由于學生的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且整體認知能力不同,如果問題設計難度過大,則勢必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影響實際教學的效果。因此,在設計問題時,應難度適中,讓學生能夠查閱資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解決問題來提高其滿足感和成就感。
2.2、學習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應有耐心,耐心應當是教師的寶貴品質之一,特別是對于大一的新生。由于大學生在中學階段接受的是傳統(tǒng)應試教育,所以分析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均有待提高。教師應認識到這一現(xiàn)狀,應根據學生的現(xiàn)狀設計問題,不能給予學生提供答案,并用多角度引導學生。比如在學習《運行生理學》中的泌尿系統(tǒng)后,可提出問題,尿液如何排除體外,運動性蛋白尿如何形成,如何避免。這一問題涉及到人體的多個系統(tǒng),如果學生僅僅記住單個章節(jié)知識,是不能夠完整回答問題的,這時候就需要學生融會貫通多個章節(jié)知識來解答問題,通過認真收集資料,找到問題的解決盧靜,收集資料的過程,也是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路會豁然開朗,自然而然會提升教學效果。
在教授學生呼吸系統(tǒng)時,設計的問題為哪種運動更有益于胸廓及肺的發(fā)育?這些問題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學生會自覺發(fā)動意識的作用,發(fā)現(xiàn)肺的收縮和擴張均隨著膈與胸廓的運動而運動。緊接著,教師提出的問題是:為什么肺隨著胸廓和膈的運動而運動。這時候便可引出胸膜腔負壓的概念。通過這樣的層層設問,環(huán)環(huán)相扣,能夠將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概念介紹的更為清楚,學生也能更好接受。這個將多個知識點串聯(lián)的問題設計,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整合能力。
2.3、評價與總結
在回答問題時,學生的答案有完整和不完整之分,因此看待學生的回答不能搞“一刀切”,不然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積極性非常脆弱,可能因為教師的一句話或某個動作而受到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非常容易被激起,也可能因為教師的某一句話而愛上。因此,這就教師是一個考驗,需要對學生的回答做出正確的評價和總結。
在學習《運動解剖學》中的內分泌系統(tǒng)胰腺分泌胰島素時,在教學中,由于早期無獲得胰島素的合適方法,糖尿病因此被稱為“不死的癌癥”。因此,在設計問題時,可直接提出研磨胰腺為什么不能夠獲得胰島素這一問題及運動對于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性。提出這個問題后,教師可讓學生不必急于回答,而是冷靜思考,然后再進行討論。
經過學生們的討論,得出的結論大體如下:胰腺中含有胰蛋白酶,具有分解蛋白質的作用,因此在研磨過程中,如果胰島素被破壞,則就無法獲得胰島素。緊接著,教師就能夠繼續(xù)發(fā)問,有沒有更好的方法獲取胰島素呢?在課堂快結束時,教師可向學生們講述班廷獲取胰島素的故事,從而讓學生對胰腺的功能和結構有進一步的了解。這種玩轉曲折的教學方式比平鋪直敘的教學方式效果要好很多。
3.1、對教師的要求較高
PBL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相對較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求教師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能準確把握整個教學過程;二是教師要具備心理學等方面知識,嚴謹?shù)慕虒W思維,能夠維持教學秩序,精準定位本身的位置。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不是課堂的主體,應當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中心。
3.2、因材施教
眾所周知,學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一個班級四五十個學生,他們的學習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這就需要在教學中堅持因材施教,對于成績相對靠后的學生,應適當給予鼓勵和支持,提高學生的信心,使其積極參與到課堂中,讓他們愛上課堂,一步一步提升自身的學習水平。
3.3、與傳統(tǒng)教學法相結合
PBL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并不是主流的教學法,在現(xiàn)階段的教學中,傳統(tǒng)教學法依舊占據著主導地位。原因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是由于傳統(tǒng)教學法的信息量大,在節(jié)奏把控、進度把控方面具有比較優(yōu)勢;第二是由于多方面限制,比如學生專業(yè)基礎、教學資源和課時等,只有部分章節(jié)、部分內內容教學上選用PBL教學法。因此在目前高校人體解剖生理課程中,需要將傳統(tǒng)教學方法與PBL教學方法相結合,才是最理想的選擇,才能夠提升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持續(xù)深入的背景下,高校體育專業(yè)基礎課程教學中,尤其是《運動解剖學》與《運動生理學》教學中,一些新型教學方法被引入進來,收到了非常不錯的教學效果。PBL教學法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的導向教學法,通過科學設計課堂問題,引導學生開展探究,能夠提升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提升學生多元分析和創(chuàng)新思維,在教學中應用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值得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JG021456。)
[1]李艷,鄭新玲,耿雪俠.PBL教學法在高校人體解剖生理學課程中的初步應用[J].淮北職業(yè)學院學報,2014,13(03).
[2]王媛媛,張明,唐新軍.PBL教學法在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生物學雜志,2014,24(09).
[3]王婷,劉琳琳,于淼.醫(yī)學教育PBL教學實施方式的探討和分析[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5,25.
[4]段祥林,郭炳冉,顧青.用人體解剖生理學中的概念指導醫(yī)學實踐[J].臨床護理雜志,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