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云,楊廣萍,劉 曉,趙中昆
(云南省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32)
?
云南省生活垃圾轉運站環(huán)境污染防治措施淺析
包云,楊廣萍,劉曉,趙中昆
(云南省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32)
摘要:根據(jù)國家相關設計規(guī)范和污染控制標準,對生活垃圾轉運站的環(huán)境污染進行了分析,并結合筆者自身經(jīng)驗及云南省當?shù)厣罾D運站建設實例,對生活垃圾轉運站的環(huán)境污染提出了相關防治措施。
關鍵詞:生活垃圾轉運站;環(huán)境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的終端處理方法有衛(wèi)生填埋、焚燒、堆肥等,在終端處理之前需要通過垃圾收運或轉運的方法將生活垃圾從各個分散點或居民家中收集后,運至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在我國生活垃圾收運或轉運的中間設施一般采用垃圾轉運站,根據(jù)《CJJ47-2006 生活垃圾轉運站技術規(guī)范》要求,一般占地面積不大,但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卻不可小視,經(jīng)常有生活垃圾轉運站造成周邊附近居民投訴、擾民事件的發(fā)生。
因此,做好生活垃圾轉運站的環(huán)境污染防治工作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
1生活垃圾轉運站環(huán)境污染來源分析
對生活垃圾轉運站所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采取經(jīng)濟合理的防治措施,首先要進行環(huán)境污染源的分析,本文主要從水、氣、固、聲等幾個方面對生活垃圾轉運站環(huán)境污染源進行分析。
水污染源:生活垃圾轉運站的水污染源主要來自于生活垃圾壓縮或轉運過程中所產生的滲濾液,同時轉運站清掃工作沖洗地面會產生沖洗廢水,這些廢液、廢水污染物成份與垃圾填埋場的初期滲濾液污染物成份一致,主要為COD、BOD5、SS和氨氮。這部分廢液廢水按照《GB16889 -2008 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是不能直接外排到周邊水體環(huán)境或排水管網(wǎng)的。
大氣污染源:生活垃圾轉運站的大氣污染源主要來自轉運站內部垃圾堆積所產生的臭氣(主要成分為NH3、H2S),及垃圾傾倒時所產生的局部揚塵,這些污染源均為分散式污染源,也是垃圾轉運站最容易造成擾民事件的污染源。
固廢污染源:固體廢物污染源主要由滲濾液殘渣及部分散落的生活垃圾構成,滲濾液殘渣為滲濾液沉積下來的固體物質,其成份與滲濾液成份一致,不能隨意丟棄。
噪聲污染源:噪聲污染源主要來自垃圾壓縮設備壓縮垃圾及轉運車輛傾倒垃圾所產生的噪聲,噪聲強度在65~90dB(A),這些噪聲是間斷性的,不是持續(xù)性的。
2生活垃圾轉運站環(huán)境保護的相關規(guī)定
2.1設計規(guī)范中對生活垃圾轉運站環(huán)境保護的相關規(guī)定
在《CJJ47-2006 生活垃圾轉運站技術規(guī)范》中的“環(huán)境保護與勞動衛(wèi)生”篇章中對生活垃圾轉運站的環(huán)境保護做了如下概述[1]:
(1)轉運站的環(huán)境保護配套設施必須與轉運站主體設施同時設計、同時建設、同時啟用。
(2)中型以上轉運站應通過合理布局建(構)筑物、設置綠化隔離帶、配備污染防治設施和設備等措施,對轉運過程產生的污染進行有效防治。
(3)轉運站應結合垃圾轉運單元的工藝設計,強化在卸裝垃圾等關鍵位置的通風、降塵、除臭措施;大型轉運站必須設置獨立的抽排風/除臭系統(tǒng)。
(4)配套的運輸車輛必須有良好的整體密封性能。
(5)轉運作業(yè)過程產生的噪聲控制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GB3096 城市區(qū)域噪聲標準》的規(guī)定。
(6)轉運站應根據(jù)所在地區(qū)水環(huán)境質量要求和污水收集、處理系統(tǒng)等具體條件,確定污水排放、處理形式。并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及當?shù)丨h(huán)境保護部門的要求。
(7)轉運站的綠化隔離帶應強化其隔聲、降噪等環(huán)保功能。
從上述條文可以看出,國家的生活垃圾轉運站技術規(guī)范只對轉運站的環(huán)境污染做了較為宏觀的規(guī)定,而在具體的工程實踐中,卻缺乏必要可以參考的污染防治措施。
2.2污染控制標準對生活垃圾轉運站污染排放的規(guī)定
《GB16889 -2008 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是對生活垃圾填埋場所造成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其中對生活垃圾轉運站產生的滲濾液做了以下規(guī)定[2]:
生活垃圾轉運站產生的滲濾液經(jīng)收集后,可采用密閉運輸送到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排入城市排水管道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或者自行處理等方式。排入城市污水處理廠排水管網(wǎng)的,應在轉運站內對滲濾液進行處理,總汞、總鎘、總鉻、六價鉻、總砷、總鉛等污染物質量濃度達到附表2規(guī)定的質量濃度限值,其他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由企業(yè)與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根據(jù)其污水處理能力商定或執(zhí)行相關標準。排入環(huán)境水體或排入未設置污水處理廠排水管網(wǎng)的,應在轉運站內對滲濾液進行處理并達到附表2規(guī)定的質量濃度限值。
也就是說,生活垃圾轉運站所產的滲濾液按照上述控制標準,必須進行處理后才能進行外排,也就是需在轉運站內建設滲濾液處理設施,根據(jù)云南省目前建設投資,一座小型生活垃圾轉運站的建設成本為150~200萬元左右(其中土建成本為50萬左右,垃圾壓縮設備100~150萬元左右,不含生活垃圾收運轉運車輛)。
如果建設滲濾液處理設施,根據(jù)目前的滲濾液處理設施建設成本為10萬元/t左右,一套滲濾液處理成套設備少則200萬元,多則600~700萬元,其建設成本甚至比生活垃圾轉運站主體設施建設成本要高,因此,對于生活垃圾轉運站這種滲濾液產生量較少的設施來說,附屬設施的建設成本要遠遠高于主體設施,從經(jīng)濟角度來說,是不經(jīng)濟不合理的。
3生活垃圾轉運站環(huán)境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根據(jù)筆者從事環(huán)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經(jīng)驗,以及與設計單位交流生活垃圾轉運站環(huán)境污染防治的工作經(jīng)驗,對生活垃圾轉運站所產生的水、氣、固、聲等方面的環(huán)境污染,在實際環(huán)境保護工作中可以采取如下一些防治措施:
水污染防治措施:生活垃圾轉運站的廢液廢水不能外排,如果按照前述《GB 16889 -2008 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要求建設滲濾液處理設施,從建設成本上來說,極不經(jīng)濟,而且滲濾液處理設施空閑率較高,因此,不建議采用控制標準中的方法進行滲濾液處理。在實際環(huán)境保護工作中結合云南省某些生活垃圾轉運站的建設實例,筆者建議建設生活垃圾轉運站時,在生活垃圾轉運站內根據(jù)垃圾滲濾液產生量設置1座相應型號化糞池,用于貯存生活垃圾轉運站產生的廢液、廢水,同時與垃圾轉運收運車輛一起配置一輛1t或3t的吸污車或吸糞車,用于吸取化糞池內的廢液、廢水,然后運至垃圾填埋場內的滲濾液處理站與垃圾填埋場所產生的滲濾液一起處理?;S池采用混凝土內添加防滲劑的方法進行防滲,滲透系數(shù)<1.0×10-7cm/s,在防滲膜不發(fā)生破損的情況下,滲濾液不會污染地下水,能實現(xiàn)滲濾液與地下水的分隔。此種方法既節(jié)約了建設成本,同時購買的吸污車或吸糞車在平時還可以用于吸取當?shù)卣聵I(yè)機關廁所產生的污水,提高吸污車或吸糞車的使用頻率。
固廢污染防治措施:根據(jù)固體廢物的產生來源,分別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對于化糞池沉積下來的滲濾液殘渣,可以進行定期清掏,用吸污車或吸糞車運至生活垃圾填埋場與生活垃圾一起進行填埋處理。而在生活垃圾轉運過程中散落的生活垃圾,則應隨時清掃,防止大風天氣將散落垃圾隨處吹散。
對于生活垃圾產生的臭氣、揚塵及垃圾壓縮設備壓縮垃圾和車輛傾倒產生的噪聲,為防止擾民事件的發(fā)生,首先是垃圾轉運站選址要合理,盡可能將垃圾轉運站的站址按照《CJJ47-2006 生活垃圾轉運站技術規(guī)范》要求,將站址選擇在污染較小、污染易控制、遠離群眾日常生活聚集場所的地方,盡可能在臭氣和噪聲方面減少對周邊居民的污染。
對于臭氣、揚塵的防治,由于臭氣、揚塵屬于無組織排放,在選擇垃圾壓縮設備時,盡可能提醒設計單位和建設方,選擇配套噴霧沖洗裝置和空氣除臭系統(tǒng)的設備廠。當垃圾傾倒時,由高壓水泵泵出高壓水,經(jīng)霧化后,將揚塵完全沉降。同時配套手持式高壓水槍,方便清洗設備和地面,水箱內放置除臭劑,隨水霧噴出可以消除垃圾臭味??諝獬粝到y(tǒng)主要作用是定時向垃圾站的空氣中噴出霧化除臭液,除臭液與空氣均勻混合,將形成臭氣的氨、硫化氫、有機胺、甲烷等分解,使臭氣降解。
對于壓縮設備壓縮垃圾及車輛傾倒垃圾所產生的噪聲,除合理選擇站址外,在設備和車輛運行時,盡量縮短運行時間,減少噪聲的產生;同時在轉運站設計時,合理設計轉運站窗戶開啟位置,減少噪聲傳播途徑。還可以對設計單位提出要求,要求轉運站內部的裝飾材料,采用吸聲隔音的建筑材料,盡可能減少噪聲的傳播。轉運站的后期運行管理,要經(jīng)常檢查壓縮設備,更換潤滑油,減少壓縮設備運行噪聲。
4結束語
生活垃圾轉運站建設規(guī)模及占地面積都不大,但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卻不可忽視,特別是建于城市小區(qū)附近的生活垃圾轉運站,造成的環(huán)境影響更不能忽視。
雖然本文提出了生活垃圾轉運站的環(huán)境污染防治措施,但與所有的環(huán)境保護工作一樣,污染防治工作的效果,必須后期運行中加強管理,不能精建設,粗管理,只有這樣防治措施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和危害。
參考文獻:
[1]CJJ47-2006,生活垃圾轉運站技術規(guī)范(2006年)[S].
[2]GB 16889 -2008,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2008年)[S].
Analysis of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in the Waste Transfer Station in Yunnan
BAO Yun, YANG Guang-ping, LIU Xiao, ZHAO Zhong-kun
(Yunnan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Kunming Yunnan 650034 ,China)
Abstract:The pollution issues in the waste transfer station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national designing standard and pollution control standard. The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previous experiences and real cases in Yunnan, which could provide helpful reference for constructing waste transfer station and implementing pollution control.
Key words:domestic waste transfer sta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evention measures
收稿日期:2015-07-30
作者簡介:包云,云南省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工程師,主要從事環(huán)境影響評價工作。
中圖分類號:X7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655(2016)02-00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