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茜
摘 要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對歷屆(從1991年來至2015年共25屆)獲得中國新聞獎的體育新聞作品分別從表層的語言、形象、結構、主題和深層的哲學、文化六個層面進行解讀。研究發(fā)現,獲得中國新聞獎的體育新聞作品都體現出符合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心態(tài)平和寬容、主題多樣化、文字表達清晰、內容形式相一致的特點,但評判標準與社會生活中受眾的實際需求仍有一定差距。體育新聞記者應當注意提升個人的素質修養(yǎng)、知識積累和技能訓練,寫出既符合時代要求又滿足讀者需要的體育新聞作品。
關鍵詞 中國新聞獎 體育新聞作品 文體寫作
中圖分類號:H319. 9 文獻標識碼:A
現代社會,大眾傳播媒體是大眾認識體育的重要渠道。從印刷媒介、電子媒介到網絡等新興媒介,技術的進步使大眾媒介表現出“以往任何一種傳播媒介都無法比擬的強大威力”,其對社會生活的重大影響也引起學者的關注。在社會主義的中國,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大眾傳播媒體對自身身份和責任的認知以及如何利用自身的力量發(fā)揮正面的作用亦是研究的熱點。體育借助媒體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媒體利用體育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受眾,同時受眾也依賴媒體獲取體育相關信息。
中國新聞獎作為中國綜合性年度優(yōu)秀新聞作品最高獎,其獲獎作品能反映出當前國家和社會對新聞作品的要求。自1991年第一屆評選該獎以來,至今已舉辦過25屆,每屆都有相當數量的體育新聞作品獲得不同項目的獎項。尤其是2001年到2008年這兩個對中國來說比較重要的奧運周期,這段時間伴隨奧運會的申辦、籌辦和舉辦,中國體育事業(yè)迅速發(fā)展,體育新聞也相對繁榮。通過對歷屆獲獎作品的文本分析,可以得出獲得中國新聞獎的體育新聞作品呈現出以下特點:
(1)從立意上看,符合國家當下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缎氯A社社評:永恒的經典歷史的豐碑——寫在北京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前夕》是典型的對主流價值觀的宣傳?!稄囊豁棾了?1年的田徑校紀看體育設施好了學生體質弱了》對于在應試教育體制的壓力下學校體育教育的缺位進行探討,是對科學發(fā)展的理性思考??茖W發(fā)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人文關懷在報道中也隨處可見,如《身在鳥巢他們遠離絢爛》對志愿者的關注,《劉翔有權受傷,13億人期望不該一人扛》對劉翔受傷退賽的評論等。一方面表明了話語環(huán)境對體育新聞的影響,另一方面作品中理性平和的態(tài)度和辯證深刻的思考成為一種趨勢,也體現了當今體育新聞記者的人格修養(yǎng)。
(2)從內容上看,競技體育是報道的重點,但報道不再局限于比賽本身。在選定的研究文本中,68.75%的是以競技體育為主題或與競技體育相關的,群眾體育和學校體育以及體育邊緣性報道占據剩下的份額。在競技體育相關報道中,更多的是借助競技體育事實展開相關社會現象的報道。如《護衛(wèi)“祥云”登上世界之巔》報道火炬登頂珠峰的情況,展現各方對奧運的熱情和付出的努力,寓意文化融合和民族團結。《北京奧運提升市民素質從自覺排隊》開始講述了北京奧運會對北京城市軟環(huán)境建設、市民素質提高的積極作用,更多著眼于奧運帶來的社會效益?!断蚴澜鐐鬟f中國式溫情——2007年上海世界夏季特殊奧運會的啟示》報道2007年上海世界夏季特奧會,重點在于通過社會文明風氣和各方為特奧會的努力塑造中國的大國形象。此外體育元素也是相關邊緣性的報道中的亮點,如《郭昊東施工隊巧繪北京奧運場館“雙唇”》是對科技奧運的最好闡釋??傮w來說,體育的內涵豐富,因此除了典型的賽事和體育人物報道,體育新聞的主題可以很豐富,內容很多樣,是一個很好的宣傳載體。
(3)語體風格符合一般規(guī)律,同時也有所創(chuàng)新,靈活多變。消息是使用最多的體裁,在所有的研究文本當中,消息占據56.2%。體育新聞講究時效性,文字報道也不例外。通常消息寫作語言簡潔樸實,但體育新聞因其事實的特殊性往往又不拘泥于此。如《劉翔奪金創(chuàng)造世界高欄史傳奇》語言極具張力,生動地還原了比賽的激烈場景?!渡闲√洞?4年每年舉辦運動會》用簡練的語言描寫了群眾體育活動的場面,現場感很強。這樣的消息不僅傳遞了信息,更讓人感受到體育的魅力。此外,通訊的表達方式更多樣,也能使用更多修辭方法。如《新華社社評:永恒的經典歷史的豐碑——寫在北京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前夕》用排比、反復使文章大氣磅礴,符合高遠的立意?!断蚴澜鐐鬟f中國式溫情——2007年上海世界夏季特殊奧運會的啟示》文字優(yōu)美典雅,符合作品展現出的濃濃的人文情懷。
此外,從獲獎作品的出處可以看出,幾乎所有獲獎作品都來自我國的主流新聞媒體,比如黨政機關報、官方網站以及全國和地方廣播電視臺等。而對于體育新聞受眾來說,專業(yè)體育媒體是獲得體育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廣受體育愛好者歡迎的,但在國家級的新聞作品獎項中沒有體育專業(yè)媒體的位置,體現出國家對體育新聞寫作的官方標準與市場需求有所脫節(jié)。
前國際奧委會名譽主席薩馬蘭奇說“媒體是奧運會成功與否的評判者”,一語道破新聞在體育事件中的重要地位。對于所有體育新聞從業(yè)者來說,如何用好自己手中的話語權,做到不辱使命值得思考。體育新聞從業(yè)者應當內外兼修,形成自覺的、獨有的、得體的話語方式。
參考文獻
[1] 王一川.文學理論[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7(1):117-127.
[2] 薛文婷.體育新聞報道審美形態(tài)色議[J].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12):1642-1644.
[3] 吳志強.體育活動過程的審美闡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8(1):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