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雯 吳 瓊 劉艷華(黑龍江省氣象服務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150001)
?
各省影視節(jié)目調查之氣象編導定位分析
付雯吳瓊劉艷華
(黑龍江省氣象服務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150001)
當前新媒體迅猛發(fā)展,傳統(tǒng)媒體受到沖擊,但調查發(fā)現,仍有35.1%的人習慣收看電視天氣預報,也就是說公眾獲取氣象信息的最常用渠道依然是電視,影視天氣預報節(jié)目制作也依然是黑龍江氣象服務中心的一項重要工作,尤其是上星頻道黑龍江衛(wèi)視的《于碩說天氣》已經打造成全國知名品牌欄目,此外還有經濟、交通、農業(yè)等多檔預報產品在中國氣象頻道、黑龍江經濟頻道、第7頻道以及北大荒電視臺播出。2015年初,對中國氣象局及其他八個省份的氣象服務中心編導、主持人、后期制作人員進行電話訪問,發(fā)現各地工作崗位分工各異,特此歸納總結深入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各省均實行編導負責制。編導的日常工作除撰寫文字稿件外還對節(jié)目的整體制作流程把關,而差異主要在于稿件的撰寫是否有主持人參與或是由主持人親自撰寫。
(1)編導編寫所有稿件。中國氣象局氣象服務中心、內蒙古、陜西和廣東省屬于此種情況,由于編導人員充足,有能力獨立承擔稿件編輯工作。主持人只負責出鏡。
(2)編導只寫衛(wèi)視稿件。省衛(wèi)視都是上星頻道,所以全省天氣預報是重中之重,遼寧和云南省的編導專職負責省衛(wèi)視或直播等重要節(jié)目的文字編寫工作,而其他稿件均由主持人完成。編導正在向多媒體融合方向發(fā)展,以沈陽市氣象局為例,編導除電視稿件外,每天還要撰寫電話稿、廣播稿、部門工作的新聞稿,甚至兼職運營微信等新媒體。
這種工作模式適合節(jié)目數量不是特別多,而編導力量又很強大的省份,主持人參與寫稿使得人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編導的才能也得到全面展現。
(3)編導和主持人都參與寫稿。河南、湖北和福建氣象服務中心天氣預報節(jié)目檔數多,有的單位一天甚至要制作三十檔以上節(jié)目,這對全體制作人員來說都是一項巨大考驗。三省的編導人數均在五人左右,考慮到輪休情況,編導人數顯然無法勝任所有稿件的編輯工作,這時就需要主持人的參與。以福建為例,每天上午編導聽完天氣會商,會把天氣形勢口述給主持人,主持人按照自己的語言風格組織稿件,只要在節(jié)目制作之前口述給編導聽,編導覺得沒問題就可以正式錄播了,但錄播時編導要在一旁監(jiān)聽,同時查看電視畫面是否有問題。編導力量不足時,主持人也會客串編導角色。
主持人除出境外,還獨立編寫稿件。這種方式適用于天氣預報節(jié)目數量特別多、而編導人數少的省份,為了節(jié)約時間,編導和主持人的稿件都以口述方式進行,至于是否形成文字稿件則無人過問,因為節(jié)目多、制作速度快、節(jié)目質量過硬才是王牌。
在影視節(jié)目制作過程中,編導充當的是導演角色,既要分析天氣形勢、確定當天稿件主題,還要給出各類天氣數據并制成圖表,此外審核主持人稿件、完善后期制作效果和監(jiān)播也是編導職責所在。
先從文字稿件的撰寫工作談起,省氣象臺預報員每天都會發(fā)布天氣形勢分析,但經常會出現一些“冷渦”、“低槽”等專業(yè)術語,作為一名編導就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專業(yè)預報轉換成老百姓能聽得懂的語言,可以說,編導是一名“天氣翻譯”。
此外,編導還要給節(jié)目把關。制作過程中任何一處畫面有瑕疵、主持人用語不當,抑或播出事故,編導都負有直接責任,所以編導還是“指揮員”和“監(jiān)督員”。
主持人是“表演藝術家”,擅長用生活化的語言和優(yōu)美的肢體語言,賦予文字以生命力。
主持人除出鏡外,是否參與撰稿一直存在爭議;如果主持人自己寫稿,在鏡頭前說的就都是自己的話,無提示器的情況下備稿更輕松,表現得也更加自然;如果稿件由編導寫,主持人勢必要花更多的時間理解稿件,此外在把握重點語句的語氣、語調和重音等方面有時也會出現偏差。這就需要編導和主持人提前溝通,否則節(jié)目需要重新錄制,不但增加本檔節(jié)目錄播時間,還可能延誤下一檔節(jié)目的錄制。此外,錄播次數過多也會直接影響主持人的情緒,影響節(jié)目的播出效果。所以,主持人和編導在節(jié)目錄制前應有一次簡短、有效的溝通和預演。
編導每天參加完全省天氣會商后,撰寫天氣形勢分析稿件,其中包含天氣實況、未來天氣走勢及各類氣象數據對比、天氣總結等信息;主持人據此撰寫節(jié)目稿件,更加注重語言的潤色,繼而形成自己的主持風格;編導審稿,如在天氣形勢部分表達有誤,錄播前和主持人溝通并予以糾正;后期制作人員應主持人要求制作畫面素材,與主持人、編導共同完成節(jié)目的錄播工作;編導貫穿整個節(jié)目的采、編、播,及時發(fā)現并解決問題。
從黑龍江省目前的節(jié)目制作流程來看,編導多有氣象專業(yè)背景,擅長天氣形勢分析并能提供各類氣象數據;主持人親自撰寫稿件既解決了備稿難、理解稿件出現偏差等問題,又能輕松顯現自己的語言和主持風格。
目前部分地市的影視天氣預報節(jié)目已被劃歸到省氣象服務中心制作,有的地市節(jié)目甚至有三套之多,制作時間又都集中在下午一點到六點之間,節(jié)目多、設備少,制作人員少,錄制過程空前緊張。在此種情況下,應簡化節(jié)目制作流程,縮短節(jié)目制作時間,可效仿福建做法,比如編導的天氣形勢分析由“說”代“寫”,上午十點全省天氣會商結束后把天氣要點口述給主持人,主持人自行決定是否撰寫文字稿件,只要錄節(jié)目前給編導說一遍,編導認為沒有問題就可以正式錄播。這樣就可以將下午的部分節(jié)目提前到上午制作,時間沒有那么緊張,也不至于出現“一檔節(jié)目出問題,后面所有節(jié)目都順延甚至播不出去”的問題。
但此種錄播方式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人員分配和管理機制上下功夫。對于主持人來說,上午和下午都錄播意味著一天要化兩次妝、換兩次衣服,常年下來皮膚和體力都會受到不小的壓力,所以要合理安排主持人分工:一人上午出鏡,另外一人下午出鏡,每人每天化一次妝,集中出鏡,隔天上崗。
編導和主持人以“說”代“寫”,容易產生兩個弊端,一是如果節(jié)目出現問題,無法確定是編導說的有問題還是主持人表達有問題,無據可查;二是長期口述容易使人倦怠,隨意說兩句甚至是不說,私下簡化流程,都是對工作的不負責任。建議編導口述后,把天氣要點提綱挈領的寫出來存檔,每期節(jié)目錄制完畢后也及時備份。
天氣預報節(jié)目辦得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編導的業(yè)務能力、判斷力和決策能力:氣象知識融會貫通,說得才能有理有據;語言表達能力強,思路清晰,講得才能深入淺出;影視后期制作軟件熟練掌握,畫面才能豐富、好看,只有編導的綜合業(yè)務能力強,才能擔當起“導演”的角色,做到糾正問題一針見血,決策問題經驗豐富,此外觀點鮮明、眼光獨特也很重要,因為編導做的天氣形勢分析,十余套天氣預報節(jié)目會用、專業(yè)氣象服務會用、甚至是新媒體也在用,說別人不知道的,講別人不明白的,才叫“天氣新聞”。編導只有做到這些,才有資格成為制作團隊的“靈魂人物”。
文章編號:1002-252X(2016)02-0040-02
收稿日期:2016-3-1
第一作者簡介:付雯(1985-),女,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黑龍江大學,本科生,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