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明,和建英(云南麗江師范高等??茖W校,674100)
網絡時代西南少數民族雙(多)語語言生態(tài)學
陳 明,和建英
(云南麗江師范高等??茖W校,674100)
研究少數民族語言生態(tài),應該認識到,我國的語言生態(tài)系統(tǒng)是一個復雜龐大的系統(tǒng),把一種民族語言放在這個系統(tǒng)中進行語言生態(tài)研究,自然會考慮到這種民族語言與其他語言的關系了。例如,在我國語言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談到語言接觸問題,我們至少會遇到少數民族語言同漢語的接觸、少數民族語言之間的接觸、少數民族語言內部各方言的接觸等現(xiàn)象,在頻繁的語言接觸中,語言生態(tài)的變化是復雜多樣的,有的語言在接觸中語言活力變強了,有的語言變弱了,語言替換、語言轉用、語言兼用、雙語、多語等現(xiàn)象都會不同程度地發(fā)生,一句話,語言生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這些僅從單一語言上孤立地研究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將不同語言放在語言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框架內進行比較研究才能說明問題。
生態(tài)語言學;單一語言研究;語言比較研究;本體研究
語言生態(tài)學,《語言與邏輯辭典》將其定義為“在人種語言學、人類語言學和社會語言學這些領域中對語言和環(huán)境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盡管生態(tài)語言學學科概念提出的時間不長,但生態(tài)語言觀的產生由來已久,生態(tài)文化思想一直滲透于語言學研究之中。歷史比較語言學家較早闡述了語言的有機性和語言發(fā)展的生態(tài)規(guī)律,19世紀德國語言學家洪堡特就認為所有的語言“都是有機體”,“語言是人這一有機生命體在感性和精神活動中的直接表現(xiàn),所以語言也很自然地具有一切有機生命的本性?!彼€認為,語言是人類生物能力的一部分,語言應視為人的天賦屬物。19世紀的語言學家施萊歇爾認為“語言有機體”與自然有機體有諸多相似點,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跟生物的進化進程是一樣的,1863年他發(fā)表了《達爾文理論與語言學》一文,公開承認他的語言理論符合進化論的觀點。20世紀中后期英國倫敦語言學派代表者弗斯、韓禮德深入探討了語言和環(huán)境之間相互作用關系,提出了“典型語言環(huán)境”這一新的語義理論,認為語言形式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環(huán)境的制約。這一學說可視為對生態(tài)學環(huán)境理論的借鑒。在前人用生態(tài)語言觀認識語言的基礎上,當今眾多語言學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生態(tài)語言理論,使生態(tài)語言學日臻成熟。近年克里奧爾語研究專家Muhlhausler、丹麥語言學者ToveSkutnabb-Kangas、RobertPhillipson、奧地利語言學者Fill、日本語言學者宮岡伯人、我國語言學者劉海濤等人發(fā)表的系列著述充實、完善了生態(tài)語言學的理論體系。目前生態(tài)語言學研究有三個熱點問題:其一,語言的多樣性問題,眾多學者對語言的多樣性是語言作為人類知識和經驗存儲器的基本條件這一點已形成共識。其二,保護瀕危語言、“弱語言”問題,2003 年3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舉行了關于瀕危語言問題的專家會議,國際著名語言學家DavidCrystal做了題為Crossing the Great Divide:Language End engerment and Public Awereness的主題報告,一些語言學家還提出了拯救瀕危語言的具體方略。其三,語言人權問題,一些語言學家提出了反對“語言帝國主義”、“語言謀殺”,維護語言人權的理念,并討論了與之相關的多語教育問題。
我國境內的語言約有129種,分屬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南島語系、南亞語系和印歐語系。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推行正確的語言文字政策,尤其是施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語言文字法》和《民族區(qū)域自治法》,我國少數民族語言生態(tài)呈現(xiàn)出較好的語言生態(tài)環(huán)境。現(xiàn)階段,由于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建設和國家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需要,研究少數民族語言生態(tài)必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首先,研究少數民族語言生態(tài)具有提升語言學科研究活力的學術價值。過去我們對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注重對語言內部系統(tǒng)進行深入細致的描寫和分析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相應地對社會生態(tài)環(huán)境對語言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民
2.1 共時描寫與歷時比較的關系
社會生態(tài)環(huán)境是一個變量,語言生態(tài)也是一個變量,它們之間是“共變”關系,研究少數民族語言生態(tài)僅用共時描寫是不夠的,必須將共時描寫和歷時比較結合起來。如有的少數民族語言在歷史上曾是語言活力很強的語言(如滿語),在語言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具有很顯要的生態(tài)位,而到了當今,卻演變成為即將消亡的瀕危語言了。這類語言的語言生態(tài)問題,如果沒有把共時和歷時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就不可能找出它們從盛到衰、從強到弱甚至瀕危消亡的真正原因。
2.2 單一語言研究與不同語言比較研究的關系
研究少數民族語言生態(tài),應該認識到,我國的語言生態(tài)系統(tǒng)是一個復雜龐大的系統(tǒng),把一種民族語言放在這個系統(tǒng)中進行語言生態(tài)研究,自然會考慮到這種民族語言與其他語言的關系了。例如,在我國語言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談到語言接觸問題,我們至少會遇到少數民族語言同漢語的接觸、少數民族語言之間的接觸、少數民族語言內部各方言的接觸等現(xiàn)象,在頻繁的語言接觸中,語言生態(tài)的變化是復雜多樣的,有的語言在接觸中語言活力變強了,有的語言變弱了,語言替換、語言轉用、語言兼用、雙語、多語等現(xiàn)象都會不同程度地發(fā)生,一句話,語言生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這些僅從單一語言上孤立地研究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將不同語言放在語言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框架內進行比較研究才能說明問題。
2.3 語言的本體研究與非本體研究的關系
語言本體研究是指對語言體系內部語音、詞匯、語法等問題的研究,在我國語言學研究領域里一直是研究的重點,語言的非本體研究是指與語言相關的問題研究,包括語言與社會、語言與民族、語言與生活、語言與應用、語言與生態(tài)等方面的研究,戴慶廈先生在這方面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2.4 借鑒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
語言研究貴在創(chuàng)新,研究少數民族語言生態(tài)是一個新課題,我們一方面要借鑒國內外先進的語言學理論,學習老一輩學者的治學精神和治學方法,另一方面在新常態(tài)下應有新作為和新?lián)?,要開辟一條研究少數民族語言生態(tài)的新路子。
[1]沈映梅.生態(tài)語言學視野中的外語教學[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04)
[2]孫樹芳.大學外語課堂生態(tài)化模式研究[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3)
The ecology of the dual (multi) language in the southwest of the Internet Era
Chen Ming,He Jianying
(Lijiang Teachers College, 674100)
To study the minority language ecology,it should be recognized that language ecological system of our country is a huge and complex system,a national language put in the system of language ecology research,it will naturally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ional language and other languages.For example,in the language of ecological systems in our country,talking about language contact phenomena such as contact problem,we will at least meet each dialect between minority language with Chinese contacts,minority language contact,minority languages,in the frequent language contact,language changes and ecology are complex,in some languages contact in the vitality of language better,some language is weak,language substitution,language transfer and bilingual,bilingual and multi lingual phenomenon will occur in different degrees,in a word,changed the language ecology,these only from single language to study is not enough,must be placed in different languages in the ecological system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language comparative study to illustrate the problem.
ecological linguistics;single language research;comparative study of language;ontology research
云南省教育廳“語言生態(tài)視覺下西南少數民族雙(多)語平衡研究——以麗江為例”課題論文,課題編號2015Y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