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一
1.關于字形教學
根據(jù)形旁的表意特點教字形,形聲字的形旁一般能表示事物的類別,掌握了形旁的意義,就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字義,而通過分析字義又可以幫助我們確定字形,糾正錯別字,區(qū)分形近字,掌握字的正確寫法。
1.1利用形旁的含義掌握字形。形聲字的形旁是表義的,因此,根據(jù)形旁的含義,就可以確定字形,推知字的寫法。例如想寫“寒暄”一詞,而忘了“喧”字的寫法,是寫成“暄”還是“喧”,不敢斷定。這就可以通過分析字義,再根據(jù)形旁的含義確定?!昂选敝概笥岩娒鏁r談天氣生活的客套話,含有問寒問暖的意思?!瓣选笔菧嘏?,與太陽有關?!叭铡本褪翘枺浴昂选笔恰瓣选?。
1.2利用形旁糾正錯別字。用錯形旁往往造成錯字。講清形旁的含義,便于糾正。例如“恭敬”的“恭”,常常有些學生把下面寫成“水”字??上?qū)W生講清:下面的部分是“心”字的變形,恭敬與心理活動有關。用錯形旁更容易寫成別字。例如“病入膏肓”的“肓”,很多人寫成“盲”?!半痢笔求w內(nèi)心下隔上的地方,所以用“月”(肉)作形旁?!安∪敫嚯痢?,古代傳說是病魔侵入到膏肓,針藥達不到,形容病無法醫(yī)治,引申指人的疾病已經(jīng)發(fā)展到無法救治的地步。把形旁“月”寫成“目”就成了“盲人”的“盲”了。“盲”是失去了視覺功能,所以才用“目”作形旁。利用形旁的含義區(qū)分形近字在教學中每遇到兩個聲旁相同,形旁相似的字,學生又不易分清,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形旁的含義分辨記憶字形。例如“贍養(yǎng)”和“瞻望”,極易混淆。“贍養(yǎng)”需要用錢,所以“贍”是“貝”字作形旁;“瞻望”需用眼睛,所以“瞻”用“目”作形旁。
2.運用電子白板創(chuàng)設生動的學習情境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電子白板完成呈現(xiàn)、展示、交流、互動、合作等任務,從而拓展教學資源,優(yōu)化教學過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語文課上,對于字、詞、句、段的學習,教師可以調(diào)用準備好的段落,直接在交互式白板上對其中的重點部分進行分析,在上面隨手用多種顏色的波浪線、橫線,把重點詞圈出來或加上著重標記。在面對面與學生交流、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對文字的批注“痕跡”直接書寫在交互式白板上,方便語文教學?!缎薷牟【洹芬徽n的教學重點就是整理病句類型,歸納修改方法。在課堂上,應用交互白板出示例句,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普遍的實踐機會。學生在實際的圈改板演中,興趣濃厚,閱讀、思考的積極性高漲,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生進行了大量感知練習,充分實現(xiàn)了自主學、互助學。通過對交互白板的實際修改操作,實現(xiàn)了學習過程的全程參與和再現(xiàn),學習成果的及時反饋,生成了新的學習資源,從而增加了課堂的容量和密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白板的鏈接、回放,能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結構?!饵S河象》課文學完之后,接著引出所學課文《奇異的琥珀》,并讓學生對比思考:同是科學小品文,所寫內(nèi)容也大致相同,為什么布局不同?從而讓學生體會到:《黃河象》為突出化石的完整特點,所以第一部分介紹化石的樣子,引起讀者的好奇心;《奇異的琥珀》為突出化石的奇異,把假想的過程放在第一部分,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3.閱讀教學以讀代講,讀中感悟
閱讀能力是怎么提高的?簡單地說就是四步法:讀得對(感知語言),讀得好(理解語言),記得?。ǚe累語言),用得上(運用語文)。要實現(xiàn)目標,語文課上就要突出一個“讀”字。傳統(tǒng)語文教育對朗讀的要求很明確:第一,大聲誦讀;第二,讀得準確,一字不差;第三,多讀遍數(shù),達到純熟,以至能夠背誦。目的是:第一,能夠上口;第二,能夠記??;第三,通過熟讀達到更好的理解。(張志公語)抓住文章的重點部分,關鍵之處精細地讀。指導學生讀得好,即把自己的感情讀進去,把課文的感情讀出來,要求學生盡量讀得朗朗上口,有滋有味。例如“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臺?!币痪渫ㄟ^“一齊”和“一起”的比較體會同時共同,目標一致,感受整齊和力量:理解“投向”一詞,體會到人名群眾目標一致,動作迅速,目光集中,表明人民群眾熱切盼望見到毛主席,表達了對領袖的無限熱愛。通過朗讀對比,即邊讀邊通過有選擇、有重點的言語的增刪轉(zhuǎn)換的比較,深入體會語言,貼近文本,投入感情。熟讀成誦。精美的全文,精彩的片段,要熟讀成誦,在積淀中促其語言的內(nèi)化。
4.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形象化的教學情境
語文的教學內(nèi)容在很多時候需要學生體會和想象。通過想象把握教材內(nèi)容,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不僅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思維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能夠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融入與教材內(nèi)容相結合的情境之中,更好地發(fā)揮想象力。例如,李白的《靜夜思》,從詩句意義看是作者借明月寄托思鄉(xiāng)之情。小學生大多處在家長的寵愛之下,很難理解作者的愁思,對于作者看著月亮就想起故鄉(xiāng)就更難理解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利用PPT、相關的視頻、圖片等資料展示詩人獨自在外,半夜醒來看到了懸掛在空中的明月,想著自己孤獨一人,不禁想起遠處故鄉(xiāng)的一切情境。借助這樣的情境渲染,使學生感受到詩人情感上的孤獨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5.創(chuàng)設情境,靈動課堂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猶如一曲優(yōu)美和諧的動人樂章,給人以完美的藝術享受。要讓學生在語文課堂這個既狹小又廣闊的美麗王國里自由馳騁,充分施展聰明才智,發(fā)現(xiàn)美、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塑造美,教師就需要創(chuàng)造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興趣,使課堂不再是教師的天下,把學生推上主人公的寶座。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導演”,而不是“主角”,同時必須根據(jù)“主體”的發(fā)揮情況因勢利導,這就對教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要具有課堂教學機智和非凡的應變能力。教師首先要熟悉大綱,對目標要求爛熟于心;其次要鉆研教材,對知識點胸有成竹;再次要了解學生,對施教對象了如指掌;最后要講究教學藝術,設法占領“制高點”,抓住“誘發(fā)點”,挖掘“發(fā)散點”,精心啟發(fā)、悉心觀察、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