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濤,趙思毅
(1.四川省宣漢縣農業(yè)技術推廣站,四川 宣漢 636150;2.四川省達州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四川 達州 635099)
?
達州市保護性耕作發(fā)展現(xiàn)狀、存在問題及對策
李濤1,趙思毅2
(1.四川省宣漢縣農業(yè)技術推廣站,四川 宣漢636150;2.四川省達州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四川 達州635099)
摘要:從達州市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出發(fā),總結了達州市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的三種技術模式,分析了技術特點、社會經(jīng)濟效益狀況、存在的問題,并從加強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的角度提出了加強保護性耕作技術優(yōu)點的宣傳、研究對小型農機具的應用鼓勵政策、建立長效支持政策的三點建議。
關鍵詞:保護性耕作;現(xiàn)狀;問題;對策
達州市位于四川東部,地處川、渝、鄂、陜結合部,是四川盆地丘陵山區(qū)的一個農業(yè)大市,主要農產品在四川省占有重要地位,素有“秦巴糧倉”之稱。近年來,農村勞動力結構發(fā)生很大變化,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造成農村勞動力素質急劇下降,一些基于精耕細作基礎上的農業(yè)先進技術的推廣逐漸萎縮,而輕簡栽培、節(jié)本增效、生態(tài)安全的保護性耕作技術逐漸受到農民的歡迎。
1達州市保護性耕作技術的主要模式
據(jù)統(tǒng)計,目前全市實施保護性耕作的面積達到8萬hm2左右,并形成了3大類頗具特色的保護性耕作模式。
1.1水田保護性耕作模式
以“大春一季免耕——小春休閑”為主體技術模式,主要分布在冬閑田區(qū)域,大春免耕種植水稻或者蓮藕,收獲后秸稈莖葉還田。
1.2水旱輪作田保護性耕作模式
以水稻—油菜、水稻—胡(豌)豆、水稻—馬鈴薯、水稻—蔬菜和水稻—紫云英(綠肥)為周年種植模式,水旱輪作,周年少、免耕。大春季水稻少、免耕拋栽,稻草還田。小春季免耕直播馬鈴薯、胡(豌)豆或育苗移栽油菜、蔬菜,收獲后的殘葉(莖)還田。
1.3旱地保護性耕作模式
大春季免耕移栽種植玉米,或免耕套種甘薯、馬鈴薯、大豆。小春季種植小麥、胡(豌)豆,周年秸稈還田?;蛘叻N植多年生作物苧麻、黃花、葛根,收獲后的殘葉(莖)直接還田。
2技術特點
2.1秸稈覆蓋還田
周年秸稈(殘茬、莖、葉)直接還田或者粉碎還田。對于葉片等纖維素含量低的莖葉等,采取直接還田。而纖維素含量高,不易腐爛的莖稈,采取軋短或者粉碎的辦法還田。
2.2地表行間覆蓋秸稈殘茬
作物秸稈截成20~30cm長或粉碎后還田,用于作物行間覆蓋,或者種植后全地表覆蓋。
2.3少免耕
周年采用少耕、免耕技術,種植種植只旋耕播種帶,移栽采用免耕撬窩打孔移栽。盡可能的少耕地,少破壞耕作層的土壤,利于保育和減少水土流失。
3社會經(jīng)濟效益
3.1實現(xiàn)節(jié)本增效
傳統(tǒng)耕作需要滅茬、翻耕、耙碎、耢平、播種、施肥、中耕除草、田間管理、收獲、秸稈運出等十幾道工序,作業(yè)繁多,用工量大、能耕高,作業(yè)成本占產值的30%以上。采用保護性耕作方式,可減少傳統(tǒng)耕作50%以上工序,省工、節(jié)本、高效。稻-油保護性耕作模式全年節(jié)本增效300~400元/667m2;稻—菜模式可節(jié)本增效1000~2000元/667m2,旱地模式可節(jié)本增效300~500元/667m2。
3.2社會效益搞高明顯
少免耕技術適應了當前勞動力大量轉以后農村實際勞動力短缺的現(xiàn)實需求,對于延續(xù)和維持當前的農業(yè)生產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秸稈還田技術的結合,使光、溫、水、土等資源的利用更加的協(xié)調和綜合。
3.3生態(tài)效益十分顯著
保護性耕作技術以少免耕和秸稈覆蓋還田為技術主體,實現(xiàn)了減少耕作、培肥地力、抑草保墑、節(jié)水保水、保肥固土等的作用,在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fā)的同時,減少水土流失,提高水分利用率,減少秸稈焚燒帶來的大氣污染。
4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4.1播種質量需要提高
保護性耕作由于少耕、免耕,對播種質量要求高,否則容易導致出苗不好,缺穴斷壟。
4.2病蟲草害控制需要研究和完善
翻耕滅茬有利于滅殺病蟲草的作用,少免耕后,地下害蟲有上升趨勢。如何有效控制地下害蟲和土傳病害,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集成。
4.3農機農藝配套困難
以少免耕為技術主體的保護性耕作技術,不再全面耕作,耕作機械僅要求旋耕播種帶,甚至不再耕地。但收獲時需要配合秸稈還田,或者采用小型的易搬動的秸稈粉碎機。丘陵耕地坡地較多,地塊小而分散,不利于大型保護性耕作機具的操作和使用。這為農機農藝配合提出了新的技術要求和機械配套要求。
5加強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的建議
5.1加強保護性耕作技術優(yōu)點的宣傳
通過技術廣播、技術培訓、技術小冊子等多種方式,充分調動政府部門、農業(yè)技術部門、技術推廣部門等多單位、多技術層面的人積極參與,強化保護性耕作技術優(yōu)點的宣傳,使好技術能深入人心,普及到千家萬戶。
5.2研究對小型農機具的應用鼓勵政策
達州市丘陵區(qū)多,地塊小,適宜使用小型動力機具、助力機具、無動力的簡易機具進行打孔播種、打孔移栽、秸稈簡易處理、病蟲害防治等。目前農機補貼政策均是對國家規(guī)定的大中型農機具進行補貼,因此,針對本區(qū)域生產實際,能否研究小型機具的應用補貼,以促進丘陵山地農業(yè)生產的半機械化、機械化。
5.3建立長效支持政策
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秸稈生態(tài)利用、保水保肥保土等特點,對于生態(tài)保護與修復、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均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建議建立鼓勵生態(tài)補償?shù)恼叻龀终撸瑸檗r田可持續(xù)環(huán)保高效利用提供有力的經(jīng)濟支撐。
參考文獻
[1]陳源泉,隋鵬,高旺盛,等.中國主要農業(yè)區(qū)保護性耕作模式技術特征量化分析[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2,28(18):1-7.
[2]李洋陽,劉思宇,單春艷,等.保護性耕作綜合效益評價體系構建及實例分析[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5,(15):48-54.
[3]陳源泉,隋鵬,高旺盛,等.不同方法對保護性耕作的生態(tài)評價結果對比[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4,(6):80-87.
[4]尤 丹.保護性耕作與農機化發(fā)展分析[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15,11:51.
[5]黃國勤,楊濱娟,王淑彬,等.稻田實行保護性耕作對水稻產量、土壤理化及生物學性狀的影響[J].生態(tài)學報,2015,35( 4) : 1225-1234.
[6]劉懷珍,黃慶,李康活,等.水稻連續(xù)免耕拋秧對土壤理化性狀的影響初報[J].廣東農業(yè)科學,2000,( 5) :8-11.
[7]李建軍.保護性耕作的生態(tài)經(jīng)濟學評價[J].中國農業(yè)信息,2015,01:15-16.
[8]夏放馬勇.關于建立保護性料作長效機制的實踐與思考[J].農業(yè)機械,2007,11B:74-75.
[9]黃祿星,黃國勤.保護性耕作及其生態(tài)效應研究進展[J].江西農業(yè)學報,2007,19(1): 112-115.
Developing Status and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for Conservation Tillage in Dazhou
Li Tao1,Zhao Si-yi2
(1.XuanhanCountyStationofAgriculturalTechnology,Xuanhan,Sichuan636150,China;2.DazhouInstituteofAgriculturalSciences,Dazhou,Sichuan635000,China)
Abstract:The three technical models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technology based on its application in Dazhou city was summarized, analyzed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development problems,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conservation tillage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we propos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aspects: at first, strengthen propaganda on advantage of the conservation technique, secondly, research the subsidies policies of small-size farm machineries, furthermore, establish a long-term policy to support the conservation tillage .
Key words:conservation tillage; status; problem; countermeasure
收稿日期:2016- 01- 22
基金項目:農業(yè)部“糧油高產高效創(chuàng)建” 項目;農業(yè)部“玉米綠色增產模式攻關”項目。
第一作者:李濤(1967-),男,高級農藝師,從事農技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