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乾海
去年10月,老伴去超市買米,到了住宅樓下叫我下樓幫忙,我見這區(qū)區(qū)一袋15公斤的大米,簡直是小菜一碟。于是便用左手提著大米,兩個臺階并著一個臺階地向上走去。殊不知畢竟是上了年紀的人,更何況是在4樓,當一腳踏進家門,將米袋放下的瞬間,只覺腰眼一震,頓時腰就直不起來了,腰間的筋絡像被一只無形的手牽住一般,瞬間渾身汗如雨下。
隨后到家的老伴見狀趕緊拿來毛巾給我擦汗,孫子知我腰閃了,趕緊在平板電腦上搜索“腰部扭傷”?!鞍俣取憋@示,剛扭傷之后要冷敷,如果扭傷在幾分鐘之內(nèi),或者不超過10分鐘,馬上用冰袋或者涼濕毛巾冷敷,這樣就可以避免局部血管擴張,發(fā)生滲血和加重水腫,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老伴聽后,迅速從冰箱中拿來冰塊,用毛巾包好,然后在我腰部疼痛處細心冷敷, 30分鐘后,我躺在床上休息,感覺好多了。翌日,老伴又打開自家的理療床,讓我進行熱灸,灸后還貼上老膏藥進行輔助治療。由于方法得當,對癥下藥,僅四五天,腰疼便宣告結束了。
有了這次成功的體驗,我逢人便夸“百度”神奇,“百度”能夠成醫(yī)。于是像許多追求時尚、時髦和快捷的人一樣,便養(yǎng)成了一種遇病喜歡上網(wǎng)“百度”一下的習慣。
前幾個月,我屁股上慢悠悠地長出一個方圓約2.5厘米的小硬疙瘩。由于本人身體比較消瘦,“后座”肉少,一坐到硬椅子上,這個疙瘩就給我難堪、難受。老伴見我表情異常,問我怎么了,我如實相告,老伴隨即也像孫子一樣掏出手機,讓我脫去內(nèi)褲,她麻利地對著那疙瘩“咔嚓”一聲便聚焦成像。
老伴打開電腦進行“百度”,輸入皮膚病關鍵詞,有關皮膚病的許多詞條旋即映入眼簾。先了解皮膚病的相關知識,爾后知曉其種類有上千余種,那我屬于哪一類呢?好在網(wǎng)上配有相關圖片,老伴靈巧地與手機照片進行比對,認定為“癤子”。接著從網(wǎng)上下載了處方,讓我即刻去藥店抓藥外敷??赏夥笠恢苓^后,“癤子”非但不見消腫,而且開始潰爛。我還是老老實實地去醫(yī)院看醫(yī)生。經(jīng)醫(yī)生檢查后診斷,我患的是疔瘡。病因是恣食膏粱厚味,辛辣之物,致使脾胃功能失調(diào),濕熱火毒內(nèi)生,同時感受外邪所引起的。醫(yī)生告誡此疔瘡看似是一般的皮膚病,但如果錯失治療良機,發(fā)展成嚴重病變也會危及生命。我與老伴聞說后面面相覷,大驚失色。
自從有了電腦,特別是手機可以上網(wǎng)后,身體哪里不舒服,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先打開電腦,或者掏出手機,“百度”一下,看看自己得的是什么毛病,有時答案確實準確,但在這過程中已隱藏著一定的風險和副作用。比如說有的慢性膽囊炎患者并無膽絞痛發(fā)作,只是感到上腹不適、噯氣、泛酸等一些消化不良的癥狀,患者往往誤以為是患了胃病。長期按胃病進行“對癥下藥”,而使病根未消,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并很可能釀成嚴重后果呀!
疾病的產(chǎn)生具有復雜性、多重性和易變性,絕大多數(shù)疾病若非專業(yè)醫(yī)生或高科技醫(yī)療機器檢查是不能準確診斷的。故對于網(wǎng)絡搜索的答案,我們切不可一味地輕信或偏信,只能將答案作為參考或參照,一旦患病及時去醫(yī)院就醫(yī),方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