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美秀 曾美玲 李俐歷 魏紹斌
?
△指導作者
原發(fā)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中西醫(yī)研究進展
葉美秀1曾美玲1李俐歷1魏紹斌2△
1.成都中醫(yī)藥大學臨床醫(yī)學院碩士研究生2013級 (成都 610075);2.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四川省中醫(yī)院婦科 (成都 610072)
摘要:目的探索中西結合防治原發(fā)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新方向。方法從陰陽五行以及沖任學說、子午流注學說的角度淺析了中醫(yī)學對卵巢功能不全的認識;并結合西醫(yī)學相關研究現狀進行簡要歸納,探索中西結合防治本病的方向。結果西醫(yī)學對其認識較深入并逐漸微觀化,而中醫(yī)學多從宏觀出發(fā),把握其基本病機辨證施治,治療途徑多樣。結論現代中醫(yī)學在本病的防治中,應繼承傳統(tǒng)思維方法,并以現代醫(yī)學研究為參考,把握西醫(yī)學的研究動態(tài),實現中西貫通。
關鍵詞:原發(fā)性卵巢功能不全;中西醫(yī);研究進展
女性的一生與卵巢功能息息相關,卵巢生殖功能及內分泌功能的減退稱為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女性在40歲前因卵巢功能衰竭而出現相應的臨床癥狀則稱為卵巢早衰。近年來,美國生殖醫(yī)學會主張采用原發(fā)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概念(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以體現疾病的漸進性。
西醫(yī)學關于POI的研究在組織病理學、免疫學及分子生物學、基因學方面都取得了較多進展,認為其發(fā)病與卵巢形態(tài)結構變化、顆粒細胞凋亡、激素水平變化,體內自身抗體、細胞因子介導的免疫應答及基因異常變化,甚至與基因的表觀遺傳異常有關[1]。早期發(fā)現卵巢功能衰退,預測其完全衰退的時間,是近來生殖醫(yī)學研究的熱點。目前卵巢功能的評估主要通過檢測B超下卵巢最大平面平均直徑竇卵泡數及測定血FSH基礎值、基礎FSH/LH值,但臨床上由此確診為POF的患者,高達50%可以間歇性恢復排卵[2]。一項研究發(fā)現,人抑制素B(INH B)及抗苗勒管激素(AMH)可較FSH更早、更準確的反映年齡相關性卵巢功能下降[3]。此外,當血FSH基值尚處于正常范圍時,通過測定垂體興奮試驗的FSH峰值及克羅米芬刺激試驗的FSHD10值,可早期發(fā)現卵巢功能的減退,在預測3年內卵巢功能衰竭中,基礎FSH值特異度最高,FSH峰值靈敏度最高[4]。
目前,西醫(yī)治療主要采取雌孕激素序貫療法。隨著再生醫(yī)學的興起,干細胞治療POI的實驗研究得以開展,實驗研究發(fā)現,移植的干細胞能在卵巢中存活[5],其中的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技術較成熟,可能成為未來治療本病的新方法。近年來分子生物學快速發(fā)展,從基因的角度闡述了卵巢早衰的病因,但與POI相關性高的基因較多,尚未發(fā)現共有的突變基因[6]。因此,尋找相關基因,研制基因調控藥物,將成為卵巢早衰基因研究的熱點。
本病歸屬于中醫(yī)學“閉經”“血枯”“血隔”“經斷前后諸癥”“不孕癥”等范疇。其病機復雜,以腎中陰陽失調為本,尤以腎精虧虛為要,但由于五行之間存在生克制化關系、臟腑之間生理病理相互影響,其發(fā)病雖以腎虛為主導,尚與心、肝、脾、肺有關;又由于陰陽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氣血之間相互依存,其發(fā)病雖以陰血虧虛為主,尚可見陽虛或陰陽兩虛,氣虛或氣血兩虛等證。中醫(yī)學對POI的認識可結合以下幾個理論進行簡要闡述。
2.1沖任學說
根據女子“二七”和“七七”之說,沖任與卵巢在性腺軸中的調控模式及病機模式相似。研究證實,沖任失調與卵巢局部調節(jié)因子網絡紊亂相關[7],是POI重要的發(fā)病機制。腎為沖任之本,婦女一生經帶產乳,腎中精氣多有耗損,因此,有人主張以補益為主,暫?;钛呓浿ǎ枘I中精血蓄積的時間[8]。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用藥宜選味厚之品。以歸腎丸、五子衍宗丸等為基礎,配合血肉有情之龜甲膠、紫河車之類,以補養(yǎng)腎精。劉奉五先生認為“沖任不能獨行經”,與腎、肝、脾間接相通[9],在用藥時,尚需注重調理肝脾,使氣血生化有源。
2.2五行生化理論
腎精虧虛為本病病機關鍵,根據五行生化,肺為腎之母,肝為腎之子?!陡裰掠嗾摗费浴澳I水當籍肺金為母,以補其不足”,POI的治療當注重保養(yǎng)肺之氣陰,金充水足,而復生氣。常用藥物如北沙參、百合、麥冬,味甘、性微寒,功能養(yǎng)陰清肺,達金水相生之效。肝藏血,腎藏精,肝腎精血同源互化,肝血不足,則腎精虧虛,腎水不足,又可致水不涵木,肝陽上亢,下劫腎陰,子盜母氣,加重腎精虧損。臨床多選用歸腎丸、五子衍宗丸、知柏地黃丸滋腎益肝。因此,POI與腎密切相關,亦與肺、肝相系。
2.3陰陽平衡理論
臨床觀察發(fā)現,月經周期節(jié)律的衰退,實際是陰陽消長轉化運動的衰退,運用陰陽學說既可以說明卵巢功能不全的病機,又可以指導辨證用藥。根據女性生理特點,月經周期的陰陽轉化具有節(jié)律性,POI的治療應以調理腎中陰陽為大法,結合患者激素水平、基礎體溫、帶下變化,采用補腎調周法適時促進陰陽轉化。尤昭玲教授即強調順應陰陽氣血的變化,采用益腎調周法調節(jié)月經[10]。研究表明益腎調周法可以調整血清中FSH、LH、E2、AMH、INHB的含量,增強卵巢的敏感性并改善卵巢的儲備能力[11]。王倩教授進而提出針灸周期療法[12]。
2.4子午流注學說
女子血海之盈虧猶如月之盈虧有期,根據發(fā)端于《黃帝內經》“天人相應”理論的子午流注學說,從時間的角度去認識人體的生理、病理現象,順應人體氣血陰陽變化的節(jié)律治療疾病,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文獻報道,根據子午流注時相規(guī)律,于腎氣最弱的卯時(5~7時)服用補腎藥物治療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引起的月經周期延長較雌孕激素周期序貫治療更加持久穩(wěn)定[13]?,F代時辰藥理研究亦證實,藥物于一天之中最佳服藥時間服下,可發(fā)揮其最大功效。
2.5“陽明脈衰”理論
“陽明脈衰”的理論起源于“五七”至“七七”之年的論述。陽明乃多氣多血之經,下隸沖任二脈,若陽明燥熱過盛,津枯液竭,則月經延后、稀發(fā)、甚至數年不至,其臨床特點多有陰虛血燥之象。劉奉五先生認為治病求本,治療當清陽明燥熱以釜底抽薪,增液生津以養(yǎng)無本之源,并少佐活血通經之品,以其瓜石湯為代表。研究發(fā)現補益陽明津氣能夠增加卵巢的供血、供氧,抑制卵巢細胞凋亡,從而改善下丘腦與卵巢的功能,延緩卵巢衰老[14]。
2.6“心腎不交”理論
胞脈之系上通心而下通腎,心腎不相交通可致胞脈閉塞,出現月經衰少,甚至閉而不潮?!坝a腎者需寧心,使心得降,腎始實,靜能生水”,夏桂成老先生發(fā)現促進心腎交合能夠調節(jié)女性生殖生理,并提出“心-腎-子宮”軸為女性生殖軸的學說,倡導補腎寧心調周法調治本病[15]。其用藥常在滋陰補腎藥物的基礎上選加清心安神、益腎寧心之品,如鉤藤、黃連、蓮子心。
在治療方法上,以湯藥內服為主,積極開展多途徑治療。藥膳及滋膏因多選用補腎益精、健脾養(yǎng)血及血肉有情之品制成,切中本病的病機特點,近年來臨床上多有運用。何嘉琳教授以補益肝腎,養(yǎng)血填精為主,辨證選用理滯通瘀之品制成膏方,治療卵巢早衰取得良效[16]。魏紹斌教授則推崇藥膳及耳穴壓丸調理沖任氣血,調節(jié)生殖內分泌功能[17]。所查閱文獻中,亦有采用穴位埋線聯合人工周期療法治療卵巢早衰的報道[18]。諸法交替使用,或作為內服湯藥的補充治療,充分發(fā)揮了中醫(yī)多途徑治療的優(yōu)勢?,F代藥理研究發(fā)現,一些藥物如菟絲子、巴戟天、紫河車、枸杞子等能夠作用于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提高垂體的反應性、調節(jié)內分泌水平、改善血供及調節(jié)內環(huán)境[19];一些藥物如淫羊藿、覆盆子、補骨脂等含有豐富的植物雌激素,能夠直接參與機體的內分泌調節(jié)[20],臨證酌情選加可發(fā)揮藥物潛在作用,拓寬用藥的領域,提高臨床療效,這是中西醫(yī)結合的重要方面。
綜上所述,POI的病因病機復雜,治療較為棘手,西醫(yī)學對其認識較深入并逐漸微觀化,而中醫(yī)學多從宏觀出發(fā),把握其基本病機辨證施治。關于POI的防治,趨向于中西醫(yī)結合,因此,現代中醫(yī)學在繼承傳統(tǒng)思維方法的同時,應把握西醫(yī)學的研究動態(tài),了解其前沿醫(yī)療技術,以現代醫(yī)學研究為參考,辨因、辨病、辨證論治,找準中西醫(yī)契合點,發(fā)揮中藥治療多層次、多環(huán)節(jié)、多靶點作用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葉娜,董曉英,李冬華.卵巢早衰的顆粒細胞凋亡機制研究進展[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5(3):379-383.
[2]劉麗靜,夏天,王國慶.卵巢早衰致不孕癥中西醫(yī)治療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4,41(5):1062-1064.
[3]賴愛鸞,孫艷格,張李松,等.性激素、年齡、月經模式變化對卵巢功能儲備的預測價值[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0,26(9):717-719.
[4]徐肖文,呂杰強,林金芳,等.FSH基值、垂體興奮試驗及克羅米芬刺激試驗在預測卵巢功能衰竭中的價值[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1,40(5):130-134.
[5]左俠,陳蕾.干細胞治療卵巢早衰的研究進展[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4,41(1):25-28.
[6]郭菲,劉丹卓,趙新廣.從基因角度對卵巢早衰病因及治療的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學,2014,32(1):81-83.
[7]夏天,高慧,付于,等.沖任失調與卵巢局部調節(jié)因子網絡在卵巢早衰發(fā)病中的相關性研究[J].天津中醫(yī)藥,2011,28(6):F0003.
[8]王金鵬.“蓄水”法探討治療卵巢早衰[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1,3(10):41-42.
[9]北京中醫(yī)醫(yī)院,北京市中醫(yī)學校. 劉奉五婦科經驗[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6:15-20.
[10]王浩. 益腎調周法對卵巢早衰模型大鼠卵巢儲備能力的影響[J].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32(4):13-15.
[11]李長艷,尤昭玲. 尤昭玲教授治療卵巢早衰經驗[J]. 湖南中醫(yī)雜志,2012,28(3):18-20.
[12]何冠蘅,鄔志雄.王倩教授周期針灸療法治療月經病經驗介紹[J].新中醫(yī),2012,44(4):153-155.
[13]楊冬梅,朱立春,張學新,等.子午流注法擇時口服中藥對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月經周期延長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3,19(10):1159-1161.
[14]徐澤霞,李軍.補益陽明法治療月經病機理初探[J].四川中醫(yī),2014,32(4):50-51.
[15]陳赟,錢菁.夏桂成教授辨治卵巢功能低下性不孕癥經驗探析[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36(2):129-131.
[16]馬景,何嘉琳.何嘉琳婦科膏方治法經驗[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2,47(3):180-181.
[17]程建華,徐玉琴,劉春芬,等.魏紹斌治療卵巢早衰經驗[J].河南中醫(yī),2013,33(4):502-504.
[18]李衛(wèi)東,許華群,等.穴位埋線聯合人工周期療法治療卵巢早衰: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針灸,2014,34(1):29-33.
[19]朱春蘭,夏亦冬.中藥結合激素替代療法治療卵巢早衰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15(10):92-95.
[20]葛盛.中醫(yī)對卵巢早衰的認識及防治思考[J].中醫(yī)學報,2010,25(2):306-307.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10.022
文章編號:1003-8914(2016)-10-1395-03
收稿日期:(本文校對:鄧琳雯201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