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壽,池巧珍,魏炳華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第四人民醫(yī)院 檢驗科,廣東 深圳 518123)
近年來,由于抗生素濫用現象越來越嚴重,導致細菌耐藥性與藥物敏感性出現了一定變化,使得臨床檢驗工作難度明顯增加[1]。藥敏試驗是目前常用的細菌鑒定及藥物敏感性檢測的方法。直接藥敏試驗由于省去了轉種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有效縮短了常規(guī)藥敏試驗所需時間[2-3]。為進一步探討直接藥敏試驗的可行性,對本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集的129份細菌檢測陽性血液標本分別進行直接藥敏試驗與常規(guī)藥敏試驗,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9例全身感染伴發(fā)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73例,女56例;年齡1~72歲,平均(34.6±5.3)歲。采集患者的陽性血液標本冷藏保存后送檢,每位患者1份?;颊咴诓杉? d內未進行過相應抗感染治療,且無凝血功能障礙與血液系統疾病。
常規(guī)藥敏試驗:在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和麥康凱平板上接種血液標本,37℃恒溫箱內孵育20~24 h,取出菌落涂片后進行革蘭染色,隨后進行氧化酶選擇,藥敏試驗與鑒定依據Walkaway 40系統操作步驟進行。
直接藥敏試驗:采取西門子MicroScan Walkaway 40微生物分析儀系統進行自動培養(yǎng)及檢測。若檢測出陽性,則采取無菌注射器自陽性標本內抽取10 ml注入無菌試管中,進行密度梯度離心,將分離出的細菌進行革蘭染色,并于倒置顯微鏡下觀察,根據試驗結果選擇酶,將菌液濃度調至6.2×108 cfu/L,隨后接種在NC50綜合板上,進行細菌鑒定與藥敏試驗。
應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P<0.01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直接藥敏試驗鑒定出的G-桿菌符合率為89.09%,G+桿菌符合率為78.95%。見表1。
表1 兩種藥敏試驗鑒定菌株分布情況結果比較 例
對所有檢出的病原菌進行頭孢他啶藥敏試驗,直接藥敏試驗G–桿菌抗生素敏感度符合率為90.48%,耐藥性符合率為89.29%;G+桿菌抗生素敏感度符合率及耐藥性符合率分別為81.82%、66.67%。見表2。
表2 兩種藥敏試驗藥物敏感度情況比較 例
常規(guī)藥敏試驗所需平均時間為(63.7±8.3)h明顯長于直接藥敏試驗所需時間的(9.9±1.2)h,兩種藥敏試驗平均檢驗耗時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8.265,P=0.000)。
近年來,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濫用抗生素的現象較為嚴重,由此導致的細菌耐藥性與藥物敏感性也隨之發(fā)生改變,對疾病的治療帶來困難[4]。及時鑒定出病原菌并進行藥敏試驗對臨床合理用藥、提高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臨床主要采取常規(guī)藥敏試驗來檢測病原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與耐藥性,常規(guī)藥敏試驗作為一種定性試驗,是按照抑菌環(huán)直徑以及抗生素抑菌濃度而展開的,條件要求相對較高,在血液細菌檢驗中尚難大范圍推廣應用[5-6]。此外,常規(guī)藥敏試驗檢驗時間長,通常需要2~3 d方可得出結果。但對于急危重癥感染患者,無疑會延誤病情,在等待結果的過程中醫(yī)生仍需采取經驗性用藥,導致治療效果不佳[7]。
直接藥敏試驗是于1973年被首次報道并被逐漸應用于臨床的,大量臨床研究顯示,直接藥敏試驗可起到高效、快速檢驗的作用[8-9]。本研究采取的直接藥敏試驗是將血液標本接種到平板上,同時將抗生素紙片貼于其上,孵育后通過抑菌環(huán)大小來進行藥敏試驗鑒定的。與常規(guī)藥敏試驗相比,直接藥敏試驗可省略分離培養(yǎng)操作環(huán)節(jié),更為簡便、快捷地顯示出藥敏試驗結果,為臨床及時治療提供有效的依據,促使抗生素的科學、合理使用[10]。
本研究中,通過對129份細菌檢測陽性血液標本分別進行常規(guī)藥敏試驗與常規(guī)藥敏試驗,結果可知,這兩種檢測結果具有較高的符合率。以常規(guī)藥敏試驗的結果作為標準,直接藥敏試驗中,G-桿菌抗生素敏感度符合率為90.48%,G-桿菌抗生素耐藥性符合率為89.29%,G+桿菌抗生素敏感度符合率和G+桿菌抗生素耐藥性符合率分別為81.82%、66.67%。提示,在G-桿菌與G+桿菌檢測中,直接藥敏試驗與常規(guī)藥敏試驗均能獲取相似的檢測結果。在檢測時間上,常規(guī)藥敏試驗所需平均時間為(63.7±8.3)h,而直接藥敏試驗所需平均時間為(9.9±1.2)h,可見直接藥敏試驗可更為快速地提供出檢驗結果以供臨床醫(yī)師參考。
綜上所述,直接藥敏試驗在血液細菌檢驗中有較高的符合率,且直接藥敏試驗操作更為簡單,有效縮短了檢測所用時間,值得推廣應用。
[1]石紅波. 兩種細菌鑒定法在臨床血液檢驗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 2013, 23(6): 1519, 1527.
[2]楊化芹. 臨床血液檢驗中的兩種不同細菌鑒定法應用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4, 12(24): 108-109.
[3]闕志文. 兩種不同藥敏實驗在血液細菌檢驗中的對照研究[J].現代實用醫(yī)學, 2015, 27(1): 118-120.
[4]李海英, 李俊芹. 直接及常規(guī)藥敏試驗在臨床血液細菌檢驗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5, 9(8): 41-42.
[5]李魏林, 馬丹冬. 直接及常規(guī)藥敏試驗在臨床血液細菌檢驗中的應用比較[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4, 8(21): 139-140.
[6]彭代智, 劉小玲, 劉智勇, 等. 燒傷患者2748株病原菌分布特點及耐藥性分析[J]. 中華燒傷雜志, 2012, 28(2): 87-95.
[7]鄭紅霞. 臨床血液檢驗中兩種不同病菌鑒定法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4, 12(9): 172-173.
[8]蒙美平. 直接藥敏試驗法存涂陽肺結核耐藥性檢測中的應用[J].中國熱帶醫(yī)學, 2012, 7(2): 262-264.
[9]劉鵬. 臨床血液檢驗中的兩種不同細菌鑒定法應用分析[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 2012, 22(6): 1688-1689.
[10]歐志方. 兩種細菌鑒定法在臨床血液檢驗中的應用分析[J]. 當代醫(yī)學, 2013, 19(3): 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