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涵
1996年2月,他出生在浙江蕭山。因早產(chǎn)和先天性肺炎,在保溫箱里待的時間過長氧氣中毒,他還沒來得及看一眼這個繽紛的世界就開始了與黑暗相伴的生活。沒有光芒,聲音就成了他生活中的全部。懵懂的他喜歡敲打各種物品,聆聽它們發(fā)出的或清脆或沉悶的聲音。
3歲多的一天,母親帶他到朋友家去玩。進(jìn)門時,朋友正在彈鋼琴,悠揚的旋律深深吸引了他,這聲音要比敲打東西傳出的聲音好聽許多倍。從那一刻起,他的心中就埋下了音樂的種子。
4歲時,父親送他到琴行去學(xué)琴,從那時起,他每天都要練六七個小時琴。晚上去練琴,直到卷簾門快被拉下時他才戀戀不舍地離開。他對音樂的熱愛和執(zhí)著的堅持感動了琴行老板,在得知家里為了給他治病花掉了所有積蓄,已經(jīng)沒有能力給他買鋼琴時,老板送給他一架鋼琴。有了屬于自己的鋼琴,父親又給他買了錄音機和磁帶。這些音樂就像一條河,緩緩流入他的心田,幾百多首樂曲不斷地從他指尖流淌。
到了該上學(xué)的年齡,為了讓他接受最好的鋼琴教育,父親帶他到北京中央音樂學(xué)院找老師學(xué)習(xí)鋼琴,同時他也轉(zhuǎn)入北京盲校。每天他都刻苦練習(xí)。有段時間,高強度的訓(xùn)練使他的指尖皮膚在彈奏時裂開了。他只專注于彈奏,全然不知鮮血已經(jīng)染紅了琴鍵,為了保護(hù)他的雙手,老師命令他一個星期不要再碰鋼琴。那幾日對于他而言是無盡的煎熬,一周剛到他就迫不及待地練琴,而且給自己增加了時間,他要以最快的速度把失去的那幾日追回來。
彈鋼琴帶給他的不僅僅是快樂,還有源自心底的自信。10歲時,他通過了鋼琴業(yè)余十級。2008年,在國家大劇院里,他和郎朗同臺演出四手聯(lián)奏。一年后,他以全國第八名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xué)院附中,成為唯一一名全盲學(xué)生。在那里,他所學(xué)專業(yè)課的內(nèi)容和其他學(xué)生一樣,唯一的不同是別人彈奏時都有樂譜,而他的樂譜記在心中。為了提高彈奏水平,他收藏了許多古典音樂和音樂劇的CD,只要有時間就拿出來聽,無論是走在路上還是坐在車?yán)铮纳钣肋h(yuǎn)與音樂如影隨形。2010年,他作為年齡最小的鋼琴手,參加了郎朗舉辦的“指尖的太陽”盲童鋼琴音樂會。
十年磨一劍,從4歲學(xué)鋼琴開始,他始終奔跑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在不影響學(xué)習(xí)的情況下,他多次前往日本、美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參加演出。他,就是19歲的來佳俊,北京首位全盲高考考生,2015年中央音樂學(xué)院鋼琴系全國僅招收的20名學(xué)生中的一員。
有記者采訪時問他,是如何取得這些不凡成績的。來佳俊淡然地說:“天道酬勤,我相信一分耕耘必定會換來一分收獲,我更相信只要不放棄,夢想終有一天會在我的指尖實現(xiàn)?!?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1/28/ylzs201604ylzs20160410-1-l.jpg" style="">
【人物速寫·夢想】
一個人要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要具備兩個條件:勇氣和行動。來佳俊奔跑在黑暗的航道上追夢,以夢想為塔,以勇氣為燈,以行動為槳,奮勇向前劃。不能看譜,來佳俊就用心銘記;先天有缺陷,來佳俊就用勤奮來彌補,他付出了比常人更難想象的艱辛,一步一個腳印,最終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來佳俊用事實告訴我們:夢想不是想出來的,也不是喊出來的,是用行動做出來的。
【人物速寫·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成功的最大動力。全盲考生來佳俊的成功歸功于一直行走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之上。他對音樂有著天然的熱愛和執(zhí)著:3歲多就被琴聲所迷倒,四處求學(xué),不懼艱辛,正是憑著這份濃厚的興趣愛好,來佳俊一直堅持,一直守候,最終綻放琴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