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禮,鄧衛(wèi)利,莫建光,梁 霄(.廣西分析測試研究中心,廣西 南寧 5300;.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
殼聚糖在中醫(yī)藥領域的應用進展
王禮1,鄧衛(wèi)利1,莫建光1,梁霄2
(1.廣西分析測試研究中心,廣西 南寧530022;2.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廣西 南寧530001)
殼聚糖;提取;純化;輔料;中醫(yī)藥;應用進展
殼聚糖是甲殼素[(1,4)-2-乙酰氨基-2-脫氧-β-D-葡萄糖]的N-脫乙?;漠a(chǎn)物,其化學名稱是β-(1,4)-2-氨基-2-脫氧-D-葡聚糖。甲殼素中N-乙酰基脫去55.0%以上即可稱為殼聚糖?,F(xiàn)代研究表明,殼聚糖不僅具有生物降解性、細胞親和性和易化學修飾性等許多獨特的性能[1],還具有抗癌、降脂、抗血凝、抗酸、抑菌、抗?jié)儭⒃鰪娒庖叩壬锘钚裕?],已經(jīng)被廣泛地應用于生物工程、化學化工、食品甚至醫(yī)藥等各個領域。本文就近年來殼聚糖在中藥提純、中藥制劑及作為醫(yī)用材料的臨床應用概述如下。
付佳樂[3]以浸膏得率和小檗堿含量為指標,比較醇沉工藝和殼聚糖絮凝工藝在知柏八味顆粒澄清工藝中的應用效果。采用正交試驗法對知柏八味顆粒的澄清工藝進行優(yōu)化,結(jié)果認為醇沉工藝和殼聚糖絮凝工藝作用相當,均可作為知柏八味顆粒的澄清工藝。王勇等[4]研究了殼聚糖澄清劑用于裸花紫珠水提液的澄清工藝。以固形物去除率和毛蕊花糖苷、異毛蕊花糖苷含量的保留率為指標,考察藥液濃度、澄清劑的用量、澄清溫度和攪拌速度4個因素,采用正交試驗優(yōu)選殼聚糖的絮凝澄清條件。研究結(jié)果表明,殼聚糖對裸花紫珠水提液有明顯的絮凝澄清作用,固形物去除率較高,藥液的澄清度高,而且有效成分毛蕊花糖苷和異毛蕊花糖苷的損失率較低。陳曉亮等[5]考察芷歸片中決明子與白芷的純化工藝,以總蒽醌和歐前胡素的轉(zhuǎn)移率以及浸膏收率為考察指標,比較醇提水沉法、殼聚糖沉淀法、大孔樹脂吸附法、酸堿法等純化方法,優(yōu)選純化工藝參數(shù),認為殼聚糖沉淀法浸膏收率較高,但歐前胡素的損失量大。
2.1顆粒劑和分散片顧小東[6]為了消除三黃片中大黃蒽醌苷與苷元比例不穩(wěn)定、瀉下作用不穩(wěn)定和提取后瀉下藥效降低的問題,應用口服結(jié)腸定位給藥技術(OCDDS),以殼聚糖為酶控層包衣材料,Eudragit L/S100為pH敏感層包衣材料,由內(nèi)而外分別為大黃總蒽醌顆粒包上pH敏感-酶控雙層衣膜,將大黃總蒽醌定向傳遞至結(jié)腸部位發(fā)揮瀉下作用,體外釋放度研究顯示了良好的結(jié)腸定位釋藥特征。劉其媛等[7]以低相對分子質(zhì)量殼聚糖和泊洛沙姆188為聯(lián)合載體,采用溶劑法制備人參皂苷Rg3固體分散體,進行體外溶出試驗,并通過差示掃描量熱法(DSC)、掃描電鏡(SEM)和X-射線衍射法(X-RD)進行物相分析。結(jié)果表明,以低相對分子質(zhì)量殼聚糖和泊洛沙姆188為聯(lián)合載體制備的人參皂苷Rg3固體分散體能夠顯著提高藥物的溶出度,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2.2凝膠、膜劑和敷料殼聚糖是一種天然聚陽離子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可增加黏膜通透性,從而促進藥物通過黏膜吸收。李洪斌等[8]采用泊洛沙姆407、188以及殼聚糖為輔料制備銀杏葉提取物溫度敏感性鼻用原位凝膠,按優(yōu)化處方(泊洛沙姆407∶188為15∶20,0.4%殼聚糖)制得具有適宜溫度控制的銀杏葉提取物原位凝膠,符合在體膠凝的要求,并具有較好的生物黏附力和強度。殼聚糖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和吸濕保濕性能,可止血,促進傷口愈合,對人體無不良反應,因而越來越多地應用于組織的修復與重建[9]。安艷辰等[10]以殼聚糖為成膜載體,黃柏、黃芪、大黃、白及為主要成分,制備殼聚糖中藥膜,該膜劑處方組成合理,制備工藝簡單。杜景辰等[11]采用殼聚糖中藥復合藥膜治療糖尿病足潰瘍,效果優(yōu)于凡士林紗條。殼聚糖中藥復合藥膜制備方法是將珍珠、血竭超微粉碎,紫草、當歸、白芷的有效成分制成分子離子態(tài)水溶液,再用微乳化技術與微膠囊技術把5種中藥有效提取成分在乳化儀器中制成具有定量釋放功能的微膠囊藥膜,并依靠殼聚糖水溶液中成分的人體可吸收、多孔、半透膜性質(zhì),制成中藥殼聚糖復合藥膜。認為殼聚糖藥膜可使中藥有效成分高效、緩釋吸收。潘永毅等[12]在優(yōu)選密閉性中藥海綿敷料的最佳成型工藝中,采用正交設計法,以海綿的吸水率、保濕性、透氣率為評價指標,對海綿的基質(zhì)配比進行優(yōu)選研究,結(jié)果最佳海綿基質(zhì)配比為聚乙烯醇∶殼聚糖∶明膠(1∶3∶1),認為該工藝中加入殼聚糖可為創(chuàng)面的愈合提供一個微酸、微濕、低氧的創(chuàng)面微環(huán)境,促進其快速愈合。
2.3微囊、微球和納米粒微囊化技術作為一種粉體表面改性技術,能改善中藥提取物粉體吸濕性強、荷電性大、分散性差等不良物理性質(zhì)。舒予等[13]選用殼聚糖為載體,采用噴霧干燥法將五味子多糖制成殼聚糖微囊,以解決由于該成分不良物理性質(zhì)給后續(xù)制劑成型工藝造成的困難,同時具有一定緩釋性能和突釋效應。殷瑞等[14]以脫乙酰殼聚糖作為藥物載體,采用乳化-交聯(lián)法制備了葛根素殼聚糖微球,對制備的葛根素殼聚糖微球進行體外藥物釋放研究,體外藥物釋放結(jié)果顯示:以殼聚糖為載體,采用乳化-交聯(lián)法制備的葛根素殼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緩釋效果。陳志鵬等[15]以新型高分子材料N-glycyrrhetinic acid(GA)-polyethylene glycol(PEG)-chitosan(NGPC)為載體材料,采用離子交聯(lián)法制備載馬錢子堿(Brucine)的殼聚糖納米粒(Brucine/NGPC-NPs),結(jié)果表明,NGPC-NPs可以作為肝細胞靶向的載體,顯著提高藥物進入肝癌細胞的量,達到減毒增效的目的。
王榮琦等[16-17]發(fā)現(xiàn)殼聚糖中藥復方(成分為甲殼、制何首烏、茵陳、丹參、牛膝)可通過抑制炎癥因子TNF-α和IL-6的表達、糾正脂代謝紊亂,降低小鼠肝組織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HO-1)和細胞色素P4502E1(CYP2E1)的表達,減輕氧化應激和脂質(zhì)過氧化反應,阻止或延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進展,是防治脂肪性肝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洪維為等[18]為解決去甲斑蝥素的血管刺激性及水溶性問題,以殼聚糖與去甲斑蝥素為起始原料,經(jīng)一步反應制備去甲斑蝥素殼聚糖。然后選用小鼠肉瘤S180瘤株為模型,對去甲斑蝥素殼聚糖的抗腫瘤活性與升高白細胞的作用進行考察,結(jié)果認為去甲斑蝥素殼聚糖具有抗腫瘤活性和升高白細胞作用。
近年來殼聚糖在中醫(yī)藥領域的應用較為廣泛,在中藥提取方面,殼聚糖溶液是一個良好的中藥水提液澄清劑,克服了水提醇沉法的許多不足,但在提取過程中仍需要充分考慮提取物的化學性質(zhì),避免主要物質(zhì)損失。殼聚糖常被作為靶向制劑輔料與緩釋制劑輔料應用于現(xiàn)代中藥制劑中,使中藥有效成分更加高效、緩釋吸收,此外,將中藥活性成分連接到殼聚糖骨架上,得到藥性互補的新型藥物,也是一種極具研發(fā)價值和發(fā)展前途的藥物合成技術。因此,殼聚糖在中醫(yī)藥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1]程志,杜娜.甲殼素及其衍生物在醫(yī)藥領域中的應用[J].河北中醫(yī)藥學報,2004,19(3):40-42.
[2]Gebelein G G,Dunn R L.Progress in Biomedical Polymers [M].New York:Plenum Press,1990:283-290.
[3]付佳樂.知柏八味顆粒澄清工藝研究[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4,10(4):50-51.
[4]王勇,鄒韻,李永輝.正交試驗優(yōu)選裸花紫珠水提液的殼聚糖絮凝澄清工藝[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5,21(1):7-13.
[5]陳曉亮,阮佳,徐超群,等.芷歸片中決明子和白芷的純化工藝研究[J].華西藥學雜志,2014,29(1):51-53.
[6]顧小東.大黃總蒽醌pH敏感-酶控型口服結(jié)腸定位顆粒在制備復方片劑中的適應性研究[D].承德:承德醫(yī)學院,2014.
[7]劉其媛,張振海,金鑫,等.人參皂苷Rg3二元固體分散體的制備及體外特性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3,38 (24):4298-4302.
[8]李洪斌,王艷萍,劉福強,等.銀杏葉提取物溫度敏感型鼻用原位凝膠的研究[J].解放軍藥學學報,2013,29(6):515-516.
[9]Schroeder JC,Olshan A F,Dent R B,et al.A case-control study of tobaccouse and other non-occupational risk factors for subtypes of non-Hodgkin's lymphoma(United States)[J].Cancer Causes Control,2002,13(2):159.
[10]安艷辰,付正英,劉真淋.殼聚糖中藥膜的制備及其薄層色譜鑒別[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17(2):59-61.
[11]杜景辰,李令根.殼聚糖中藥復合藥膜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臨床對照觀察[J].中醫(yī)藥信息,2011,28(3):98-100.
[12]潘永毅,劉強,蔡保塔,等.密閉性中藥海綿敷料的制備研究[J].中草藥,2014,45(4):485-489.
[13]舒予,李小芳,劉玲,等.五味子多糖微囊的制備及其體外釋藥特性考察[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4,20(5):27-31.
[14]殷瑞,吳寶淑,肖愛紅,等.葛根素殼聚糖微球的制備及體外釋藥特性[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4,17 (11):1831-1833.
[15]陳志鵬,張劉杰,賀佳玉,等.馬錢子堿新型殼聚糖納米粒體外肝癌細胞攝取特性的研究[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14,45(6):674-680.
[16]王榮琦,李建梅,南月敏,等.殼聚糖中藥復方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實驗研究[J].河北醫(yī)藥,2012,34(11):1605-1607.
[17]王榮琦,南月敏,趙素賢,等.殼脂膠囊對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氧化應激的影響[J].肝臟,2011,16(3):216-219.
[18]洪維為,張雅昕,呂娉婷,等.去甲斑蝥素殼聚糖的合成與抗腫瘤活性考察[J].中國藥劑學雜志,2009,7(3):171-176.
(編輯陳明偉)
TQ461
A
2095-4441(2016)02-0090-03
2015-12-29
廣西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編號:2009ACZ09)
王禮(1964-),女,漢族,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化學統(tǒng)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