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彩霞
護理干預對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影響分析
郭彩霞
目的探討專業(yè)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影響。方法65例COPD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3例)和觀察組(32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及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給予專業(yè)的護理干預。比較兩組干預前后血氣及肺功能狀況。結(jié)果干預后兩組患者的血氣分析及肺功能指標與干預前相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改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專業(yè)的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其生存質(zhì)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蛔o理干預;呼吸功能
COPD是一種臨床中較為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些年來COPD的發(fā)病率逐漸升高,在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死亡率最高[1],而COPD患者中不了解COPD疾病及預防等相關(guān)知識的仍有約50%~80%[2]。本文對經(jīng)過護理干預的COPD患者治療效果進行分析,以探討專業(yè)護理干預對患者呼吸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65例COPD患者,按照2007年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COPD診斷標準進行診斷[3]。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2例)和對照組(33例)。觀察組男20例,女12例,年齡40~74歲,平均年齡(62.23±3.92)歲,病程3個月~5年,平均病程(3.10±1.47)年。對照組男20例,女13例,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63.90±3.70)歲,病程3個月~6 年,平均病程(3.37±3.08)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抗感染、止咳、化痰、氧療等常規(guī)治療及臨床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給予護理干預,主要包括: ①心理指導: 通過積極與患者溝通,讓患者及其家屬熟知COPD情況,同時請康復較好的患者與其交流,打消抵觸和消極情緒,建立信心,積極主動得配合護理及治療。另外,與患者家屬、朋友等溝通,幫助患者建立起社會家庭支持系統(tǒng),使患者達到舒暢、放松和滿足的心理狀態(tài)。②呼吸功能鍛煉: 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安排其進行呼吸功能鍛煉項目,如腹式呼吸訓練、深呼吸訓練、吹水泡訓練、踩單車、登梯試驗、6 min步行試驗等[4,5]。在訓練前后檢測記錄患者的血壓、脈率、呼吸頻率及血氧飽和度。③健康教育: 給患者及其家屬分發(fā)制作好的健康教育記錄片、宣傳頁、處方等材料,讓其多了解相關(guān)知識,并反復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長期氧療及規(guī)律用藥的重要性。幫其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減少COPD誘發(fā)因素。
1.3觀察指標 血氣分析[血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及血氧飽和度(SaO2)]及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一秒鐘用力呼氣容量與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血氣指標PaO2、PaCO2、SaO2和肺功能指標FEV1、FVC、FEV1/FVC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血氣指標PaO2、PaCO2、SaO2和肺功能指標FEV1、FVC、FEV1/FVC均較干預前明顯改善(P<0.05),且觀察組改善幅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血氣及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血氣及肺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干預前比較,a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較,bP<0.05;1 mm Hg=0.133 kPa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PaO2(mm Hg) PaCO2(mm Hg) SaO2(%) FEV1(L) FVC(L) FEV1/FVC(%)觀察組 32 干預前 47.46±8.67 64.19±7.13 74.26±10.14 1.62±0.37 2.04±0.64 42.18±3.67干預前 92.31±6.37ab38.46±6.12ab90.17±7.64ab2.84±0.41ab3.37±0.29ab67.41±5.34ab對照組 33 干預前 48.04±4.82 64.51±5.22 74.38±11.03 1.57±0.49 2.10±0.34 43.16±5.78干預后 73.20±5.48a46.07±4.79a82.19±8.43a2.28±0.61a2.82±0.44a57.15±3.07a
COPD主要特征是氣流受阻,可分為穩(wěn)定期和急性加重期,并呈交替出現(xiàn),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會發(fā)生肌肉萎縮、體重下降等一系列生理上的改變,同時會出現(xiàn)肺功能進行性減退,最終進展為呼吸衰竭而導致死亡[3]。近年來,由于環(huán)境污染的加劇、吸煙人群的增加,COPD患者呈現(xiàn)增長趨勢,在我國其發(fā)病率約為4.3%,而在60歲以上的人群中COPD的發(fā)病率高達14%[4]。COPD患者病程較長,肺功能明顯下降,耐受力及免疫力較差,常伴發(fā)其他疾病,因此患者常會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若單純給予COPD患者藥物治療并不能有很好的療效,可以在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護理干預。有循證醫(yī)學研究指出,穩(wěn)定期的COPD患者進行呼吸功能鍛煉能夠改善其癥狀,提高其生存質(zhì)量[5]。
專業(yè)性的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鍛煉的效果。通過護理干預,幫助COPD患者建立自信,緩解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積極配合護理和治療。在護理人員專業(yè)指導下進行呼吸功能鍛煉,能有效增強呼吸肌的活力和力量,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生存質(zhì)量。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的健康教育可以讓其深知控制疾病的重要性,做到遵醫(yī)囑按時按量服藥,盡量避免接觸誘發(fā)因素,減少急性發(fā)作頻率,防止疾病繼續(xù)惡化,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應當盡早并長期地對COPD患者實行護理干預,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其生存質(zhì)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02,25(8):453-460.
[2]魯秀文.護理干預對COPD患者呼吸功能鍛煉影響因素分析.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25):66-67.
[3]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0.
[4]劉曉丹,金宏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功能鍛煉及康復效果評價.全科護理,2010,8(8):670-671.
[5]賈巧芝,賈艷梅,劉鵬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營養(yǎng)狀況與營養(yǎng)干預.臨床肺科雜志,2010,15(5):718-71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8.183
2016-01-07]
450000 河南鄭州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呼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