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紅,楊春玲,李穎
(撫寧縣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河北 秦皇島 066300)
乳核內消液口服聯(lián)合藥透理療治療乳腺增生療效觀察
朱志紅,楊春玲,李穎
(撫寧縣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河北 秦皇島 066300)
目的 觀察乳核內消液口服聯(lián)合藥透理療治療乳腺增生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2011年4月至2014年9月在我站進行乳腺疾病普查期間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150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75例。觀察組乳核內消液10 ml每日兩次口服,同時于患處敷以中藥浸紗布配合理療日一次,每次20 min;對照組僅乳核內消液10 ml每日兩次口服。兩組患者均治療3個療程,每療程為18 d,經(jīng)期停服。治療后由專人隨訪6個月。結果兩組患者經(jīng)相同療程治療后,觀察組治愈率及總有效率分別為54.7%(41/75)、100.0%(75/75),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6.0%(27/75)、93.3%(70/75),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復發(fā)率為1.3%(1/7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0.7%(8/7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乳核內消液聯(lián)合藥透理療治療乳腺增生臨床療效顯著,治愈率高,復發(fā)率低,適合臨床推廣應用。
乳核內消液;藥浸紗布;理療;療效
乳腺增生是婦女常見病、多發(fā)病。現(xiàn)代社會環(huán)境婦女存在較大的壓力[1],加之環(huán)境污染、食物中激素殘留較多,婦女常存在內分泌代謝失調,乳腺增生癥等乳腺疾病發(fā)病率也不斷增加[2]。大量組織形態(tài)學表明,其連續(xù)漸進的演變過程導致乳腺癌[3],因此對乳腺增生的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早痊愈、防癌變的工作十分必要[4]。我站近年來對育齡婦女進行普查的同時,采取乳核內消液聯(lián)合藥透理療治療乳腺增生,取得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4月至2014年9月我站進行乳腺疾病普查期間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150例,均符合中華中醫(yī)外科學會乳腺病專業(yè)委員會2002年制訂的乳腺增生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①單側或雙側乳房觸及單個或多個結節(jié)狀、片塊狀、條索狀腫塊;②月經(jīng)前乳房脹痛、刺痛、竄痛或觸痛,月經(jīng)后腫塊縮小,疼痛減輕;③病程不少于3個月;④乳腺彩超檢查顯示,腺體組織扁平增厚、邊界模糊、深部組織無粘連,腫塊區(qū)乳腺組織回聲低,乳腺小葉增大,形態(tài)不規(guī)則。排除標準:①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②合并乳腺癌以及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③有精神疾患及不能配合者;④長期服用避孕藥者?;颊呓詾榕?,年齡20~55歲,平均38歲,病程4個月至8年,其中一側乳腺增生46例,雙側乳腺增生104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5例,兩組對象年齡、病程、部位等一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年齡(歲)病程(年)病變部位(例)一側 雙側觀察組對照組t/χ2值P值75 75 38.5±4.9 37.2±5.4 1.544>0.05 1.8±2.1 1.9±2.3 0.285>0.05 22 24 53 51 0.125>0.05
1.2 方法 觀察組給予乳核內消液聯(lián)合藥透理療進行治療,方法是乳核內消液(北京同仁堂科技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藥廠,國藥準字Z11020371)10 ml口服,經(jīng)期停服,同時于患處敷以中藥浸泡紗布(自擬雞血藤、澤蘭、紅花、川芎、連翹、瓜蔞、硭硝各15 g水煎制成藥液浸泡而成,且密閉避光保存)配合電療每日一次,每次20 min,治療3個療程,每個療程為18 d。對照組患者僅口服乳核內消液10 ml,每日兩次,治療3個療程,每個療程為18 d,經(jīng)期停服。療程結束后6個月判定臨床療效,并記錄患者的情況。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指患者經(jīng)治療后乳房疼痛等癥狀消失,體檢無觸痛且腫塊消失,3個月后未見復發(fā)。顯效指乳房疼痛及觸痛等癥狀較治療前獲得了明顯的減輕,腫塊直徑縮小程度在1/2以上,質地變軟。有效指患者癥狀但是減輕腫塊縮小在1/2以下。無效指未達不到以上標準或者加重者。前三項合計為總有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進行兩樣本均數(shù)的比較,采用χ2檢驗進行率的比較,均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對照組兩組總有效率分別100.0%、9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172,P<0.05);觀察組患者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254,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與復發(fā)率比較 兩組患者惡心嘔吐和月經(jīng)紊亂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18,P>0.05);兩組患者半年后復發(fā)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792,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與復發(fā)率比較[例(%)]
乳腺增生的近年來發(fā)病率不斷增長,有報道指出國內部分城市其發(fā)病率達到50%[5],成為影響婦女健康的常見乳腺疾病之一。本病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治療方面主要包括內科(如他莫昔芬等選擇性雌激素受體拮抗劑)或者外科手術治療,但目前臨床療效均有限。另一方面,內科治療所用藥物因具有部分興奮雌激素受體的作用,使患者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大為增加[6]。近年來,中醫(yī)中藥在乳腺增生治療中的作用逐漸受到重視[7-8],以中藥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清熱解毒為主的治療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祖國醫(yī)學認為,乳腺增生屬“乳癖”范疇,系因情致失調,肝氣郁結,沖任失調,痰瘀凝結,氣滯血凝,經(jīng)絡阻塞所致,主張行疏肝理氣、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療法。乳核內消液含浙貝母、當歸、赤芍、漏蘆、茜草、香附、柴胡、橘核、絲瓜絡、郁金、夏枯草等多種中藥成分,其中浙貝母、赤芍、漏蘆、夏枯草、絲瓜絡清熱解毒,散結消腫;香附、柴胡、橘核、郁金疏肝理氣;當歸、茜草、絲瓜絡、漏蘆活血化瘀通絡;當歸、赤芍、香附、橘核、郁金行經(jīng)止痛;因此口服乳核內消液起到調節(jié)體內機能、疏肝解郁、化痰除癖、調攝沖任、軟堅散結之功效。而藥浸紗布中中藥成分有雞血藤、澤蘭、紅花、川芎、連翹、瓜蔞、硭硝等,這幾種藥物合用,有活血通絡、消腫散結功效;此外,治療儀的溫控加熱用藥可使藥物揮發(fā),以離子狀態(tài)進入人體表面并直達乳房病灶部位進行治療,同時還通過豐富的乳腺血管和經(jīng)絡,使藥物迅速、充分的吸收,作用快、效果顯著;而治療儀的近紅外光還能直接穿透病灶,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軟化增生結節(jié),消除乳腺腫塊。因此諸藥合用能迅速改善乳腺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增生腫塊及纖維組織吸收,疼痛緩解[9]。諸藥共奏行氣活血、軟肝散結之功效[10];再與乳腺治療儀理療功效共同作用,對乳腺增生治療效果更加顯著。本研究在對患者治療兩組觀察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治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半年隨訪期內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而兩組惡心嘔吐和月經(jīng)紊亂副反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乳核內消液聯(lián)合藥透理療治療乳腺增生療效顯著,治愈率高,復發(fā)率低,優(yōu)于單純口服乳核內消液法治療乳腺增生。
綜上所述,乳核內消液聯(lián)合藥透理療治療乳腺增生,其內服達到疏肝活血、軟堅散結,同時還可調整人體內分泌,而藥透及理療外治法直接作用于病灶處,能迅速改善局部癥狀,因此內外兼治法可使治療效果事半功倍,較單純口服乳核內消液法治療乳腺增生,其療效更加顯著,治愈率高,復發(fā)率低,且不增加藥物的不良反應,因此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石偉娟,周莎英.1 120例已婚婦女病普查結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3):322-323.
[2]闞秀.乳腺癌臨床病理學[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會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3:170.
[3]趙艷,鄒昕,劉富強,等.1999~2005年武昌車輛廠職工乳腺疾病普查結果分析[J].職業(yè)與健康,2007,23(1):39-41.
[4]駱東妮,王碧雯,景香香.B超與鉬靶X線攝片診斷乳腺疾病的價值比較[J].海南醫(yī)學,2014,25(18):2698-2700.
[5]陳麗芹,朱會玲,方宏,等.唐山市女性乳腺增生癥的流行病學調查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23):3617-3618.
[6]姚倩,陳紅風,譚正懷,等.鳳寧防治實驗性乳腺增生及其機理研究[J].華西藥學雜志,2010,25(5):544-546.
[7]沈華林,周婕.3種中成藥治療方案用于乳腺增生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國藥房,2010,21(40):3818-3819.
[8]楊婉芳.消癖方治療乳腺增生100例[J].海南醫(yī)學,2007,18(3): 132-132,151.
[9]趙恒蘭,俞仁龍.微波聯(lián)合乳癖散結膠囊治療乳腺增生70例[J].西部醫(yī)學,2010,22(5):861-862.
[10]周志杰.乳癖消顆粒治療乳腺增生36例[J].中國藥業(yè),2013,22 (12):132-133.
R655.8
B
1003—6350(2016)05—0820—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6.05.048
2015-09-16)
2015年河北省秦皇島市市級科技計劃項目(第二批,編號:201502A186)
朱志紅。E-mail:zhuzh19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