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花橋中心小學?!●T麗萍
點石成金,聚沙成塔
□江蘇省昆山市花橋中心小學校馮麗萍
低年級語文教學是開展詞語教學的重要階段,這時學生的求知欲強,初步接觸閱讀課文,對優(yōu)美的詞句有著新鮮感,同時對它們的意思又是一知半解,甚至全然不知。傳統(tǒng)的詞語教學就是以詞解詞,學生聽了似懂非懂,更不會靈活應用。那么如何在低年級開始就重視詞語教學,延伸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使學生的語文基礎打好呢?我從低年級語文教學實踐中做出以下總結——
漢字屬于表意體系文字,在漫長的文字發(fā)展過程中,文字發(fā)生了一些變化,但是漢字從構字特點上說,相當一部分仍然可以根據其形狀、構造,通過造字的方法,探索其本意,在追求本意中達到對詞語的音、形、義的整體認識。
如教學《大禹治水》一課時,“治理”和“制服”兩個詞語為課文的文眼,弄懂、分清了這兩個詞語,課文的理解也就順理成章了。因此在教學這兩個詞語時,我便要求學生先觀察兩個詞語,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治理”是“氵”,與水有關;“制服”右邊是“刂”,與刀有關?!爸巍痹诠糯侵敢粭l河流,現(xiàn)在的“治”的意思就是“理”;“理”左邊是一塊玉,“里”是一座房子,在房子里加工“玉”;加工玉要四個步驟,即采玉——設計——加工——玉器。禹治水也需要動腦筋按步驟找方法才行。而“制服”的“制”,左邊一棵樹,右邊一把刀,連起來就是用刀修剪枝葉,用強大的武力讓敵人服從;要成功治理洪水就要依靠強大的力量。
低年級第一課時教學時,要避免機械重復的朗讀、簡單的字形分析、空洞的詞語解釋,千萬不能為了教學而教學,失掉學生的主體性。因此詞語教學時授予學生方法很重要,教師可以從詞語的“音、形、義”出發(f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及接受能力,研究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其提高學習興趣。
1.認真探索,積極發(fā)現(xiàn)。在低年級生字教學時,經常有讀詞語環(huán)節(jié),在集中識字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積極仔細地去探索、發(fā)現(xiàn)這些詞語的異同。如教學課文《云房子》,教師可以出示詞語:
傻傻地橫著美美地開著
笑瞇瞇的太陽水汪汪的藍天
指名學生朗讀,找找共同點,發(fā)現(xiàn)“地(的)”字輕聲、讀時要輕而短,了解在“地”后的詞語表示動作,“的”后面的詞語表示事物名稱。在這樣有規(guī)律地學習詞語后,學生對“的(地)”的讀音、讀法、用法都有了一個系統(tǒng)的認識。學生帶著思考讀書,越讀越感興趣,越讀越好,教師逐漸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的同時又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2.仔細比較,提高效率。學生的學習需要一個比較的過程,在一次次的比較中,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規(guī)律性的東西,從而更好地掌握詞語。例如學習《識字4》,以“苗”為基礎,加上各個偏旁,組成“瞄、描、喵、貓、錨”。通過觀察,分別找出“目、扌、口、犭、钅”5個偏旁。通過原有知識構成,學生通常能講出與這些偏旁結合的字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如“目”與“眼睛”有關,“扌”與“手”有關,“犭”與“動物”有關等。通過這些知識,對比所學的生字,學生很快就能掌握這些字詞的意思。“瞄準”要用眼,因此都是“目”字旁,“描紅”要用手,因此是“扌”……學生通過觀察,借助原有知識構成,通過象形、聯(lián)想,再結合文本的具體情境、意義的不同,很快便能輕松掌握,更方便了實際應用。
語文的工具性特征決定了語文學科在社會中的實踐應用性,拓展了識字教學的“生長點”,促使消極的詞匯積累變積極的詞匯應用?!白植浑x詞,詞不離句”,任何一個詞語都不會孤立存在,都是具體文本的體現(xiàn),是和文本相關聯(lián)的,它們表達含義,傳遞情感。低年級學生閱讀量少,詞匯量少,因此詞語教學就要結合低年級學生特點進行,契合學生語文發(fā)展需要。低年級學生愛看圖片,因此詞語教學可以結合圖片,識記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比如學習《朱德的扁擔》,其中有個片段:“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去爬山?!闭n本為這一片段,配了一幅插圖。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熟讀句子,挑選重點詞語進行板書,接著學生看著板書,結合插圖,進行復述。最后去掉板書,指著圖片讓學生進行誦讀。
這樣的設計,巧妙地將詞語、課文、插圖結合起來,使學生初步感受詞語意思;教學時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能讓教師把握學生的掌握情況,為概括課文內容埋下伏筆。在進一步教學時,教師可以重點關注“穿、戴、挑”等動詞,結合詞組,利用插圖、聯(lián)系偏旁部首等方法,教授學生識記方法。這樣抓住詞語,來回教學,就能活化詞語。
中國的語言文字具有極大的魅力,教師應該帶領學生一起走進美麗的語言文字,一起感受這奇妙的魅力。“漢字首先是表意的、具象的,通過字形就可以大致了解其意思。其次,它是組裝型,是按不同層次,有秩序地組成的一個系統(tǒng)體系?!币虼耍~語教學中可以有效地指導學生欣賞漢字字形。中國的象形文字,就是一幅幅畫,一幅幅表達世間萬事萬物演化特點的畫。那么教師在指導學生書寫時,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每個字的獨特造型,記住每個漢字的字形,掌握每個漢字的寫法與要領。
漢字之美,美在形體,還美在文化。中華五千年,浩浩文化長河,無處不顯示了語言文字之魅力。教學應滲透在知識的傳授、能力培養(yǎng)、思維訓練和情感熏陶上,真正實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既有助于學生對字詞知識的理解、掌握和強化,還促進了學生其他能力與素養(yǎng)的形成,開拓了思維;既欣賞文字之美,又對民族文化有了深刻的體驗。詞語雖小,文章很大。只要我們敢于探索,亦能于細微之處育人,做到字如其人,人如其字,讓學生真正愛上語言文字,愛上祖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