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蕓
(集安市職業(yè)教育中心 吉林集安 134200)
高中思想品德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分析
王曉蕓
(集安市職業(yè)教育中心 吉林集安 134200)
現今提倡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因此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已給予高度的重視。為了有效地增強實際教育效果,將思想品德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有效的融合已成為高中教學領域中的一個重要舉措。
高中思想品德 心理健康教育 融合
隨著素質化教育的不斷改革與發(fā)展,現代化的教育目標是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高層次、高技能、高素質的綜合應用型人才,而在高中教學階段中,融合思想品德與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實現該目標的重要保障。對于高中生來說,其本身就處于學習階段中的一個關鍵時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證,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融合思想品德與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發(fā)展學生的一個必要舉措。[1]
在整個素質化教育階段中,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視一直是教育領域著重強調的一大課題。對于學生來說,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而且對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有一定的益處,因此在當前社會環(huán)境不斷復雜的情況下,人們更要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視,以進一步提升思想品德教育效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其中心理健康教育與各種各樣的思想教育混在一起,兩者存在一定的共同點,因此有效結合兩者的不同點和相同點開展有效教學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顯得至關重要。此外,隨著《中學德育大綱》的不斷推廣與普及,有效融合思想品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2]
中學生是學生心理素質發(fā)展的一個關鍵時期,其常常存在一定的學習壓力,加之學生在青春時期還需經歷一定的困惑,從而常常會使學生陷入一定的窘境,面臨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從近幾年看,高中生的心理問題日趨嚴重,且這些問題隨之深化,如若不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時的處理,則會給學生造成更大的傷害。當前,通過融合高中思想品德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增強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效果,其在提高學生思想品德水平的同時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面對復雜的心理問題,學生在良好素質的基礎上可以有效地處理,從而幫助其健康快樂地成長。
為了有效地提高高中思想品德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和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首先應對教學環(huán)境的氛圍給予高度的重視與關注,通過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保障教學的有效性。在學習思想品德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時,學生很容易受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且環(huán)境因素還會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學習行為。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分析,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相應的教學行為,如此可以使學生從教案中找到與自身相關的某些訊息,而針對相應的問題學生會進一步提升自身學習的主動性。此外,對于學生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在思想品德教學的基礎上,學生更愿意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自由地表達,這是保證高中思想品德教育質量的一大因素。
在高中思想品德課程教育中有很多教學內容都與心理健康教育息息相關,一些內容甚至直接蘊含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由此可見,思想品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一定的相同之處,而此前提的存在則更容易促進思想品德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入。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資源條件,以在開展思想品德課程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對于高中生來說,思想品德教育對于塑造健康的自我意識具有一定的作用,而對于學生來說,健康的自我意識是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水平和道德品質的重要因素,教師可在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時輔以心理健康教育,從而真正幫助學生認識自身的性格、興趣、能力等,這對實現學生的自我價值具有重要的影響。
在教學領域中,師生之間的關系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而為了有效地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獲取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實際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師可與學生開展心理課題的討論,使學生與教師彼此之間有更大的心理相容性。此外,相關課程教師也要秉著與學生成為朋友心態(tài)開展教學,且教師要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幽默風趣,如此可以緩解學生面對教師時所產生的壓迫感與緊張感,且這樣的教師個性對心理疏導的開展具有一定的影響,一方面學生更愿意與教師分享心理世界,樂于與教師溝通,另一方面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一定的益處。[3]
哲理故事短小精悍、言簡意賅,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被廣泛應用,而且如果選擇得當,應用及時,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塑造有著極大的作用。根據初中生尤其是新生的心理特點,思想品德課的理論講解務必做到“少而精”,否則就會出現“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不良后果。因此,在教學時融合中外優(yōu)秀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故事,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惡丑現象,不僅可以把難懂的理論講清楚,便于學生理解、接受,而且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思想品德課堂“活”起來。
社會正進入高速發(fā)展的時期,為了配合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實施,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思想品德教育被賦予了很多新的內容,其中一個突出的地方就是改革了教材的內容設置。從教材內容設置開始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的作用。這也為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理論支撐,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重視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是能夠使學生獲得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徑。
[1]沈華.辜勤學.中學教師“親和力”的構建機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8(05).
[2]薄運鎖.英語終結性評價與考試改革的探究[J].教育前沿(理論版),2007(04).
[3]李志.隱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發(fā)[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