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市港閘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226011) 朱艷峰
打開一個敞亮的研究窗口
江蘇南通市港閘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226011) 朱艷峰
觀課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功之一。在撰寫觀課感時,教師要以學生的學習為主要觀察對象,帶著共同研究課堂、改進教學、提高自身課堂實效的目的,探究授課教師的教學策略是否正確、引導是否得當、組織是否有效、學生是否感興趣等,讓教師從觀課中有收獲,有改變,從而使觀課真正地對教學實踐產(chǎn)生影響。
觀課小學數(shù)學思考表達
近期,教研室舉辦了小學數(shù)學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其中一項比賽內容為:選手們先觀看一堂“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公開課,然后圍繞“在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能力”這一話題,在現(xiàn)場于指定時間內寫一份觀課感。
觀課、議課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功之一。“觀”,即觀察、觀賞,帶有傾聽之義;但這里的“觀”不是簡單地聽執(zhí)教教師如何講課,而是同時關注師生的行為,比單純的聽課范圍更大、程度更深。觀課強調的是用多種感官收集課堂信息,用心靈感受、體悟學生的學習過程。
在比賽中,教師的表現(xiàn)令人稱贊,品讀他們撰寫的觀課感,有以下四個共同的特點:1.具有一定的理論支撐,論述符合課程標準及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2.能夠正確地把握教材,較好地掌握觀課的內容與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3.評議的視角新穎獨特,提出的觀點有新意,并能聯(lián)系課堂教學做論證;4.論點論據(jù)的思路清晰,文章條理清楚、語句通順、表達流暢。
如何寫觀課感呢?從格式上來說,觀課感包括四大部分,即標題、開頭、正文和結尾。
文章的標題宛如人的眼睛,眼睛有神才能吸引讀者。結合本次比賽的內容,常見的標題有《“圓柱和圓錐的認識”觀課感》《直觀操作、合理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等,也有教師為了突出某一論點,用了主副式標題,例如《操作——為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插上翅膀》等。這些標題一目了然地指出文章的主旨,讓人讀起來饒有興趣。
寫觀課感不應全盤否認執(zhí)教教師的教學或學生的探究學習,這是不可取的。另外,文章標題不能以怪或偏來奪人眼球,如有教師寫的標題為《立體的“我”》,讓人看了不能立刻了解文章主旨,也很難激發(fā)閱讀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文章開頭能引起讀者的興趣,讓人產(chǎn)生一種欲讀之而后快之感。在比賽中,很多教師采用課程標準的精神或教學原理作為開頭,有理有據(jù)。
例如,36號選手寫道:“課程標準指出,由物體的特征抽象出幾何圖形,讓學生通過運動、旋轉、平移等過程認識物體。在本課中,教師請學生通過摸一摸、滾一滾、量一量等操作,讓學生認識了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征。作為課程標準中十大核心詞之一,空間觀念不再是‘圖形與幾何’單元中的附屬品,而是教學的重要目標?!?/p>
以上文章開頭,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簡明扼要,言簡意賅,并集中地闡述了文章的主旨,起到開門見山的作用。其實,文章的開頭并無固定的格式,衡量好壞的標準只有一個,即是否為文章的內容和中心服務。因此,我們要善于結合實際,靈活變通,力求寫出好的文章開頭。
進入文章的正文部分,參賽教師圍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策略、教學效果等逐一分析、討論,做到了準確、具體、全面。其實,教學過程的評價不是簡單地記錄教學的流程,而是要說出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與實施中的優(yōu)點,或是觀課者個人獨到的見解,大到教育理論、教學理念,小到教學手段、學習方法,都可以用來研討。下面是幾位選手所寫的片段。
10號選手:學生從一年級開始認識平面圖形,到現(xiàn)在認識立體圖形,空間觀念逐步發(fā)展、提升。本次執(zhí)教教師所運用的“化靜為動”是一個很好的方法,通過旋轉,讓學生看到圓柱和圓錐是怎樣產(chǎn)生的。
28號選手:有人說過,想象比知識更為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是無限的。想象能力是在豐富感知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是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fā)展。
62號選手:在課堂中,教師并沒有急于揭示什么是圓柱,而是通過小小的游戲,利用一根線旋轉得到一個面,沿著一個長方形的一條邊旋轉得到一個體,自然而然地完成了由點到面、面到體的過渡和轉變。一切來得自然,學生學得輕松,并不感到突兀,反而覺得有趣。直觀的操作、友好的暗示和啟發(fā),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親手實踐,就能發(fā)現(xiàn)有趣的數(shù)學問題。
另外,一些文章中論述的內容緊緊圍繞主題,思路清晰、沉穩(wěn)大氣、論說有力、獨具匠心,充分展示了觀課教師的個人素養(yǎng)與專業(yè)水準。以下是幾位選手所寫的標題和論點。
18號選手的標題是《如何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空間觀念——以“圓柱和圓錐的認識”為例》。文章分為五個論點:細致觀察,積淀空間觀念;動手操作,建構空間觀念;合理想象,豐富空間觀念;比較轉化,深化空間觀念;聯(lián)系生活,發(fā)展空間觀念。
25號選手的標題是《淺談如何培養(yǎng)空間觀念》。文章分為五個論點:經(jīng)驗是培養(yǎng)空間觀念的前提條件;操作是形成空間觀念的重要方式;觀察是培養(yǎng)空間觀念的必要手段;想象是培養(yǎng)空間觀念的關鍵要素;推理是發(fā)展空間觀念的主要渠道。
48號選手的標題是《以豐富的數(shù)學活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文章分為四個論點:在“轉一轉”中,為新課學習做好知識準備;在“摸一摸”中,初步感知圓柱的特征;在“想一想”中,加深對圓柱特征的認識;在“比一比”中,深化對圓柱和圓錐的理解。
文章結尾可以總結全文思想,可以用總結的形式發(fā)表令文章錦上添花的語句,可以是一般總結性的評價,還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
27號選手:當然,學生空間觀念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通過課堂教學中的幾種形式就能達成的,這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因勢利導,長期堅持,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養(yǎng)成。
37號選手: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過程。課堂上,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其“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與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學會用幾何的眼光看待生活,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51號選手:總之,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內容,作為一名小學數(shù)學教師,要整合各方面的因素,利用形象生動的課件,把抽象變?yōu)橹庇^、復雜變?yōu)楹唵危⒅貙W生動手操作。“圓柱和圓錐的認識”一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這是一堂充滿活力的課。
當然,教學是遺憾的藝術。有選手在觀課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比如8號選手寫道:“執(zhí)教者注重空間觀念的形成過程,以感知為主線,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大膽想象,勇于驗證,讓知識在理解中生根。但是,本課是否能讓學生完整表達的機會更多一些?教師少講一些,讓學生多與學生交流呢?”
縱觀本次比賽,我對如何寫好觀課感提一些建議,首先,教師平時要多鉆研課程標準和教材,這是寫好觀課感的基石。其次,寫觀課感時要重視文字表達,做到論點清晰、條理清楚、語句通順、有理有據(jù)。再次,觀課時要全面關注,分析研究。觀教師,從獨具匠心中獲得教學靈感;觀學生,在角色轉化中形成思維力量;觀課堂,于課堂生成中發(fā)現(xiàn)教學智慧。最后,明確自己的收獲和體會,并借鑒有效地教學策略進行課例實踐,或者針對觀課中遇到的新問題和困惑,選擇相關內容深入學習,用心反思,行為跟進。
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闭J真地觀課,不亞于一面明鏡,能讓我們吸取他人之長,有效地觀課會讓教師的教學變得更精彩。我們相信,經(jīng)過這樣的錘煉,小學數(shù)學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一定會更扎實,教師隊伍建設一定會走上專業(yè)發(fā)展的快車道!
(責編李琪琦)
G623.5
A
1007-9068(2016)2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