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萍
(江蘇省泰興市馬甸初級中學)
?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及解決辦法
蔡萍
(江蘇省泰興市馬甸初級中學)
摘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化學實驗教學是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檢驗學生對化學知識掌握程度,培養(yǎng)中學生形成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學習態(tài)度的教學方法。然而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現(xiàn)階段我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依舊存在學生參與度不高,實驗教學效果偏低等一系列問題。從提高初中生實驗參與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科學態(tài)度的角度出發(fā),針對我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化學實驗;教學問題;解決方法
對于初中生來說,在化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無論是化學概念,還是化學方程式的知識都需要通過實驗去強化。教師只有經(jīng)過實驗演示,才能更生動地把書本上的理論給學生詮釋,學生也只有在化學實驗中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學習缺陷,并進一步鞏固之前學過的知識。因此,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改革傳統(tǒng)化學實驗教學模式,分析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顯得尤為重要。
1.教師演示是面向全體學生一次性完成的實驗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往往沒有考慮學生的個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就先向全體學生一次性進行實驗演示。然而,由于初中生尚處于人生中的成長發(fā)展階段,學生在認知水平、理解能力和觀察能力上存在差異,而對教師的演示實驗不可能做到同步接受。一次性完成的實驗演示無疑違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這必然導致部分學生難以理解化學實驗基本內容,在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降低實驗教學參與性。
2.化學實驗教學重結論而輕過程
從目前的化學實驗教學來看,教師和學生都存在重視實驗結果,而缺乏對實驗過程中化學現(xiàn)象細致入微的觀察。這一問題體現(xiàn)在教學活動中有以下兩方面:一方面,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實驗演示完后沒有深入到學生之中,對學生錯誤的操作缺乏糾正,很多時候只注重學生化學實驗結果的展示;另一方面,為了趕進度,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沒有遵循實驗步驟,為了完成實驗,向老師呈現(xiàn)正確的結論,存在忽視實驗過程的情況。
1.因材施教,改進教學方法
針對個體差異,教師在實驗演示前應了解學生個人情況,設置情景,將那些在學習上存在困難的學生調動前排,并適當增加師生間的互動。例如,《質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教學中,筆者設計了這樣的情景:同學們冬天燒煤取暖,把煤放入火中,燃燒完后剩下什么?炒菜放了一夜的鐵鍋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前者與后者誰輕誰重?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好奇心,使學生對教師的演示留心觀察。這樣不僅增強了實驗演示的效果,也適應了個體差異,同時也調動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化學實驗的主人。
2.分組合作,強化學生動手能力
教師在化學教學中不僅要督促學生遵守基本的安全守則和實驗步驟,更要引導學生合理地分配實驗任務。例如,在《燃燒與滅火》的實驗中,教師安排一些學生做實驗,一些學生做記錄,一些學生填寫實驗報告,并對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和實驗結果的總結做一定要求,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各司其職”,而又能全程參與,從而實現(xiàn)全體參與,分工合作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3.引導學生對實驗過程做細致的觀察
作為化學教師,要善于用化學實驗中多姿多彩的化學現(xiàn)象去誘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真正享受實驗過程。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摒棄以往只注重學生實驗結果,以結果論成績的錯誤觀念,針對學生急于求成的情況,教師可在實驗中增加探究性練習,在學生分析實驗現(xiàn)象、概括結論時及時糾正學生錯誤。
綜上所述,針對初中化學實驗存在的常見問題,教師要增進學生對實驗本質的理解,引導學生發(fā)揮學習主動性,并注重因材施教,為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白延俊.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常見問題的分析與探討[J].文理導航:上旬,2012(09).
·編輯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