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森
(包頭市昆區(qū)真奇妙科技幼兒園 內蒙古包頭 014010)
淺談蒙古族工藝品在幼兒欣賞教學中的應用
李森
(包頭市昆區(qū)真奇妙科技幼兒園內蒙古包頭014010)
本文緣起于園本教研中關于蒙古族特色教育的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蒙古族工藝品欣賞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讓幼兒在快樂中了解蒙古族幾種常見的工藝品,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意義,增加幼兒對于自己生活在內蒙古及自己是蒙古族人的自豪感等,是撰寫本文的主要目的。
蒙古族工藝品 欣賞 幼兒教育
蒙古族主要集中在內蒙古自治區(qū),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遼寧、甘肅、吉林、黑龍江等省區(qū),人口約480.2萬。信仰喇嘛教,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支,有蒙古文。蒙古族歷史悠久,在其文化傳統(tǒng)中,從建筑、繪畫、雕塑、音樂、歌舞、工藝品、歌謠俗諺、說書、民間口頭文學等,都很發(fā)達豐富。在民族文化資源豐富的內蒙古自治區(qū),蒙古族作為主體民族其文化源遠流長。蒙古族傳統(tǒng)文化不僅是蒙古族生存發(fā)展的基礎,也是蒙古族幼兒園極為重要的課程資源。[1]
蒙古族工藝品是蒙古族獨特的文化藝術表現(xiàn)形式,蒙古族民間工藝品是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之一,種類有很多,如呼呼爾、銀器、刀具、剪紙、蒙古皮掛畫等。促進幼兒富有蒙古族個性的和諧發(fā)展,而且可以傳承、發(fā)揚和創(chuàng)新起源于內蒙古自治區(qū)的蒙古族傳統(tǒng)文化。
1.蒙古族工藝品教育滲透于幼兒教育之中,是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的時代需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和優(yōu)秀,適當向幼兒介紹我國各民族的民俗文化,使其感知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蓖ㄟ^對內蒙古工藝品文化進行挖掘、整理和創(chuàng)新改造,使其滲透于幼兒藝術教育的課程中,使幼兒對蒙古族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德育初步認識,提高幼兒審美能力,使其傳承蒙古族傳統(tǒng)文化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意義。
2.蒙古族工藝品教育對于提升幼兒素質教育具有獨特的意義
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思維,蒙古族工藝品的獨特、豐富的內涵刺激著幼兒的大腦,使其呈現(xiàn)相應的具體的鮮明形象,提供幼兒良好的思維材料,有利于促進幼兒的思維發(fā)展。幼兒期是想象思維的活躍時期,幼兒愛自由想象、愛自由表達,而藝術活動需要豐富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來進行,蒙古族工藝品的樣式和結構都非常寫意,且富有審美價值,能夠滿足幼兒的愛自由想象和表達的欲望,潛移默化的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3.蒙古族工藝品在幼兒教育中能夠發(fā)揮不可替代的獨特視角作用
幼兒期的孩子對于顏色鮮艷、形狀和圖案獨特的事物極其感興趣,蒙古族工藝品給予幼兒一個獨特的視覺刺激,區(qū)別于其他藝術欣賞的單一化,為幼兒提供了獨特的不可替代的視覺體驗。在一次活動中教師剛拿出蒙古族的酒壺,孩子們就被上面的圖案和酒壺獨特的形狀所吸引,不停地圍著酒壺看呀、摸呀,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提出了很多問題,這是在以前藝術欣賞活動從未有過的,不僅超出了預期的教學效果,也引出了一系列的主題活動。視覺是幼兒認識事物的重要手段之一,視覺觀察的過程及效果與幼兒階段性思維發(fā)展、心理發(fā)展特點息息相關,精美的蒙古族工藝品在幼兒教育中發(fā)揮不可替代的獨特視角作用。
1.蒙古族皮畫主題欣賞活動的開展
蒙古族皮畫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那古老而遼闊的大草原,祖祖輩輩放牧牛羊的草原人創(chuàng)作了大量精致而有價值的藝術作品。皮畫用的畫紙是用優(yōu)質的整張牛皮,經(jīng)過傳統(tǒng)工藝精制而成,再在牛皮上彩繪。也可依據(jù)客人的要求定制,皮畫最早可以追溯到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時期,經(jīng)過漫長的演變,如今皮畫除保持了古樸的韻味外,更加溶入現(xiàn)代民族工藝技法,成為一種難得的饋贈佳品和高雅的室內裝飾品。
皮畫工藝品欣賞主題活動開展前我們對于皮畫這種題材進行深入的了解,認識到皮畫中的傳統(tǒng)文化題材,反映了華夏民族真、善、美為內含的民族文化精神,也反映了華夏民族文化中多元化因素的特點及其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民族文化精神。這種精神是華夏民族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推動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精神力量。也是其它國家民族需要借鑒、吸收的文化精神財富。例如:昭君出塞這類皮畫我們就創(chuàng)編成一系列的故事,由淺入深的講給不同年齡的幼兒,感受華夏民族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力量。
2.呼呼爾及皮酒壺主題欣賞活動的開展
呼呼爾是蒙古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鼻煙壺。牧民男子腰間常系著鼻煙壺,它既可清除鼻塞,提神醒腦,又是一種特殊的“名片”。鼻煙壺的制作十分精致,形狀有圓的,也有多面體的。樺樹皮、玉石、細瓷、骨頭、青金石、水晶、瑪瑙等都是制作鼻煙壺的好材料。壺蓋多用金、銀、銅鑲嵌的珊瑚制成。鼻煙壺上面的圖飾多源于蒙古人民的生活,具有濃郁的民族氣息和民間特色。
如何開展皮酒壺和鼻煙壺的美術欣賞活動呢?
首先我們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皮酒壺和鼻煙壺,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欣賞皮酒壺及鼻煙壺上的圖案感受其民族特點及藝術風格。
對于鼻煙壺這種器物幼兒日常接觸的非常少,于是我們利用多媒體播放技術與故事相結合的方式引導了解鼻煙壺是專門盛裝鼻煙用的,為了便于攜帶,一般大小如一包香煙,例如通過觀看康熙皇帝鼻煙壺的故事,了解鼻煙壺的基本外形特征等。當介紹到鼻煙壺的原料時王藝璇突然問我:“老師你說的都是些什么材料呀?我怎么沒有聽過???”于是我對于孩子提出的疑問進行了詳細的解釋,首先我們從金的銀的和玉的開始介紹,結合幼兒媽媽愛戴金銀項鏈、戒指、手鐲等,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了解材料的含義,對于其他稀有的鼻煙壺材料我們就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引導幼兒了解和認知。
3.蒙古族剪紙藝術主題欣賞活動的開展
蒙古族剪紙藝術主要題材為人物鳥獸、民間故事、民風民俗,有的表達吉祥喜慶的,有反映生殖繁衍的,有的祈求消災降福的,有表現(xiàn)草原文化風情、展現(xiàn)現(xiàn)代蒙族人快樂生活。
針對蒙古族剪紙在造型方面既有粗獷的一面,又有細膩一面的特點,幫助幼兒直觀感受和了解現(xiàn)在有一些蒙古族藝術家在剪紙的造型手法上追求原始的、不加修飾的、減法式的剪紙創(chuàng)作風格,用簡潔的圖形語言表達剪紙創(chuàng)作的內涵努力體現(xiàn)草原人粗獷的不拘于細節(jié)的性格特征。例如:在大班的一次欣賞活動中我為孩子們提供了內蒙古民間剪紙藝術家薩仁老師的作品,在人物形象與動物的造型上都用的是簡約的造型手法,努力追求畫面的意象美,視覺造型語言簡練而又不失其應有的美感。對蒙古族男人臉部刻畫上,她用簡潔的線條勾勒出鼻子和嘴,用洗練的手法表現(xiàn)眼睛與耳朵,將蒙古族漢子的粗獷和對家庭的溫柔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欣賞過后一位男孩子和我說:“老師,我看到這個作品是一個蒙古族的叔叔,剪子剪幾下就做出來了,和我們以前看到的剪紙一點也不一樣?!碑斅牭竭@個男孩子說的以后,孩子們都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于是我拿出了蒙古族剪紙和漢文化的剪紙,讓孩子仔細觀察提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通過對比觀察孩子們更加深入的了解到蒙古族剪紙獨特的造型特點,提供制作的材料結合幼兒已有經(jīng)驗
[1]《蒙古族文化》.作者:波.少布.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