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靜
(南陽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 河南南陽 473061)
中英文化差異對英語教學的影響及策略*
李艷靜
(南陽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 河南南陽 473061)
本文分析了中英文化差異各方面的具體體現(xiàn),針對學生在中英文化差異理解方面存在的誤區(qū),以及其對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對教師英語教學提出切實有效的改善策略。
中英文化差異 英語教學 文化教育
語言是一個民族的社會生活經(jīng)驗的體現(xiàn),是該民族全部特征的反映。外語學習者在學習一個民族語言的過程中,也在學習該民族的文化,語言與文化的這種密切關系要求教學者在英語教學中,必須重視文化教學。只有讓學生充分了解英語語言國家的歷史傳統(tǒng)、生活習俗等方面的知識,掌握英漢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才能使學生掌握運用英語語言,提高學習效率。
中國文化強調(diào)和諧、謙虛、壓抑個性;而西方文化強調(diào)差異和自我,個性即是美,這種差異導致英漢兩種語言在對待稱贊的反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別。比如,英語國家的人說:“You did a good job”,對方答道:“Thank you”。而中國人則往往會這樣回答:“No no, there is still more for improvement”當接受別人的贊美時,英語國家的人會大方承認;[1;164]而中國人則通常會回答“哪里哪里,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呢”之類的用語來表示自己的謙遜,這種謙遜的態(tài)度經(jīng)常使西方人迷惑不解,從而導致學習者在交際過程中,產(chǎn)生文化沖突,阻礙交流的順利進行。
漢語注重形象和綜合思維,英語重抽象和分析思維。因此中國人更注重用具體形象的語言來表達事物,而西方人則通常用抽象的概念表達,這就導致中西國家在思考問題的邏輯順序上的差別。我們可以從地址和日期的寫法上得到論證。如:“中國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qū)”是中國寫法,而在英語中的寫法則是District Wo long,Nangyang,Henan Province,China;日期表達在漢語中為2017年3月4日,英語表達則是Match 3th,2017。
漢語文化與說英語民族之間的生活和社會習俗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由于對英語的生活習俗缺少認識,故而用漢語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套用漢語的慣用表達方式,從而導致表達上的錯誤。在漢語中稱呼一個人時,經(jīng)常用姓氏加上職業(yè)或職務頭銜來稱呼,如“王經(jīng)理、李老師、張醫(yī)生”等;[2;135]而在英語中除了Doctor、Professor等少數(shù)詞這樣用以外,通常在姓氏前加Mrs.、 Miss 、Mr。所以很多學生在表達稱謂時,會錯誤的用中式英語表達:“Teacher Zhang”、“Manager Li”等。
宗教作為一種文化深深影響了中英兩種語言。由于中國文化深受佛教和道教的影響,于是出了很多與佛教、道教和教義有關的相關表達。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常見的建筑物是廟宇,從而出現(xiàn)了大量以廟宇、和尚、佛作比喻的習語,如:“不看僧面看佛面”,“放下佛道立地成佛”,“借花獻佛”等;在西方文化,由于基督教文化對英語語言的影響深遠,有很多來自《圣經(jīng)》和基督教文化的成語,人們相信確有上帝、天堂、魔鬼的存在,因此語言中就出現(xiàn)了許多有關宗教信仰的表達,如:“a convenient of salt”(不可背棄的誓約),“the forbidden fruit”(禁果),“the lost sheep”(迷途羔羊)等等。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西方文化逐漸涌入中國市場,很多學生都知道Christmas、Halloween這樣的節(jié)日,但多數(shù)人卻只知其名,不解其實。對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了解的匱乏,使學生難以融入西方文化氛圍中,對其英語能力的提高有著較大影響。[3:110]
隨著各國社會、政治、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文化也發(fā)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教師若只依賴教材,僅通過書本中片面的文化背景和知識來講授文化,并不足以使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形成系統(tǒng)全面的認識。因此,對于英語教育者來說,若想使文化差異的滲透在英語教學中發(fā)揮有利作用,將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
1. 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在課堂中滲透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思維方式,文化理念等方面知識,使學生意識到在不同語境下要用到不同的表達方式,并將中英文化差異進行對比,使其各方面差異自覺、自然的地滲透到英語教學中。
2. 語言教學的終極目標是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表面上的語言形式,而且還要求其掌握與該語言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增強學生對該文化認識、理解以及運用能力。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對教師的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除了具備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素養(yǎng)之外,還需要充分分析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做好全方位的教學準備。[4:231]
3. 向?qū)W生推薦中英文化書籍,鼓勵和引導學生多接觸英美原版的出版物、影視作品等,讓學生自己領悟中英文化之間的差異。文化包含眾多因素,語言隨著社會的變遷不斷發(fā)展,教師在課堂中講解是無法窮盡的,明智的做法是教師定期向?qū)W生推薦些英文報刊,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借閱。通過這些方法,學生可以及時了解語言中的新詞匯和表達方式,對文化知識產(chǎn)生興趣,從而實現(xiàn)英語文化滲透的理想效果。
4. 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強大的交互功能進行英語教學和學習。教師可以利用幻燈、音像、多媒體教學手段將需要講授的內(nèi)容以多種變化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如文字、圖片、音樂、影視等。使學生獲得一種形象認識,使課堂活潑有趣。學生也可以利用便捷的網(wǎng)絡設備觀看專家講座,教學錄像或E-mail向教師請教問題,與其他學習者討論交流學習心得,挺高學習效率。
5. 開展大量地英語課外活動,鼓勵學生參加并融入到西方文化氛圍中去,并體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近年來,有關英語的教學活動越來越豐富。如: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創(chuàng)意制作英語小報、參與英語短劇排練等。教師們還可根據(jù)實際情況,為他們創(chuàng)造條件,設置環(huán)境,營造異族文化氛圍。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了解中英文化差異,學好用好外語。
總而言之,語言與文化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語言包含著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任何脫離文化的語言都是無意義的。中英文化在思維方式、社會習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對英語教學的質(zhì)量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但目前我國在英語教學中并沒有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導致了在教學中輕文化重語言的弊端,降低了英語教學的效率。針對這種弊端,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西方文化的教育,對學生文化知識方面的不足進行針對性教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
[1] 王 衛(wèi). 淺談中英文化差異對翻譯的影響[J] 青年文學家,2013,(18):164.
[2] 潘曉迪. 試論漢英文化差異與大學英語教學研究[J] 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07):135-136.
[3] 楊 樺. 英漢文化差異對外語教學的影響及對策[J] 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4):108-111.
[4] 賽凌霄. 簡析語境缺失及文化因素對高職外語教學的影響及對策[J] 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 2009,(12):231-232.
*注:本文為南陽師范學院2017年大學生實踐教學活動創(chuàng)新項目(spcp)“中英文化差異對英語教學的影響”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7462)。
李艷靜(1994),女,南陽師范學院外國語英語師范專業(yè)大三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