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娟
(重慶市涪陵第十七中學校 重慶 408100)
探討核心素養(yǎng)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融入
傅小娟
(重慶市涪陵第十七中學校 重慶 408100)
核心素養(yǎng)是教育部所關注的焦點,它突出強調閱讀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也把正確的價值觀、科學的思維、良好的品性作為三大核心素養(yǎng)。但對于教學而言,這是個巨大的挑戰(zhàn),作為教師,不僅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對學生的意志、思維、想象等能力進行培養(yǎng),因此本文探討了核心素養(yǎng)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融入。
核心素養(yǎng) 初中化學 教學
化學提高了人類生活質量,給生活帶來便利;化學與人類的衣、食、住、行,緊密聯(lián)系,沒有化學,人類只能穿著用麻袋與草編織的衣服,所以它是一門社會所需要的學科。初中化學作為化學學習的初始階段,是初中學生初次接觸化學。而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需要從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探討初中化學教學,并針對化學課堂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1]
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對于初中生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教育學生不光是傳授知識點,而是應該側重于引導學生,使學生獨立思考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方法、思維方向、思維品質得到提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與學習能力。目前,新課改要求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培養(yǎng)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前提下,還要加強德育工作。把核心素養(yǎng)融入在教學中,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核心素養(yǎng)在初中階段尤為重要。[2]
學生可以運用模型來解釋化學現(xiàn)象,初步掌握化學反應的原理,預測其化學結果。例如,化學是研究物質結構,對象包括分子、原子、離子,這些結構都是肉眼看不見的,學生不能形象的想象出化學物質的結構,所以此時就需要借助模型法,結合化學鍵的知識,制作化學物質模型,著重研究物質變化和運動的過程,從而歸結出化學物質的結構。
像石墨、碳纖維、分子布朗運動、金屬的延伸性、化合物的形成都可以用微觀模型表示,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通過微觀模型,可以更好的理解化學物質的性質??茖W的思維方式正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手段,在化學教學中自覺運用模型法,合理簡單化的模型方法幫助學生減小學習化學的難度。[3]
化學是一門與實踐結合的課程,通過實驗探究對比、歸納實驗現(xiàn)象,得出實驗結果,通過實驗操作,尊重事實,敢于質疑,進行深度探討。
例如,實驗方法鑒別Na2CO3、NaCl、NaHCO3這三種溶液,把這三種溶液擺到學生面前,讓學生觀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發(fā)散思維,提出了七八種實驗方法,一些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分別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入相等的體積,用相等濃度的鹽酸,碳酸氫鈉立即和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鈉和鹽酸生成碳酸氫納,碳酸氫鈉和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因為生成的二氧化碳速率不同,以達到實驗目的。此類實驗需要學生考慮化學物質的性質,就可以清楚的設計實驗區(qū)分兩種物質。針對這些方案,教師從科學性、可行性、簡約性分別加以評價,激發(fā)學生思維,使學生提出新觀點。
在初中化學教學:“實驗室制取氧氣”中,將含氧化合物加熱分解是主要的實驗方法,通常此實驗中用到的是高錳酸鉀,但是此原料利用率低,在分解時并沒有全部轉化成氧氣。所以也可以直接分解過氧化氫,生成氧氣。
把化學知識融合在生活中,會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讓學生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將化學與生活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化學與人類生活相近,為學生提供主動思考的機會。
例如,布置一些家庭小實驗,利用食醋去除水垢;利用中和反應原理(中和反應原理: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了解皮蛋含堿性可以中和胃酸過多,中和反應也可把牙膏涂抹在蚊蟲叮咬的部位;利用二氧化碳與石灰反應的原理,鮮雞蛋在進行呼吸作用時,通過表殼縫隙呼出二氧化碳,為了達到保鮮,經常把雞蛋放進石灰水里保存[2]。
在課堂學習中,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可以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討論是雙向的,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向教師提出疑問。教師對于討論目標的定位不能過于抽象,要難度適中,組織討論前還要明確重點、難點,只有明確了目標,才能設計出好的論題。其次,教師應該啟發(fā)與誘導相結合,提出問題的全過程,需要適當啟發(fā),靈活引導學生討論問題,由淺入深,將學生的思維帶入更深的層面。課堂討論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思維的的發(fā)展。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也可以優(yōu)勢互補,提高討論的實效,使核心素養(yǎng)中的實踐創(chuàng)新得以提高。
核心素養(yǎng)是當前教育領域的關鍵詞之一,是新課標改革的主要內容,現(xiàn)代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改變教育理念,要認識到人才并不只是試卷分數(shù)高,還需要具有科學精神、人文底蘊、實踐創(chuàng)新、健康生活、學會學習等能力。培養(yǎng)綜合型人才,提高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受益終生。[4]
[1]吳新建,張賢金.基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課堂教學行為分析[J].教學與管理,2017,06:115-117.
[2]丁文娟.基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生活化問題的教學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4:126.
[3]王和.基于發(fā)展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實踐與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 , 2 (20) :162-162
[4]胡先錦.基于發(fā)展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化學教學實踐與思考.[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 (7)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