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家庭、故鄉(xiāng)以及青春之日

    2016-03-03 10:36:05王蒙池田大作
    上海文學 2016年3期
    關鍵詞:王蒙巴金魯迅

    王蒙++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人生的年輪疊加,人越來越發(fā)現(xiàn)對生長的故鄉(xiāng)特別思念。我青春時代愛讀的近代日本作家阿部次郎說過:“造成我這個人的最初師友不管怎么說首先是這個故鄉(xiāng)的風土。有人問我?guī)熡褧r,我第一要舉出這鄉(xiāng)里的感化。”

    人出生世上,最初見到的是父母、家人、故鄉(xiāng),以及時代。這對于年輕之日的自我形成起到很大作用。

    我的故鄉(xiāng)是東京。少年時代自然還是很豐富的,王蒙先生喜愛的富士山雄姿也清晰可見,春夏秋冬在原野、田地、河邊玩耍。家業(yè)是養(yǎng)殖、制造紫菜,早上天還黑著就起床出海,在東京灣幫家里干活。所以,跟大自然打交道的辛苦也從小烙印在心里。

    故鄉(xiāng)的自然、歷史、文化、生活習慣等留在幼小的生命中,培育感性和精神性,形成一輩子的基礎。

    我們信奉的日蓮大圣人在給門下的信中,也以漢高祖劉邦看重出生地沛郡為例,認為珍惜所出生的土地作為人是當然的。

    王蒙先生的出生地是北京。

    北京是中國多代王朝的首都,尤其是近代,可以說這個城市濃縮了激蕩的20世紀。

    把北京和位于中國最西部、與中亞相連的新疆當作故鄉(xiāng),仿佛能看出王蒙先生人格之宏大的緣由。

    王 蒙:謝謝您對我的關注與了解。正如您所說的,北京是我的出生地,北京的一切,對我有很重要的意義。

    漢語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概念:祖籍。我的祖籍是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我的祖上,我得知的情況是曾經(jīng)長期住家務農(nóng)在目前為滄州市所屬的孟村回族自治縣。后來因為家里連續(xù)有人患病辭世,在祖父那一代,他們遷移故家到了南皮。南皮也不簡單,晚清的洋務派大臣,著名的張之洞就是南皮人。我的祖父王章峰,曾參加康梁主導的公車上書,要求清廷進行改革,反對清政府在甲午戰(zhàn)爭大敗給日本后簽定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他還是天足會的成員,反對女性纏足。

    在我出生后不久,與母親一同回到了祖籍,南皮縣蘆灌鄉(xiāng)龍?zhí)么?,在家鄉(xiāng)待了兩年左右。我學說話先學的是當?shù)胤窖裕髞碓谒臍q時回到北京,學習的是普通話,因此我至今仍然能很好地講那里的方言,并對那種方言有親切感。

    雖然在那里生活的時間很少,祖籍對我仍然有意義。我身上仍然有鄉(xiāng)下人的影響,例如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注意節(jié)約糧食,相信善惡報應等等。同時我也看到鄉(xiāng)下的陋習與不開化,例如社交與禮貌的缺乏,脾氣火爆,尤其是鄉(xiāng)人對罵的野蠻與丑惡,這些我已經(jīng)寫到《活動變?nèi)诵巍防锪恕?/p>

    池田大作:王蒙先生的作品《活動變?nèi)诵巍肺乙仓馈?/p>

    書中尖銳地提出問題:為什么出生在這個時代、這個地方、這個家庭?自己究竟是什么人?今后應該做什么?

    這也是摸索人生道路的青春之心的問題。大概青春時代誰都為自己生來的境遇而焦慮。

    20世紀,我們一同活過來的時代是戰(zhàn)爭的時代。

    我從小患肺病,苦于病弱,醫(yī)生說“活不到三十歲”。父親也因為風濕病臥床。戰(zhàn)爭開始,四個哥哥都被征兵,就我一個人支撐父母、家庭。十五六歲在嚴酷的軍工廠做工,還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曾在烈日炎炎的訓練中倒下,做工時咯血。

    我家在東京大田區(qū),讓給別人辦軍工廠,搬進的房子為防備空襲延燒被強拆,只好重新蓋房子,才開始住又被空襲燒掉了。

    大哥暫時退伍,從中國回來,含憤給我講:“戰(zhàn)爭就是說得好聽。日本兵不可一世,中國人真可憐?!本磹鄣拇蟾绲脑捴两窳粼谖倚闹小?/p>

    大哥又去了緬甸戰(zhàn)場,陣亡了。戰(zhàn)爭結束兩年后接到通知時,無論遇到什么樣苦難也總是很樂觀的母親渾身顫抖地嗚咽,那身影烙印在我胸中。

    在故鄉(xiāng)東京度過戰(zhàn)時青春,這種體驗成為我實踐佛法的生命尊嚴哲理、為和平而戰(zhàn)的出發(fā)點。

    王 蒙:在我三歲的時候,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fā)生,日軍對中國的侵略戰(zhàn)爭全面開始,我小時候聽過一個詞兒:“逃難”。逃難在漢語中指的是躲避戰(zhàn)禍,尤其是躲避敵軍。到底是從哪里逃向哪里,我記不清也問詢不出答案來了。

    我記得小時候,父親多次對我與姐姐說:“你們應該記住,你們的童年是在戰(zhàn)亂中度過的?!?/p>

    我的童年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期間的一切艱難,例如,一切供應實行配給制度,糧食供應中含有難以下咽的“混合面”,即將橡子面與麩、糠等大量加入到口糧當中。還有各種防空措施,包括在窗玻璃上貼紙條、挖防空壕與空襲警報。

    北京對我當然意義重大。在北京的戰(zhàn)時生活,既讓我體會到生活的艱難與危險,也讓我模模糊糊感到了屈辱與緊張。例如上小學時要我們背誦日本占領軍與汪偽當局制定的“第四次治安強化運動”的口號,它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要剿滅共匪,肅正思想”。有趣的是,恰恰是這句口號,使我認識到了共產(chǎn)黨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重要作用,不然,為什么日軍與汪偽當局,視共產(chǎn)黨為頭號敵人呢?

    那時北京的胡同中有不少日軍家屬,我與他們的孩子一起做過游戲,我也會唱一些日語童謠。我對日軍子女,沒有負面的觀感記憶,童年小伙伴,不能對侵略戰(zhàn)爭負責。至今一訪問日本,我就會想起自己的兒童時代。我的家人則對有些日籍男士感到不安,因為他們比較放肆,有時穿著一個褲衩非常暴露地走在胡同里,與我戰(zhàn)后訪日時在日本本土看到的彬彬有禮的日本國民完全不同。

    池田大作:一想到當時日本的侵略給中國人造成多么大的苦難就心痛不已。戰(zhàn)爭是殘酷的,破壞一切。而且,任何時代戰(zhàn)爭的最大受害者是庶民,是婦女,也是孩子們。

    那場戰(zhàn)爭結束已過去將近七十年,這期間時代、社會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作為社會結構的重大變動,日本和中國都在變成少子化、老齡化社會,可能家庭觀、家庭形象也隨之變化。但是,人作為人活著,家庭的重要性任何時代都不變。對于青少年來說,家庭也是學習像人一樣生活的規(guī)范的舞臺。

    家庭是人生的基礎。家庭不和使人深受其苦,而家庭和樂可說是人幸福的一個體現(xiàn)。

    王 蒙:我是非常重視婚姻、家庭的,而且由于我童年的時候在家庭里面的一些不愉快的記憶,就是我的父親和母親,他們經(jīng)常吵架,最后離婚了,有些甚至是非??植赖暮捅У挠洃?。

    可能是我從自家父母的不和感到十分恐懼與痛苦,反過來我特別希望自己有一個和睦幸福的家庭。我始終認為一個男子,應該負到對家庭、對妻兒的責任。

    我始終認為,在個人與體制、社會、國家之間,還應該也十分必要有個家庭,能夠相互多一點照顧,多一點溫暖,多一點相濡以沫。在1949年以后的風風雨雨中,我一直還比較樂觀,身心都正常健康,這首先要歸功于我的妻子崔瑞芳、我的孩子們、我的雙親與兄弟姐妹們,他們使我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孤獨、晦氣、悲觀絕望的感受。當然,同樣重要的還有朋友們。在友人當中我始終得到了應有的善意。

    池田大作:國家也罷,社會也罷,出發(fā)點是家庭。各個家庭健全,地域、社會才能發(fā)展。開放的家庭才會產(chǎn)生對社會做貢獻的力量。就是要開創(chuàng)這種方向。

    如您所言,人生中友情是可貴的,無須贅言。沒有友情的人生,不論怎樣有財富或地位,人生也不能不乏味、凄寂。

    北京故宮博物院展是我創(chuàng)辦的東京富士美術館策劃的,以家庭、女性、孩子等為主題,從2011年到2012年巡回日本全國各地展出。這個展覽關注與以往不同的側面,一百零四萬人參觀,人數(shù)刷新了日本國內(nèi)舉辦中國美術展覽會的最高紀錄。聽說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國外展覽會當中也是觀眾最多的。

    2011年發(fā)生東日本大震災,為數(shù)甚多的海外展覽會中止,但故宮博物院的先生們“要通過這個展覽會療慰災民,為復興出力”,“要戰(zhàn)勝災難,永遠地平穩(wěn)無事”,予以最大的支援,使展覽得以舉辦。這種真情厚誼感動了很多日本人。

    展示的很多名品中也有中國人和西方人合作的仕女圖。還有壺,是一級文物,上面畫有母與子的美好形象,出色地融合了東西文化的風格。

    母與子的笑顏之花盛開處,就有和平,就有跨越國境擴展共鳴的生命光輝。

    我第一次訪華以來多次參觀過故宮,和中國的先生們交談鑒賞文化珍寶。

    為故宮博物院的成立和發(fā)展做出貢獻的蔡元培先生曾這樣強調(diào)接觸優(yōu)秀藝術和文化的意義:

    “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yǎng)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己損人之思念,以漸消沮者也。蓋以美為普遍性,決無人我差別之見能參入其中?!?/p>

    這種文化養(yǎng)育的“開放風氣”也是北京的特長吧。

    王蒙先生注目今日北京的哪一點美好品質(zhì)呢?訪問北京的最好時期是什么時候呢?

    王 蒙:北京的最好的季節(jié)就是秋天,這是絕對沒有疑問的。秋天的北京是最好的。說北京有什么特別好的地方呢?我覺得北京還是有一種,我不知道日文里能不能表達出來,就是它還有一種大氣大器,它對各種大的事比較關心,包容性也很強。新的東西也能夠接受,古老的東西它留下來的也很多,故宮就不必說了,就像我現(xiàn)在因為是住在北京的靠北一面,那邊兒還有春秋戰(zhàn)國——燕國時候的遺址——薊門煙樹。還有,就是土城——北土城、南土城,還有一些古老的、古舊的東西?,F(xiàn)在北京話也很占優(yōu)勢,北京人的幽默也還可以,人多一點幽默感也有好處,北京人喜歡開玩笑。

    好了,童年的事不再多說了。北京此后一直是文化中心與政治中心,這使我從小就又愛文學,又關心政治。

    還有一點知識,對北京來說很重要,現(xiàn)在中國的普通話,臺灣叫做國語,據(jù)專家們考查,是原來的北京話受了鮮卑、金、蒙古、滿各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影響而改變了不少發(fā)音的語言,原來的北京話根據(jù)利馬竇的音標記錄,是更接近于現(xiàn)江蘇、浙江的“吳語”的。尤其在滿族大量入關后,接受了北京話,又用自己的發(fā)音特色改變了它,才有了最早的朝廷官話,所以普通話在英語里被叫做“滿大人”,普通話是中國多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太可愛了。

    關于青春與讀書

    池田大作:聽說王蒙先生上小學時曾跳級,非常優(yōu)秀。而且刻苦學習,拿到獎學金,以減輕母親的負擔。

    還聽說王蒙先生從年輕之日就努力讀書,愛讀魯迅先生以及我也見過的巴金先生、謝冰心先生的作品,尤其被巴金先生的文學打動,立志走文學之路。

    魯迅先生青春時代留學日本,先在為中國留學生辦的學校(弘文書院)學習。實際上同一時期創(chuàng)價學會第一代會長牧口常三郎先生在該校當教師,教地理學。

    魯迅先生在混亂的時代吶喊“救救孩子”,這是很有名的。牧口先生也主張“教育為孩子的幸?!?,但軍政府把孩子當作“小國民”,強制推行為軍國日本的教育,牧口先生遭到鎮(zhèn)壓,被投入監(jiān)獄。

    我也曾和魯迅先生的兒子周海嬰先生談過與這二位的奇緣。還和繼承魯迅先生精神的北京、上海、紹興魯迅紀念館的先生們長年交往。對于從青春時代愛讀魯迅先生的文學的我來說,實在是光榮之至。

    您青春時代心中深深留下了魯迅先生的什么作品呢?

    王 蒙:更準確地說是少年時代吧,魯迅給我的第一個沖擊是小說《祝?!?,祥林嫂的命運令我五內(nèi)俱焚。魯迅并沒有進行過太多的激進主義的宣傳,但是讀了《祝?!纺悴挥傻脮みM起來。我想起一個故事,1980年我首次訪美,結識了一些臺灣學人同胞,我與他們共同看了中國大陸影片《祝?!?,臺灣同胞說,“不得了,這樣的片子看多了,我們也會投奔共產(chǎn)黨的。”

    我也喜歡魯迅的《好的故事》,朦朧中有一種對于美好的事物的幻想中的愛戀。

    我佩服魯迅的深度,他對于人的靈魂的解剖與觸摸,使他人難以望其項背。

    池田大作:在魯迅先生的《祝?!分?,比誰都能干的主人公祥林嫂被殘酷剝奪了人的尊嚴、女性和母親的幸福,還遭受周圍的人們欺辱,被描寫得非常悲慘。正因為凝視這種盤踞在人的世界的深深黑暗,魯迅先生才始終為人們的幸福黎明堅持斗爭。

    魯迅先生說:

    “我們追悼了過去的人,還要發(fā)愿:要自己和別人,都純潔聰明勇猛向上。要除去虛偽的臉譜。要除去世上害己害人的昏迷和強暴。”

    “我們追悼了過去的人,還要發(fā)愿:要除去于人生毫無意義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賞玩別人苦痛的昏迷和強暴。”

    “我們還要發(fā)愿:要人類都受正當?shù)男腋?。?/p>

    可以說,正如魯迅先生所指明,不惜自身,愿望其他人幸福的慈愛,和與人之惡戰(zhàn)斗的勇氣是一體的。

    而且,魯迅先生相信跨越任何障礙進步的“生命”所蘊藏的偉大創(chuàng)造力、成長力。

    魯迅先生深刻洞察“生命的路”引起我共鳴。他對探究生命的佛教深有造詣,也令我感佩。

    剛才說的魯迅先生的“發(fā)愿”,令人想起大乘佛教的菩薩立下的四個“誓愿”,第一是“眾生無邊誓愿度”,即拯救一切眾生。

    進而想到魯迅先生引導的近代中國“文學革命”的核心“白話運動”,就是說,文學基于口語,不再用難解的文言,這也出于能夠有更多的民眾覺醒,走正確之路的誓愿。

    其次我難忘巴金先生、謝冰心先生。

    和兩位誓愿日中和平友好的先生就日本古典文學(《源氏物語》)、近代文學(夏目漱石)等談論文學也記憶猶新。

    巴金先生對我說:

    “要用自己的作品、自己的力量救助人,用真理使世界更美好?!?/p>

    “青年是未來的希望,青年前途無限,所以青年必須努力,我們也予以幫助?!?/p>

    聽說巴金先生也反復勉勵過王蒙先生。巴金先生年輕時從魯迅先生手里接過文學的旗幟,而接著繼承的就是王蒙先生。巴金先生該多么高興啊。

    王 蒙:二位先生去世后我都寫過紀念文章。他們的真誠熱烈感人至深。巴金先生每次同我見面都督促我說“要多寫一點”,這使我永遠警惕不要做一個自己不寫,同時到處糾正旁人的作家。上世紀90年代,有一次去看望巴金先生,見他老人家心情不佳,我便開玩笑說,世界上有許多爭拗,中國國內(nèi)也有許多爭拗,能不能發(fā)明一個簡單的游戲規(guī)則,像玩牌似的以勝負代替爭論?巴金先生笑了。事后我有些后悔,因為巴金先生是一個極認真誠懇的人,而我講的有點放肆,我趕緊給巴金先生的女兒李小林打電話致歉,結果小林說:“你的這次造訪是他近年以來最快樂的一次待客?!?/p>

    玩笑固是玩笑,但是反映了我的一種對于爭拗的疲勞感,對于莊子的“齊物論”的靠攏,還有對于規(guī)則、運氣與是非三者關系的思考。是非問題宜于學術研究,盡量不要搞得零和模式;規(guī)則制定易于生效,但不易被各方接受;運氣則是三十年風水輪流轉(zhuǎn),誰也不能壟斷。

    池田大作:我在日本,還有到府上拜訪時,也見過巴金先生的女兒李小林女士。前年(2012年)創(chuàng)價學會訪華團瞻仰巴金故居時也受到熱忱歡迎。

    剛才提及《莊子》的“齊物論”,“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此乎彼乎,是耶非也,超越對立差別,萬物齊一,志在這種境地、理法。

    《莊子》中含有對打破束縛人的社會差別而高飛的“精神自由”,和從無限宇宙俯視互相爭斗的小的“精神提升”的促動。我也覺得很明白《莊子》的思想給文學的巨大影響。

    20世紀,墨西哥出身的世界詩人奧克塔維奧·帕斯也矚目《莊子》,因為對于西方根深蒂固的“非彼即此”的對立的、二者擇一的思考,東方流傳著《莊子》“齊物論”的格言“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印度哲學的格言“汝即梵”這樣融合的、一體的思考。

    我對談過的英國史學家湯因比博士從強調(diào)自己和他人、自己和宇宙的這種一體性的東方思想里發(fā)現(xiàn)了人克服自我中心性而擴大自己的可能性,特別是通過大乘佛教探究“生命”。

    佛教迫近了貫穿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宇宙的根本法則。

    這一點,謝冰心先生也始終凝視“生命”,感受了作為小宇宙的萬物生命和大宇宙生命的交響。她說:生命的象征是活動,是生長,“一滴一葉的活動生長合成了整個宇宙的進化運行”。

    王 蒙:在“文革”結束以后,我從新疆回到北京,與謝冰心先生來往不少。她是一個文明、幽默、純潔、高尚的愛國作家。她尤其關心女性,關心兒童,她討厭一切裝腔作勢特別是吹噓自己。她對我有一種熏陶,做人應該本分,說話不要太夸張,尤其不可顯擺自身。

    我認為謝冰心先生是20世紀中國的一個難能可貴的健康、文明、高貴的元素,如果像冰心先生這樣的人再多三十倍,一切都會不同,中國的歷史代價會少付出許多。

    池田大作:謝冰心先生正如您所言。

    她熱烈贊頌日常出現(xiàn)在身邊的堅強而樸素的生命的意義。

    “弱小的草呵!/驕傲些罷,/只有你普遍的裝點了世界?!?/p>

    冰心文學里流淌的正是對生命的“愛心”。

    這也許是女性特別閃耀的特質(zhì)。

    冰心先生還珍視這句話:“愛書吧,它能使你生活愉快,它教給你尊重人,也尊重自己,它鼓舞你的思想感情去愛人類,愛和平?!?/p>

    青春時代的讀書多么重要啊。

    我自己十多歲趕上戰(zhàn)敗,在日本所有價值觀崩潰當中探求何謂正確的人生之路,讀破世界名著,和朋友們交談,那日日夜夜難以忘懷。

    這個時候遇見了創(chuàng)價學會第二代會長、我的人生導師戶田城圣先生。戶田先生年輕時是天才的數(shù)學教師,并愛好中國文學,造詣很深。在他的熏陶下,唐詩、《三國演義》、《水滸傳》等中國古典文學成為我青春時代思索的糧食,青春之友。

    在戶田先生身邊,更深入地學習了世界上古今東西的文學作品。十年里他還教給我各方面學問。即使在百忙之中,見面就叱咤激勵:“今天讀了什么書?內(nèi)容怎么樣?”能有今天的我,全虧了這種訓練,感激不盡。

    據(jù)說近來年輕人不讀書。讀書,不僅是知識,也深厚地培植智慧和精神,擴大視野,從廣闊的視點教給我們?nèi)说纳罘绞剑|發(fā)跟現(xiàn)實戰(zhàn)斗、戰(zhàn)勝現(xiàn)實的智慧。

    王蒙先生的作品《活動變?nèi)诵巍防镉兄魅斯咴迳倌陼r代愛讀《世界名人小傳》的情節(jié)。主人公從中發(fā)現(xiàn)的是和自己眼下的艱難現(xiàn)實(家庭、教育)不同的,人應該知道自己的使命,并為之奮斗。

    王 蒙:讀書是對于知識與學問的豐富,更是對于靈魂的豐富與滋養(yǎng)。一個不讀書的靈魂是干癟的、粗糙的、麻木的與危險的,因為它太容易上淺薄、自私與魯莽的當。

    我最近參加一些電視臺的知識競賽類節(jié)目,發(fā)現(xiàn)中國有許多少年青年,熱衷于讀書,情況不像人們說的那樣悲觀。有一個十二歲的少年小雷,他已經(jīng)讀了《史記》十幾遍,說起《史記》上的歷史故事,他如數(shù)家珍。還有一位學理工的青年李先生,他讀《三國演義》已經(jīng)七十多遍。

    也有相反的例子,例如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的民意調(diào)查中,有不少人把中國的四大古典名著列為最不想讀下去的書。我認為原因在于國家發(fā)展太快,生活方式與心態(tài)變化太快,就像在急流中人們很難把握得住自己。而網(wǎng)絡的急劇發(fā)展,使人們在獲取信息方面,日益淺薄化、海量化、便捷化、人云亦云化?,F(xiàn)在中國的傳媒也在討論青少年的“網(wǎng)癮”問題,如果一代人以上網(wǎng)代替閱讀,我覺得那會陷入一個白癡時代。

    池田大作:我也認為,失去接觸好書的機會,活字文化衰退,將導致人本身的衰退。

    因為有王蒙先生所指出的“抓不住自己本身”,迷失知性和道德,變成無根草,找不到人像人一樣活的道路之虞。讀書和深思是人確立自己、活得有意義、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途徑。

    德國詩人赫爾曼·黑塞舉出“中國偉人的書”是“培養(yǎng)教育自己、賦予自己特色”的最重要的東西之一。我喜愛他贊頌“書籍”的詩,可以說謳歌了“抓住自己本身”的讀書意義。

    “書籍使你成為你自己/悄悄給我?guī)Щ貋?那里有你需要的一切/有太陽,有星星,有月亮/因為你尋求的光/就在你自己的心中/圍繞書籍的世界/成年累月探求的智慧/那時,從哪一頁放射光芒/因為智慧已經(jīng)是你的?!?

    猜你喜歡
    王蒙巴金魯迅
    海上日出
    巴金在三八線上(外四篇)
    神劍(2021年3期)2021-08-14 02:29:54
    魯迅,好可愛一爹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44
    用灑脫之筆詮釋簡靜生命哲學——讀王蒙隨筆《不煩惱:我的人生哲學》
    華人時刊(2019年21期)2019-05-21 03:30:56
    魯迅《自嘲》句
    魯迅看書
    用書撫慰躁動的心靈——讀王蒙新書《詩酒趁年華:王蒙談讀書與寫作》
    學習月刊(2016年19期)2016-07-11 01:59:40
    小巴金“認錯”
    向巴金學習講真話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21
    她曾經(jīng)來到魯迅身邊
    海峽姐妹(2015年10期)2015-02-27 15:13:26
    金溪县| 泸定县| 台北县| 祁连县| 腾冲县| 昌宁县| 龙江县| 小金县| 大余县| 巴塘县| 玉田县| 综艺| 荣昌县| 红原县| 太康县| 通道| 区。| 大竹县| 永城市| 额济纳旗| 沛县| 朝阳区| 奎屯市| 平果县| 赫章县| 宝丰县| 鹰潭市| 独山县| 泰宁县| 庄河市| 共和县| 兰西县| 津南区| 南川市| 武山县| 宜宾县| 石狮市| 宽城| 洞头县| 嵩明县| 栾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