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米·薩瑟蘭
在訓練動物的過程中,我發(fā)現了與男人的相處之道。掌握這些準則,會成就你的兩性關系。
10年前,我無意中走入了動物訓練的世界。其間,我用整整一年的時間,研究了一所熱門學校的一個項目——墨爾帕學院珍奇動物訓練與管理。我驚奇地發(fā)現,訓練員們訓練動物的很多準則,也同樣適用于另一個物種——男人。
準則之一:你的行為就是交流,關注你的行為而不是語言
如果訓練員選擇的時機不好,不經意間教會了海豚跳而實際上是想教它空翻,他無須解釋:“噢,呀,對不起,我本來是想……”動物們只看表面,只關心當場看到的行為,然后很清晰地進行回應。這說明一個事實:你的行為就是交流。
但我們在和男人交流時,卻頻繁地使用語言傷害自己和對方。當我們表達自己的時候,總是很隨意,甚至很言不由衷?!皩Σ黄稹?,無數夫妻一直在向對方嚷著這句話,而它對應的卻往往是另一種肢體語言——“砰”的一聲關上門。嘴上說著一個意思,而我們的肢體語言或者音調卻傳遞著截然相反的意思。因為我們忽略了行為是更重要的交流。
比如,之前我一直沒法勸服丈夫斯科特改掉壞脾氣,一次次地為此煩心,現在我盡量減少嘮叨,采用其他關心他的行為來說此事。
準則之二:獎勵你喜歡的事,忽視你不喜歡的
面對動物們犯錯或是行為不當時,訓練員們不想去強化這些錯誤行為,因此他們選擇視而不見。令人類震撼的是,訓練員忽視那些不喜歡的行為并沒有造成動物的混亂。
竅門就在于,忽視不想要的行為只做對了一半,另一半是注意并獎勵你希望看到的行為,二者需要并行。
多年來,我已經習慣了斯科特的“臟亂差”。有一天,我走到衛(wèi)生間看了看,剛換的臟衣服不在了。他一定是把它們收了,也許把它們都送去洗了!我發(fā)現了一點兒新情況——衣服所放處的毛毯變成了深紅色——汗液滲透到了棉織品里面。
我下樓時,對他說了聲“謝謝”,并且控制自己一個字不多說——盡管我很想對毛毯上的那個污漬說點兒什么。我表揚了我希望看到的行為(他拿走了臟衣服),并且忽視了我不想看到的(他把衣服放在地毯上,并且弄臟了毛毯)。斯科特沉浸在我的贊賞中,而且我發(fā)現越是不再那么苛刻地批評,他那“配偶耳聾癥”就消失得越快。
準則之三:什么都不做,你不喜歡的那些行為會自動消失
當海豚做錯了某事,比如訓練員讓一只海豚搖動胸鰭,但它做出的動作卻是噴水,這位訓練員給出的反應是不眨眼睛。她靜靜地站了幾秒,仍然面無表情,連眉頭也沒皺一下,氣也沒嘆一下,然后就繼續(xù)訓練。這種叫最少強化情緒的辦法,核心就是用一種特殊的方法忽視你不想要的行為。這種方法的觀點就是,任何反應,無論是積極的或消極的,都有可能引發(fā)一種行為。如果一種行為沒有引發(fā)某種反應,這種行為就不會再出現。
回到家之后,我便用大把的時間和機會試驗這種方法。斯科特又在房間里東翻西找放錯位置的鑰匙和錢包。當我聽到他一個房間又一個房間折騰的時候,甚至當他走進廚房,大聲叫嚷:“你看見我的鑰匙了嗎?”我都沒有一丁點反應。事實上,效果來得迅速而明顯,斯科特的脾氣變小許多,然后像一場來得快去得也快的暴風雨一樣很快消失了。
準則之四:讓某人做另外一件事比讓他終止一件事容易
圣地亞哥海洋世界的非洲冠鶴養(yǎng)成了一個令人討厭的習慣—站在訓練員身上。當訓練員在野生動物園中漫步的時候,這群冠鶴巨大的藍灰色翅膀便會隨風鼓起,飛到人們的頭頂上。與其想方設法不讓這些鶴落在自己身上,不如教給這些鳥另一種行為。于是,訓練員在這些鶴面前扔一些墊子,然后訓練這些鳥落在上面。教動物做另一件事而不是使它放棄前一件事,它揭示了一種自然現象:使某個物種停止某種行為比改變它的行為更費力,讓某人做另外一件事比讓他終止一件事容易。
當我做飯的時候,斯科特總會圍在我身邊,這令我很煩惱。于是我就要求他給我一些空間,他也高興地答應了,但是沒過多久,又回來了。
為了轉移他的注意力,我稀稀疏疏地堆了一些排骨和奶酪,讓他在廚房的另一邊磨這些東西。后來我又在房間那頭準備了一碗薯條、辣調味汁和一瓶啤酒。這樣一來他就不能再圍著我了。這正好迎合了斯科特的天性,畢竟他是薯條驅動型的動物。多年來的問題終于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