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龍子湖區(qū)行知實驗中學(xué) 章 俊
平淡的筆觸真切的情思——《項脊軒志》賞析
安徽省蚌埠市龍子湖區(qū)行知實驗中學(xué)章俊
項脊軒志賞析平淡生活情思親情
日子在平平淡淡中不知不覺走過,驀然回首,仿佛一杯白開水,淡而無味。留在記憶中的是重復(fù)的生活,機(jī)械的工作。不禁慨嘆:時間都去哪兒了?年少的夢想在哪里?浪漫的生活樂章又在哪里?悵然的同時安慰自己,平平淡淡才是真嘛!
一個周末,暖暖的午后,再次閱讀了明代著名散文家歸有光的《項脊軒志》,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那平靜的敘述,那淡淡的哀愁,那濃濃的情意,那切切的追思,扣動了情弦,讓我感到:平平淡淡就是生活的本來面貌,而平平淡淡的背后又有多少情思耐人尋味,值得咀嚼!讓我們跟隨作者的筆觸,用心感受流淌在平靜筆端下的內(nèi)心奔流的潮水,感受平淡生活表面下的真諦。
文章開門見山,為我們描繪了項脊軒修葺前的環(huán)境。修葺前,項脊軒“僅方丈”,是“百年老屋”,空間狹小,陋不避雨,光線昏暗。為了給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比較好的讀書環(huán)境,作者“稍為修葺”,“前辟四窗”,“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修葺后的項脊軒,充滿了詩情畫意:原來陰暗的小屋變明亮了;蘭花、桂樹的清香沁人心脾,青翠挺拔的修竹映入眼簾。白天,在小屋或仰或躺,或長嘯或吟唱悠然自得;有時,靜靜地獨自端坐,可以清晰地聆聽大自然各種各樣美妙的聲音;庭院前幽靜的環(huán)境,吸引著小鳥常來覓食,有人來了也不愿飛走;每當(dāng)農(nóng)歷十五的晚上,皎潔的月光照亮了院前半截墻壁,桂樹的影子交雜錯落在墻上,有如一幅清淡優(yōu)美的水墨畫!微風(fēng)吹來,花影搖動,美麗可愛之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不需要奪目的外觀,不需要奢華的裝飾,縱然只是一間斗室,只要擁有詩意的心靈的家園,就會無限風(fēng)光在眼前。但更多的時間,他擱下了閑情逸致,冷落了窗外美景;他置身文山書海,與孤燈青卷為伴。為的是不負(fù)慈母的關(guān)懷,不負(fù)祖母的囑托。
第二段緊承上文,作者通過老嫗憶母,再現(xiàn)了慈母的音容笑貌,使作者禁不住潸然淚下。乳母“而母立于茲”的輕輕細(xì)述,慈母“兒寒乎?欲食乎?”的噓寒問暖,祖母那深深的憐愛,諄諄的囑咐,那象笏激勵的沉甸甸的期望,讓作者不由“長號不禁”。這“長號”,有對家庭變遷的悲嘆,有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感傷,更有對親人的深切懷念,包含了“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的無窮遺恨。可謂是血濃于水,只言片語寄深情。
記得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青年,得了不治之癥。醫(yī)生說只有他母親的心才能治好。青年回到家跟母親說了。母親毫不猶豫地掏出了自己的心。青年迫不及待地捧著那顆心去找醫(yī)生,一不小心摔倒了。那顆心說話了:兒啊,摔疼了嗎?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對待子女,再多的苦都能忍受,再大的難都能堅持,再細(xì)小的事都能考慮到。當(dāng)你疲累的時候,親情是可以讓你倚靠的溫暖的臂膀;當(dāng)你失意的時候,親情是你可以皈依的心靈家園。再美的鮮花會凋落,再美的容顏會老去,而親情永遠(yuǎn)不會褪色,永遠(yuǎn)不會老去。
讓作者割舍不下的還有情深意篤的亡妻。睹物思人,物是人非,往日的點點滴滴歷歷在目:有“時至軒中”為君沏茶倒水的體貼,有“從余問古事”與君談經(jīng)論道的愜意,有“憑幾學(xué)書”與君舉案齊眉的那份纏綿,還有“吾妻死,室壞不修”,“然余多在外,不常居”的那份睹物傷懷,更有目睹“庭有枇杷樹,今已亭亭如蓋矣”,想到“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的肝腸寸斷,它把那種陰陽兩隔、欲說還休的凄涼心境推向極至?!扒Ю锕聣?,無處話凄涼”乃是作者心境的真實寫照!讀來不禁讓人熱淚滿眶!
歸有光一生經(jīng)歷了很多的磨難,幼年母親病逝,參加科舉考試八次落第,青年時期恩愛妻子離他而去,家道日漸衰落??部赖纳?,絲毫沒有消減他對生活的熱情和對親情的摯愛。年少時立志光耀門楣、振興家族的愿望時刻記在心頭,慈母的悉心關(guān)愛,祖母的殷殷期待,是他執(zhí)著前行的不竭動力,愛妻的溫存體貼是他永遠(yuǎn)割舍不去、難以忘懷的眷戀。通讀全篇,平靜的敘述如波瀾不驚的水面,但只要一縷清風(fēng),便撩動情思。這至真、至美的情感宛若八月的桂花,繁華落盡,芳香長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