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yè)學院 高輝芳 王春雷 侯淑霞
淺議國學對做人做事的啟示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yè)學院高輝芳王春雷侯淑霞
在學習國學熱潮中,人們對國學有了更深入的接觸,逐漸發(fā)現(xiàn)國學的博大精深。本文以《弟子規(guī)》中的“物雖小勿私藏 茍私藏 親心傷”和“事雖小 勿擅為 茍擅為 子道虧”為例,淺議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要注重在內心樹立正確的觀念,并在日常生活中約束自己的行為,形成較好品行、品德,即做人做事要樹心立德。以此減免父母長輩的痛心,實現(xiàn)為人子女的恪守本分的基本孝道,在國學的學習中使人健全人格,傳承中國美德,鑄造中國精神。
國學弟子規(guī)樹心立德
在我國現(xiàn)代,出現(xiàn)學習國學的熱潮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了。國學熱反映了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追尋,對中國人獨有的特質心靈的還原,在我們重溫國學的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國學的精華所在。國學熱從側面論證了傳統(tǒng)文化蘊藏著超越時空的價值和生命力。
人們對國學的淵源、范疇達成一定的共識,現(xiàn)在提到的國學,是“指以先秦經(jīng)典及諸子學為根基并涵蓋后期各朝代的各類文化學術”。國學的歷史積淀形成了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國學所形成中華獨有的文化特色,是一個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奠,這對我國實現(xiàn)文化認同、乃至民族認同具有重大的影響。在本人接觸的中職《國學》課程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國學是對人心靈、行為的一種無聲的約束力,對現(xiàn)在的學生教育也有獨特的啟發(fā)意義。
本文將以《弟子規(guī)》中的“物雖小 勿私藏 茍私藏 親心傷”和“事雖小 勿擅為 茍擅為 子道虧”兩句為例展開論述。這兩句在規(guī)勸世人,做人時要注重在內心樹立正確的觀念,并在日常生活中約束自己的行為,以形成較好品行、品德,即做人要樹心立德。以此減免父母長輩的擔心,避免父母的傷心,從而實現(xiàn)為人子女的恪守本分的孝道。
“物雖小 勿私藏”的意思是物品雖然小,也不要私自藏起來,占為己有。表面說的人對外在物品的態(tài)度,其實是人對內在私心的控制,規(guī)勸人的占有欲不要太強。人如果不控制自己的私心、占有欲,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會為了一己的私利不擇手段地滿足自己。如在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小偷小摸的現(xiàn)象,一旦私心太重而不加控制就會出現(xiàn)小偷,有些小偷也可以膽大妄為,胡作非為。在2015年11月初,有小偷多次“光顧”武漢體院學生宿舍,當他不顧生死再次作案時,該校布點守候最終被圍捕。也是有人調侃的教訓小偷,長短跑都輸了,被抓后有散打跆拳道,打傷有康復治療,還有特殊教育等等。如果這小偷小摸的偷盜行為不加以制止,那么有人就會開展“光天化日”的搶劫行為。同樣是2015年11月,昆明一小伙子就被搶價值上萬的黃金項鏈。這種社會現(xiàn)象在現(xiàn)在的社會中層出不窮,這還是社會群體中沒有多少社會地位、影響力的一般人物,如果是社會中有職位、有權力的領導人呢,在最近幾年的反腐活動中,那些被查出的名貴飾品,那些被查的動輒上千萬、上億的資金,不盡其數(shù)的金銀珠寶,或者是公然若揭,或私藏不露。皆是個人私心,占有欲不滿足,內心禁不起物質的誘惑所致。如果說偷、搶、腐還不能說明問題的嚴重的話,那么鄧牧在《君道》中指出的,秦王以天下為私,其“惴惴然若匹夫懷一金,懼人之奪其后”,為保證自己的天下,“甲兵弧矢以待盜賊”。這樣的私王、私天下的事情嚴重嗎?由此可見,人們對自我內心的控制,能夠分清黑白,辨別是非,樹立正確的觀念、理想、信仰的重要性。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的“勿以惡小而為之”的真正緣由。
“事雖小 勿擅為”的意思是即使事情很小,也不要擅自做主或有所行動。其旨在告訴大家在小事情上要約束自己的行為,不要隨心所欲,以此形成個人的品行、品德。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對自身能力或對某些事情發(fā)展的趨勢,并不是十分了解。在這給大家講講現(xiàn)實生活中有關網(wǎng)絡游戲的真人秀的事情,玩游戲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也有因為游戲到了損物,傷人的程度。現(xiàn)在的學生崇尚網(wǎng)絡游戲,打網(wǎng)游有時候不夠過癮,玩起了真人秀,兩個男同學在宿舍玩背靠背的升級版,當其中一個翻身下翻時,落地太重,砸在床板上,人沒有受傷,床板斷裂。同樣的游戲女同學也是在宿舍玩耍,其中翻身下翻的女同學,因著地不穩(wěn),或其他原因,竟然摔爬在地上,致使門牙摔掉一角。本來同學玩游戲是無可厚非的小事,但是卻造成了或大或小的事故??此菩∈虑?,但當人們對其危害不明確的時候,貿然或好奇為之,就會帶來出乎意料的結局。至于在社會中因一個玩笑抱憾終身的事例也是層出不窮。“事雖小 勿擅為”就告訴即使是小事情,當不明白其中的關鍵所在時,我們要約束自己的行為,適可而止,不要貿然行動。因此一個人的過失,可能帶來很多人的痛苦。一個損害他人安全,危害社會的不良行為,都應該及時的規(guī)勸,極力的制止。
人是有思想的人?!笆陿淠景倌暧恕钡拇笥媯鞒俗鎳蟮?,要想達到育人的目的,莫過于培養(yǎng)學生內心的正直、能夠明辨是非,形成正確的觀點,堅定的信念。因此我們應該讓內在的心靈,控制我們的行動,在細小的活動中,讓內心更加地明白如何做人做事。
如果做人做事適得其反的話,則“茍私藏 親心傷”;“茍擅為 子道虧”。這兩句的意思是:如果私藏東西,即使自己很謹慎,也免不了會有被父母發(fā)現(xiàn)的一天,那時父母會傷心;如果擅自行動造成錯誤,讓父母擔憂,這就有失做子女的本分。普天之下,最熟悉、最了解子女的人莫過于父母雙親。即使子女短時間的遮掩總會有“東窗事發(fā)”的一天,會讓父母蒙羞,讓家長喪失顏面,或是對子女教育的失敗,這必然使他們覺得傷心,而為此讓父母痛心疾首,患得患失的擔憂,就是子女不孝的一種。每個人都應該學習如何為人父母,為人子女,如何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習做人的道理,讓行為形成一定的規(guī)范?!敖虄航膛冉碳?,要把兒女教好,首先要提升自己,這樣才能夠當好身教的工作”,這也是國學的博大精深的另一方面。
《弟子規(guī)》作為國學的開蒙篇章,注重人在內心樹立正確的觀念,并在日常生活中約束自己的行為,以此形成較好品行、品德,即做人要樹心立德,為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礎。當然在國學的學習中,我們可以從中傳承中華的傳統(tǒng)美德,陶冶個人情操,鑄造中國人特有的人文精神,塑造中國人的靈魂,以中華民族五千年蘊育的集體習慣,來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