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強
?
影視后期制作中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分析
張自強
摘 要: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帶動了多媒體技術的全面進步,對于影視后期制作來說,多媒體技術在其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诖耍疚尼槍τ耙暫笃谥谱髦卸嗝襟w技術的發(fā)展進行分析,探究多媒體技術在影視后期制作中的作用,以利于業(yè)內人士掌握影視后期制作中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趨勢。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影視后期制作;發(fā)展趨勢
前期準備、實際拍攝與后期制作,被視為影視作品的三大組成部分,其中的后期制作較之于前二者,極少被人所關注,但就事實而言,后期制作在影視作品的最終呈現中卻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思想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對后期制作的關注力度逐漸上升,大大推進了影視作品后期制作的發(fā)展與革新。
就傳統(tǒng)的影視后期制作而言,因受到科學技術水平與拍攝材料等條件的限制,導致影視后期制作中存在諸多問題。
首先,表現為以往影視作品拍攝基本上為磁帶,拍攝完成后需要執(zhí)行人工剪輯操作,以利于作品與創(chuàng)作意圖更加符合。常見的人工剪輯方法主要為線性編輯,即通過電子方法將素材按照作品要求剪接成為連續(xù)的畫面,且就一般而言,多采用組合編輯的形式,針對某一段內容來展開相應的編輯,使其成為連續(xù)的畫面,之后再采用插入編輯的方法對某段內容進行替換,但卻并不能實現某段內容的刪除、縮短以及加長等處理,除非將某段內容刪除后再進行重新錄制,因采用該種方式并不能對作品的長度進行改變,再加上存在著諸多不便,經多次修改后會出現衰減,致使畫面與聲音質量降低。
其次表現為以往的后期制作工作內容是對影片剪輯,且在開展后期制作過程中,影片中存在拍攝不符合要求或其他問題時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將相關演員召集回來,進而針對問題場景進行重新拍攝,大大增加了人力與物力成本。
最后表現為以往的后期制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由剪輯人員的個人水平決定,也就導致了影片畫面出現黑屏、鏡頭銜接不合理等的問題的出現。
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fā)展極大地帶動了多媒體技術的提升,其在影視作品拍攝過程與后期制作中也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以往影視后期制作中存在的問題也得到了較好的解決,現將多媒體技術在影視后期制作中所起的作用分析如下:
2.1 降低了影視后期制作的投資
現代數字技術大多采用非線性編輯方法,對影視作品后期制作加工的是計算機,且在此過程還可做其他諸如特技等的相關處理,不但大大節(jié)約了投資成本,還有效確保了影視作品的質量。
2.2 提高了影視后期制作的效率
以往影視后期制作中大多采用線性編輯方式,但目前采用的大多是非線性編輯方法,摒棄了以往后期制作中所用的膠水、剪刀反復剪切操作,且在剪切過程中出現錯誤時并不影響對其的修復,大大減少了剪切時間,提高了影視后期制作效率。
2.3 促使影視創(chuàng)作方法與表現力更為多樣
對拍攝現場的真實記錄與完整呈現是以往拍攝的主要方式,而現代數字技術則是將拍攝現場全部信息轉變?yōu)橛嬎銠C可識別的信息流,為信息流的更改提供了便利,實現了對影視作品的任意修改,增強了數字技術影視作品的實際表現力,使得視聽感覺更為鮮明。
2.4 提高了影視作品的質量
首先,較之于以往的影視制作,數字信號有著更強的抗干擾能力,改進了影片復制、傳輸以及儲存功能,有效確保了影片完整性;其次,數字技術的應用大大降低了儲存介質的消耗,利于信號質量的改進;最后,按照時間順序的單一剪輯方式被改進,簡化了制作過程。
3.1 硬件方面的發(fā)展趨勢
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了相關設備的革新,但這與創(chuàng)作人員的實際需求是不相適應的,其對圖像信息、圖片的處理以及數據需求均較大,對計算量的要求得到提高,因此儲存設備更為完善、處理效果更好的硬件出現,成為多媒體技術未來的主要發(fā)展趨勢。
3.2 軟件方面的發(fā)展趨勢
多媒體硬件在完善的同時,軟件方面也應逐漸趨于完善,一方面,表現為集成化的發(fā)展趨勢,需將原有的獨立軟件進行重新整合,形成完整的軟件制作包,方便后期處理與操作;另一方面,應增強軟件的開放性與協(xié)作性,加大對軟件兼容性的研究力度,以增強軟件的開放性與協(xié)作性,這也成為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趨勢之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技術也獲得了一定的發(fā)展,在影視后期制作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且逐漸趨于完善。當前,多媒體技術在影視后期制作中發(fā)揮著較大的作用,大大改善了影視作品的質量;同時,為影視作品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因而,加強對影視后期制作中多媒體技術研究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王東利.影視后期制作中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分析[J].科技創(chuàng)業(yè)家,2013,12(17).
[2]楊綱.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影視后期制作中的應用[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4,9(20).
作者單位:(新疆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