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珍(吉林省輝南縣杉松崗鎮(zhèn)中心小學 吉林輝南 135114)
?
小學教育教學的有效管理路徑思考
王秀珍
(吉林省輝南縣杉松崗鎮(zhèn)中心小學 吉林輝南 135114)
摘 要:就當前小學教育教學管理路徑進行探究,得出當今小學教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其中主要有小學教學管理層以及教師思想相對落后、教師素質不高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小學教育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因此對小學教育教學路徑的研究意義深遠。
關鍵詞:小學教育教學 有效管理路徑 教學過程
在小學管理過程中,教育教學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當今,我國小學教育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因此學校領導和教師需要對教育教學的有效路徑進行探究,從而提升小學教學質量。
1.小學教學管理層以及教師思想相對落后
當前,很多小學教學管理層和教師的思想處于落后狀態(tài),沒能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教學改革的需求而變化。一些小學教學管理者對教學改革的認識不夠深刻,在教學過程中還在使用傳統(tǒng)較為陳舊的方式。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小學教學質量不高。也有可能是因為經費的限制導致問題的出現,經費不足導致很多小學領導和教師沒有機會進行新教育方式的學習,使學校教學水平的提升受到阻礙。
2.教師素質不高
當前部分小學教師對于教學常規(guī)工作技能掌握的不是十分扎實,教學過程過于單調,致使課堂內容缺乏一定的針對性[1]。一些小學教師年齡偏大,接受新教育理念的速度較慢,教學觀念上存在著一些落后因素,導致小學教學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部分小學教師缺乏一定的職業(yè)道德,少數教師缺乏相應的責任心,教學過程中備課不認真,對學生作業(yè)進行批改的過程中不負責任。[1]
3.監(jiān)管不到位
學校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監(jiān)管不到位,導致部分小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過程中效率低下,對于教學方法缺乏創(chuàng)新。教學管理者在對課堂監(jiān)管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疏漏,直接導致課堂教學質量低。眾所周知,一個學校,如果教師教學水平不高,那么學校教學的整體水平也得不到提升。有些學校,部分教師對于課標要求把握得不是十分準確,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過于呆板,既浪費了精力和時間,又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4.學校課堂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大部分小學對課堂教學的評價不夠完善。這一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學校沒有完善的評價體系。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基本上是偏重于理論教學,對于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以及教學過程不是十分重視,這就導致對教材的利用不夠充分。加上缺乏教學質量的反饋體系,導致課堂教學質量得不到有效提升[2]。另外,對教學質量控制進行研究的過程中,過于注重評價標準,忽視了反饋信息研究和分析,造成教學質量得不到有效控制,從而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1.人性化管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小學生可謂是學校的主體,在進行學校管理的過程中,學生的管理十分重要。開展日常教學活動過程中,學校要盡可能的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在舒適健康的環(huán)境下進行學習。在管理過程中,采用人文化管理方式,進而實現小學生的有效管理。為了提升小學生學習熱情,學校要具備充足的資金,從而引進先進的教學設施,保證小學生日常學習的順利進行。另外,進行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過程中,要大力改善小學教學環(huán)境,為小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干凈和諧的校園。例如,學校結合教學實際,購買三角板、圓規(guī)等教學輔助用具。另外,還要為學生準備足夠的多媒體教室,為了提升教學質量,購買一定定數量的投影儀等相關教學設備。
2.加強教學過程的質量控制和教學管理
教學質量和教學過程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教學質量取決于教學過程,教學過程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小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認知水平。在開展小學教學活動時,各個環(huán)節(jié)均存在著一定的聯系。開展科學合理的小學教學活動,推動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因此,想要提升小學教學質量,就一定要對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分析和研究,并對每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嚴格控制。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教育教學中,主要是通過考試分數對學生進行評價,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學質量的提高。相關材料顯示,通過考試對學生進行評價,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而通過教學過程對學生進行評價,更為合理。因此,學校需要大力對教學過程進行控制,同時對小學教師的備課情況以及講課情況進行充分研究,從而保障教學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2]
3.加強小學教師的管理,提升小學教師管理意識
站在教學質量上看,大部分人認為教學質量是校長、領導等的責任,與教師關系不大,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這一問題的存在導致小學教學和實際教學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偏差。結合我國現代小學教育教學管理范圍來說,小學教師不光要將基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還是學生的管理人員。學校教師不光影響教學質量,同時還要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水平產生一定的影響。另外,小學教師要進行課程的教授和課后作業(yè)的修改。因此進行小學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應當將所有環(huán)節(jié)作為重點,并且對各個環(huán)節(jié)加強管理,其中包括對教師備課以及教師輔導等。
4.提升學校管理的凝聚力
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根本目標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要想實現這一目,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不管是我國還是國外,要想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就需要將小學內、外力量進行融合,其中包括校內教師、學生、領導等人員的參與;校外人員包括:家長和社會人員等。通過這些人員的共同努力,實現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有效性[3]。為了使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就應當將所有力量進行融合,加強凝聚力,為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做出貢獻,進而提升小學教育教學質量。[3]
總而言之,在開展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過程中,首先要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進行學校管理;其次是加強教學過程的管理;再次是加強對教師的管理;最后凝聚各方力量促進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丁青.追求精致:區(qū)域學校教學管理的優(yōu)化路徑——以南京市玄武區(qū)小學教學“精致化管理”行動為例[J]. 江蘇教育研究,2014,34:11-13.
[2]樊澤恒.全面質量管理:提升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路徑——讀《基于TQM的高校教學質量管理模式》[J]. 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114-117.
[3]閆瑞祥.小學教師教育全程實踐的目標取向與路徑——基于紹興文理學院小學教育實踐的探索[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1,02: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