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秀梅(吉林省汪清縣羅子溝鎮(zhèn)三河學校 吉林汪清 133200)
?
淺析課外拓展活動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意義
邵秀梅
(吉林省汪清縣羅子溝鎮(zhèn)三河學校 吉林汪清 133200)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對于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便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很多教師研究的重點,寓教于樂也成為教師交流時經常掛在嘴上的家常便飯。本文中,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提出一些關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方面的淺見,希望能夠給眾多同仁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拓展活動 提高小學語文 教學質量 意義
要想讓學生愉悅地接受知識,就應該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課外活動的拓展,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1.拓展課外活動能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
小學生想象力很豐富,天真活潑的性格,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填鴨式的傳統(tǒng)教育只會讓學生對課堂教學產生枯燥、厭惡感。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開展課外活動,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如此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教材與課外活動相輔相承
引入的課外活動形式,最好采用與教材有一定聯(lián)系的,較為直觀易于感知的,不要搞環(huán)節(jié)較多的。因為小學教學的內容較為簡單,大多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對景物、事情、人物的描寫也不復雜,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所以采用的課外活動形式,也一定與這些生活場景相接近,以此來加深小學生的印象,更好的利于小學生的學習。
3.轉換思路,開展多元化教學
教學方式只有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才能給小學生帶來新鮮感。在活動的內容方面,可以拓寬一下思路,不單單局限在課文內容之中,可以把教學內容以活動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往往教學效果會更好,學生的印象會更深刻。例如學習書信方面的課文時,可以在學生學習了書信基本要素的情況下,組織學生給媽媽寫一封信活動,并在課堂上朗讀,老師對此進行指導,學生不僅學習了如何寫信,還表達了對媽媽的愛,這樣會有助于教學質量的飛躍。
1.引入課外活動是學生全方位發(fā)展的必經之路
由于舊有教學體制和考試制度的原因,大部分學生都是被動式學習,為了考試而學習,學習積極性不高,對語文的學習談不上興趣,只是當做一個任務來學習。引入課外活動后,會使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更加有針對性,會在實踐中逐漸引導學生去主動地學習,把學習的知識放到實際生活中去體會。并能夠提出一些問題,鍛煉學生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加強對事物的探究能力,從各方面促進語文知識的學習能力,真正把被動性語文教育變成主動性語文教育。
2.引入課外活動是促進現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經之路
所謂的知識有很多,除了課本內的知識,走出課本放眼看去很多都是我們不知道的,所以開展語文課外活動,增加課外學習體驗,可以讓小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然后,再與課本內的知識相對照和聯(lián)系,互相可以相輔相承,互相補充,讓學生認識問題更加全面。增長見識的同時,對知識面的寬度和廣度也會起到很大作用,更利于培養(yǎng)一個綜合素質優(yōu)秀的小學生。
對于小學生而言,往往很容易因為各種新奇事物而分心,但是也同樣因為不斷接觸到新奇事物,而對正在學習的相關知識非常有激情,并牢記所學內容。所以,在小學語文教育之中,課外活動就成了非常必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的課外活動模式一般僅僅局限于春游,或者是組織學生進行有組織的課外閱讀,包括在班級建立圖書角等等。實際上,這樣的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拓展學生閱讀面的作用,但是任務一樣的閱讀要求也非常容易讓學生產生逆反情緒,甚至因為叛逆的情緒對閱讀產生反感。實際上,閱讀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教師在開展課外活動的時候,要記住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喜歡上閱讀,對語言學習產生熱愛的情緒,并以此激勵學生對于語言學習的熱情。如果只是單純地通過教條式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反而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厭惡情緒,最終得不償失。因此,如何恰當地拓展課外活動模式顯然是一個很有必要思考的問題。筆者在多年教學經驗中發(fā)現,孩子天性之中有一種親近自然的本能,如果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將學生引入自然中,往往能夠起到不錯的效果。
1.明確教學內容,開展競賽型教學
為課堂教學提供服務,作為小學語文課外活動的原則,在組織活動的同時一定要由教學配套設施出發(fā),完善并補充課堂教學,深化教學成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根據教學進度的不同進行多類型的學科競賽。如寫字競賽、朗讀比賽等,不斷提升小學生的學習成果,對一些學生基礎不扎實的可在每單元結束后,開展識字游戲或是默寫的比賽,讓學生把本單元的生字正確進行朗讀等,為學生打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把握教學基準,開展情境化教學
為了可以切實提升教學的質量,在小學語文的教學當中,不可單單依靠課堂的四十五分鐘時間,在教學組織內容與環(huán)節(jié)當中,如果教師沒有足夠的教學觀念與方法則無法得到令人滿意的教育效果。對于這種現象,在課外活動組織的過程中應該要主動創(chuàng)設情境,對過程進行理解、深化。
3.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小學生的想象力豐富,具有很強的思維發(fā)散能力,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同時注重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拓展其創(chuàng)新能力奠定良好基礎。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門綜合性與實踐性并重的基礎課程,想要有效地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就必須合理地利用孩子們的各種特性,拓展小學語文的各種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讓學生的各種素質得到提升。